石燕
PDCA循環(huán)在介入手術室靜脈輸液安全管理中的應用
石燕
目的 探討PDCA循環(huán)在介入手術室靜脈輸液安全管理中的應用。方法 選取我院2016年1—6月PDCA循環(huán)法實施前后在靜脈輸液部位的選擇、堵管的發(fā)生、轉運的安全、針形的選擇、連接的正確性等安全相關事件進行評價。結果 實施PDCA循環(huán)管理后,無通道、24G留置針、液體不通暢、部位選擇不正確以及通道連接不規(guī)范等情況發(fā)生比率(4.00%,4.00%,6.00%,20.00%,2.00%)均低于實施前(20.00%,56.00%,28.00%,40.00%,16.00%),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運用PDCA循環(huán)法可以有效提高介入手術室靜脈輸液安全管理質量。
PDCA循環(huán)法;安全管理;靜脈輸液
PDCA循環(huán)是一種為提高管理質量和效益的循環(huán)過程。包括計劃(plan,P)、實施(do,D)、檢查(check,C)、和處理(action,A)4個階段的循環(huán)過程[1]。靜脈輸液是對患者進行治療選擇的重要搶救措施之一[2]。手術患者受術前麻醉的影響及術中治療、腫瘤藥物的使用,血流動力學可發(fā)生急劇改變,導致心跳驟停,危及生命。要使介入手術安全的完成,就應具有安全、有效的靜脈輸液通道。但是我院介入手術室作為全院介入手術的公共平臺,由于人力資源的限制,每臺手術僅有1名護士巡回配合手術,而且患者轉移多由護工獨立完成,術前靜脈通道的建立絕大多數在臨床科室完成,存在多種因素、多個環(huán)節(jié)影響靜脈輸液的安全,使患者的生命安全受到影響。因此,對患者進行輸液管理非常重要,我科針對目前靜脈輸液存在的安全隱患,2016年4—6月,運用PDCA循環(huán)加強介入手術室患者靜脈輸液的安全管理,取得滿意效果,現(xiàn)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行擇期局麻介入手術的成人患者為調查對象。將2016年1—3月的50例患者作為對照組。將2016年4—6月的50例患者作為實驗組。對照組中,男31例、女19例,患者年齡15~86歲,平均(54.2±9.6)歲。實驗組中,男29例、女21例,患者年齡為24~79歲,平均(47.6±10.3)歲。
1.2 方法
對照組按常規(guī)要求對靜脈輸液進行管理,實驗組應用PDCA循環(huán)進行管理,方法如下。
1.2.1 計劃(P) (1)現(xiàn)狀調查:留置針留置期間常見管理問題。①無靜脈通道;②靜脈通道建在右側肢體或建立在關節(jié)位置;③留置針型號太小,液體輸入不通暢;④一個肝素帽插有多個頭皮針;⑤護士在轉運患者時將液體關掉,直接放在患者身體上或平車上,致通道堵塞;⑥手術結束時,手術室護士未取延長管,造成回血堵塞管道。(2)設定目標:根據調查結果,結合介入手術室的特殊性和輸液患者的實際情況,經全體護士會議討論決定,部位穿刺錯誤率有40%,降至30%。
1.2.2 實施(D) (1)加強培訓:由護士長或負責人組織術中靜脈輸液安全管理查房,并且制定詳細的靜脈輸液安全管理的規(guī)范。組織護工學習在轉運過程中保證液體通道安全的重要性;(2)具體細則:①血管的選則:選擇左上肢或左下肢彈性好、粗直、避開關部位的血管,避免在有感染、靜脈炎、滲漏、血腫的血管穿刺。②留置針的管理:選擇18G留置針,一個肝素帽上不能插多個頭皮針。③對中央運輸進行管理,要求中央運輸不能隨意把液體關掉放在患者的身體上或者平車上。④輸液管道的管理:手術結束后取掉患者的靜脈延長管和三通。⑤封管:輸液完畢后不得直接取掉輸液器,應進行封管,先用5~10 ml的生理鹽水進行脈沖式沖管,再用含10~100 U/ml的肝素鈉鹽水3~5 ml進行正壓式封管[3],可降低靜脈留置針的堵管率;(3)加強臨床科室溝通:介入手術室護士長或負責人負責與臨床科室護士長溝通,制定術前患者輸液準備的具體規(guī)范和要求,術前嚴格按要求為患者建立靜脈通道,組織病房護士到介入手術室參觀,了解介入手術的過程,掌握術前規(guī)范建立靜脈通道的意義和重要性。與中央運輸組長溝通,制定轉運過程中液體的管理細則。
1.2.3 檢查(C) 每天由介入手術室護士長或負責人隨機抽查,對檢查中存在的關于術前靜脈通道的問題及時反饋給病房護士長,及時進行溝通改進,提高護理服務質量,減少患者痛苦,保證患者輸液安全[4]。
1.2.4 處理(A) 介入手術室護士每日對靜脈輸液存在的問題進行小結,每月進行一次護理查房,對當月靜脈輸液存在的問題進行討論、分析、總結,將成功的管理方法作為今后的實施標準[5],將未解決的問題列入下一個PDCA循環(huán),確保介入手術室患者的輸液安全,提高服務質量,提高患者滿意度。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2.0軟件處理數據,其中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表示,組間采用t檢驗,當P<0.05時,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運用PDCA循環(huán)理論對靜脈輸液管理后總體情況比較,結果顯示實驗組實施PDCA循環(huán)管理后,無通道、24G留置針、液體不通暢、部位選擇不正確以及通道連接不規(guī)范等情況發(fā)生比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病房護士建立靜脈通道時發(fā)生表1中常見錯誤,與病房護士對介入手術室DSA機結構不了解有關。病房護士在選擇建立留置針時,依照工作的習慣性[6],未考慮病情、介入手術室特殊性和工作效率等因素。因此而造成患者的痛苦,增加介入手術室工作量,影響介入手術的順利進行。
介入手術室術中應加強通道管理,保證患者安全。當靜脈輸液的管道被手術鋪巾遮擋或術者身體依靠,不能直接觀察穿刺部位,極易造成無效的靜脈通道。通過三通反復加藥及患者活動對輸液管道的牽拉,都可造成輸液管接頭與留置針分離。留置針移位,甚至導致留置針脫出血管外[7],造成輸注的液體和血制品外滲,不能有效地進入患者體內。
表1 實施PDCA循環(huán)管理前后總體情況比較(n)
實施輸液安全管理后,病房護士能更加全面的對患者進行評估,根據介入手術患者的實際情況合理的選則留置針及穿刺部位。避免了患者在介入手術室進行再次穿刺的痛苦,既減少了介入手術室護士的工作量,又保證了患者手術安全[8-9],提高了患者的滿意度。
增強了護士的責任心,病房護士在進行靜脈輸液時,了解患者近期沒有介入手術,正確的建立靜脈通道。介入手術室護士術中注意觀察穿刺部位局部有無疼痛、腫脹,耐心傾聽患者的主訴,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早處理,使患者感到醫(yī)務人員的關心、關愛,增強了護士的責任感及患者對護士的信任度。
運用PDAC循環(huán)對介入手術室輸液安全進行管理,通過介入手術室護士與病房護士的有效溝通,針對介入手術室的特殊性,對患者進行評估,選擇合適的留置針和部位,加強靜脈輸液的安全管理,減少患者的痛苦,增加了患者的手術安全性,提高了患者滿意度,有利于手術的順利進行。
[1] 孫樹英. PDCA循環(huán)法在門急診輸液安全管理中的應用[J]. 實用醫(yī)學雜志,2011,27(17):3256-3257.
[2] 黃小玲,陳夢云,楊素敏,等. PDCA循環(huán)在靜脈留置針輸液安全管理中的應用[J]. 現(xiàn)代臨床護理,2013,12(11):54-56.
[3] 蔣麗,吳小玲,葉艷萍,等. PDCA循環(huán)理論在外周靜脈留置針輸液管理中的應用[J]. 護理管理雜志,2013,13(1):38-39.
[4] 周如女,羅玲,周嫣,等. 應用PDCA循環(huán)管理提高護理滿意度的效果[J]. 解放軍護理雜志,2013,30(11):48-51.
[5] 陳妙霞,張俊娥,王雪華,等. 應用PDCA循環(huán)改進住院病人靜脈輸液管理的探討[J]. 中國護理管理,2012,12(2):76-78.
[6] 葉榮榮. 靜脈輸液安全風險管理的方法及效果[J]. 中醫(yī)藥管理雜志,2013,21(10):1133-1135.
[7] 蘇秦. 探討護士靜脈輸液中的風險管理[J]. 醫(yī)學信息,2011,24(9):6230.
[8] 李廣波,王存民,戚岳俊. 靜脈輸液安全風險防范討論[J]. 臨床合理用藥,2010,3(14):139-141.
[9] 林英,陳慧真,魏鳳琴. 急診科實施預防性護理對急診輸液的影響研究[J]. 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2016,7(6):228-229.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PDCA in Safety Management in Venous Transfusion in the Operating Room
SHI Yan Anesthesia Operating Room, Karamay Center Hospital, Karamay Xinjiang 834099, 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PDCA in safety management in venous transfusion in the operating room. Methods From January 2016 to June 2016, the intravenous infusion selecting, incidence of blocking pipe, safety of the transport, needle type selection, correctness of the connection were compared before and after PDCA implementation. Results After PDCA implementation, the incidence of unsafe incidents (4.00%, 4.00%, 6.00%, 20.00%, 2.00%)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before (20.00%, 56.00%, 28.00%, 40.00%, 16.00%) (P< 0.05). Conclusion PDCA can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security quality management in venous transfusion in the operating room.
PDCA; safety management; venous transfusion
R473
A
1674-9316(2017)08-0137-03
10.3969/j.issn.1674-9316.2017.08.083
新疆克拉瑪依市中心醫(yī)院麻醉科手術室,新疆 克拉瑪依834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