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燕
摘 要:新《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老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這一理念揭示了閱讀教學的基本要求:以教材為媒體,實現(xiàn)老師、學生、文本之間的對話和交流。充分發(fā)揮學生在課堂上的自主性,就是對這一理念的落實。很大部分農村學生除了教科書、學習資料外,一般不看其它的課外書。我校農村學生家長多為農民,文化素質一般較低,不注重孩子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在調查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相當多的家長認為孩子課本還沒讀好,讀課外書沒有必要。他們不懂課外閱讀能獲取更多外部的信息和知識,認識豐富多彩的世界,從而拓展視野,吸取人類精神文明的營養(yǎng),在發(fā)展思維和智力的同時,接受美的陶冶,提高修養(yǎng)和品位;能夠在更高水平上發(fā)展人的語言,發(fā)展人的感受、理解、欣賞評價等閱讀能力、表達與交流的能力、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思維能力和審美能力。
關鍵詞:閱讀教學;提升閱讀能力;練好讀功
閱讀《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隨筆記下了下面一段話:
“語文老師不是只給學生講書的,語文老師是引導學生看書、讀書的。一篇文章,學生也能粗略地看懂,可是深奧些的地方,隱藏在字面背后的意義,他們就未必能夠領會。老師必須在這些場合給學生指點一下,只要三言兩語,不要啰啰嗦嗦,能使他們開竅就行。老師經常這樣做,學生看書、讀書的能力自然會提高?!?/p>
細細品讀葉老上面這段樸實無華的話語,卻從根本上回答了我們當前閱讀教學中的許多復雜的問題,能夠幫助我們走出當前閱讀教學的誤區(qū)。
一、學生的閱讀能力究竟怎樣才能獲得提升?
閱讀教學是不是要對教材中的每一篇課文都要進行精細的分析與講解,并配以各種形式的練習與測試,最終達到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目的?葉老用最通俗的語言給了我們最清楚明白的答案:語文閱讀教學的核心目標就是教會學生看書、讀書。只有學生書看多了、讀多了,學生好的讀書習慣才能養(yǎng)成,好的讀書方法才能習得,有了好的讀書方法和習慣,方能算是學會了讀書,具有了真正的閱讀能力。還是一句最通俗的話:學生的閱讀能力不是老師講出來的,是學生自己讀出來。
二、在提升學生閱讀能力的過程中,教師的作用究竟應該體現(xiàn)哪些地方呢?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的作用不是體現(xiàn)在精雕細刻、條分縷析的講解上,而是在學生讀書遇到疑難、困惑的時候,用最準確簡潔的三言兩語給學生以點撥與指導。通過教師的點撥指導,讓學生不僅能看到文本表層的含義,更能夠深入到文本語言文字背后,獲得新的發(fā)現(xiàn),收獲新的感悟與體驗。這里老師三言兩語的點撥對于學生一定猶如醍醐灌頂,能助其茅塞頓開。與此同時,為了幫助學生學會閱讀,教師的作用除了上述的點撥引導之外,還要充分體現(xiàn)在給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的指導上,良好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上和成功閱讀體驗的激勵上。
三、教師必須要練好“讀功”,方能引導得當、點撥準確
葉老告訴我們,語文教師不只是給學生講書的,我們的課前備課不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精心準備怎樣講上,而是要把功夫下在如何反復讀上。只有教師自身反反復復地研讀文本,才會形成自己豐富的閱讀體驗,只有教師自身有了豐富的閱讀體驗,才能練就一雙慧眼,發(fā)現(xiàn)和洞察學生在閱讀文本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哪些問題,學生遇到的這些問題,我們教師怎樣幫助方能得到最好的解答。所以,只有教師把備課的功夫多下在反反復復的閱讀上,課堂上教師給學生的指導、點撥方能抓住關鍵,點準穴位,也只有教師點撥精準,學生才能真正開竅。學生真正開了竅,他的閱讀能力也才能自然會獲得提高。
四、在閱讀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學生一旦對閱讀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就會把讀書看成是一大樂事,就會釋放巨大的潛能,覺得越讀越有興趣,越讀越想讀。有了這樣的日積月累,何愁語文知識不豐富,語文閱讀能力不提高。在閱讀教學中,如何引起學生強烈的閱讀興趣呢?我認為要在閱讀前、教學中和教學后三個階段下功夫。閱讀教學前,教師要調動學生的已知對課文內容進行預測、產生猜想。最常見的方法是讓學生看著課題,想想會產生什么問題,或想知道些什么?或讀讀課題,猜一猜課文會怎么寫?當學生帶著一種強烈的疑問進入閱讀,其效果必然是最佳的。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圍繞文本中心意圖,不斷提出疑問或話題,使學生不斷產生閱讀愿望。當學生懷著某種愿望或為達到某種愿望而進入閱讀活動時,他的整個閱讀過程會始終充滿著閱讀的期待、思索和探索,始終保持著閱讀興趣,閱讀成為學生輕松愉快自主建構的過程。閱讀教學結束后,教師要根據(jù)所學內容激發(fā)學生課外閱讀相關內容的興趣,將學生閱讀的視野拓展到更廣闊的領域。這樣,學生就會始終保持自主探索的濃厚的閱讀興趣。這對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無疑是非常重要的。
五、引導學生個性化閱讀
語文新課標也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由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強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因此,個性化的閱讀在閱讀教學中被放到了一個重要的地位。閱讀是復雜的心智活動,包括多種心理活動過程,如感知、記憶、思維、想象,還有興趣、情感、意志等,學生主體通過這些心智活動,可以與高尚的心靈對話,汲取人類精神文明的營養(yǎng)。由于學生的個人經歷、認知水平、心理素質等方面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學生閱讀同一文章的感受也會出現(xiàn)差異,這就是閱讀的個性化。它受到語文教育的人文性和學生個體差異性的影響。
六、總結
美國哲學家弗蘭西斯·培根有這樣一句名言幾乎眾所周知,那就是“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長才”。它把書對人的影響力,對人的心靈塑造說得形象而深刻。正如課程標準所說,“它能溝通人與外部世界的聯(lián)系,認識豐富多彩的世界;能溝通人與人的心靈,吸收人類精神文明的營養(yǎng);能發(fā)展人的語言,發(fā)展人的感受、理解、欣賞、評價的能力,思維和審美的能力?!笨傊挥型ㄟ^教師和學生等有關方面的努力協(xié)作,農村學生課外閱讀能力才能夠逐步得到改善和解決,才能夠發(fā)揮課外閱讀活動在教育中的重要價值,也才能使農村學生得到全面、健康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