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丹妮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5-0157-01
語文教師常常有這樣的困惑,有些知識點講過了,甚至講深講透,有的內容還反復強調,但仍然有不少學生沒有掌握,是責怪學生,還是加強反復練習,或是反省自己的教學,力求講得更清楚,更生動?一次次嘗試,結果并不盡如人意。原來,導致語文課堂效率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根本的原因是學生學習能力沒有得到發(fā)展。
《語文課堂標準》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要通過觀察,操作,猜測等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意識。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一個把教材知識結構內化學生自己的知識結構的過程。讓學生能在實踐中把剛剛學到的知識轉化為能力。
課堂教學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載體,素質教育的目標必須落實到課堂教學的全過程,甚至化解到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學生語文能力",應該在課堂教學中做到"聽,說,讀,寫"為重,讓學生提升自己的語文素養(yǎng)。
一、言遲更速皆應手——精在練習設計
其一,練習的設計要有學科特色。優(yōu)化語文課堂練習,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開掘學生的學習智能,提高語文的教學效率,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語文課堂練習的設計既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要使語文課堂練習做到適度,省時,高效,讓學生既學到知識,又培養(yǎng)能力,教師就必須精心設計好每堂課的反饋練習。
其二,訓練的內容應重在應用。知識和方法通過理解來求得,而對知識和方法的理解,也要在練習中獲得。只有在聯(lián)系中才能加深理解,才能真正的感覺到知識的存在,反之,感覺到了才能深刻的理解,這都離不開練習的訓練,這也體現了當堂練習的必要性,重要性。
其三,"課堂練習"還應做到獨立和按時。提高獨立思考,快速高效學習的能力,有助于準確反饋學生的學習情況。然而僅僅從"口頭表達"的熱烈程度來看是不夠的,獨立完成的書面練習才是判斷知識落實與否的最可靠的標準。
另外,語文學習的形式應多樣化。如討論式、競賽式、感想式、小組合作探究、訪談、座談、觀察、辯論、小講座等根據四大能力訓練內容而設計練習和活動。只有練習設計科學、合理、簡練,才能把傳授知識與培養(yǎng)能力結合起來,使語文課堂輕負高效。
二、紙上得來終覺淺——重在課堂落實
(一)口語訓練——能言快語
杜威曾指出不少教師容易犯的毛病——"僅鼓勵學生原來自發(fā)語言的流暢,而不是把語言變?yōu)樗季S反應的得力工具。"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基礎教育研究所的王曉春老師也認為"學生應該學的是一種平實的、合邏輯的、清晰的語言"而"我們的語文課上,學生學得不是有用的語言,而是漂亮的語言??梢姡Z文教師在指導學生語言表達時,不僅要關注語言是否有感情,還要強調語言的準確性和邏輯性。
以課堂口語訓練設計為例,教師的設計應合理體現教學的梯度。如初一年段的學生口語能力能力達到:愿講、敢講、想講的目標;新生剛入中學,對周圍的環(huán)境比較陌生,因此有些學生課堂上比較拘謹,這一階段應以鼓勵學生表達為主,內容安排可以是講故事比賽;三分鐘早間新聞:專題口頭小作文等。初二年段的學生經過一年的口語訓練能力要求提高應做到:感性、理性、個性的目標;如小組討論;經典誦讀演講比賽;每天五分鐘小老師等。初三年段的學生思維走向理性,口語能力訓練要求實現:熱度、廣度、深度的目標。讓該年段的學生把視角伸向社會生活和情感深處。如讓學生收集社會生活的見聞進行評論活動、辯論賽等。這些課堂練習的設計在看似簡單的活動中潛移默化的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與思維應變能力,這樣的課堂從長遠來看一定是高效的。
課堂是學生的"主戰(zhàn)場",教師根據學生的年齡和教材特點,引導學生在課堂上樂于把理解、體驗、感悟、思考、啟迪等有序的表達出來,即達到提高學生"口語交際能力"訓練目的。
(二)閱讀訓練——行思坐想
王尚文指出"漢語作品教學的目的就應是通過教學使這些典范的、優(yōu)秀的話語作品對象化與學生的話語世界和心靈世界,從而生成與提高學生的漢語素養(yǎng)。"
初中語文教學中閱讀訓練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它幾乎貫穿與語文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課堂閱讀訓練的方式方法也多種多樣,如同一題材的不同寫作的比較,名家原文與改文的比較,古今譯的比較,外文中譯的比較等。"單是"比較"之法就能讓閱讀訓練異彩紛呈。
閱讀訓練更多的體現在課堂教學之中,應讓學生通過課堂閱讀,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質疑式、討論式、辯論時、競賽式等多種"課堂練習"方式,由于是在自主狀態(tài)下的閱讀,學生不會把讀書看做負擔,從而引發(fā)他們的讀書興趣,回歸讀書樂,樂讀書的自然狀態(tài)。這種"開放式"的閱讀教學,讓學生在優(yōu)秀文化遺產中盡情徜徉、思索并汲取、消化,語文課堂的輕負高效就可以在不經意間得以實現。
(三)寫作訓練——真情實感
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在教學中,很多語文老師發(fā)現不少寫作能力差的學生在說笑取鬧、編寫魔幻小說、改寫名著名段等的文筆令人驚嘆。主要原因是他們想干樂于干并會自覺努力寫好這些事。真誠性成為了學生愿寫、寫好作文的根源時,語文課堂的寫作訓練就應為之而動:注重日常生活真誠的積累與練習。
寫作水平不是通過一兩次精彩的作文課堂教學就能夠提高的,它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有了讀的借鑒,有了說的鋪墊,就輕輕松松地為作文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輕負高效的寫作訓練猶如水到渠成。
三、積跬步以至千里——貴在持之以恒
凡事往往"過猶不及",從重視練習到強化練習,由多練到"海"練,愈演愈烈,最終發(fā)展成"題海大戰(zhàn)"、"廣種薄收"。設想如沒有"課堂練習"和進一步的拓展練習,學生很難把新的知識與其原有的認知結構融為一體,也很難使所形成的認知結構更完善,而我們所追求的課堂教學高效也會大打折扣。
假如教師能在教學設計時謹記放慢語文教學的節(jié)奏,精簡語文教學的內容,落實語文教學而知識,減少學生課外作業(yè)量,就一定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科學教學。
“駑馬十駕,功在不舍”是持之以恒,“繩鋸木斷,水滴石穿”是持之以恒,“鍥而不舍,金石可鏤”也是持之以恒。語文知識三年五年也講不完,課堂上所學的知識某些知識和方法的萬分之一,學生能力的真正落實需要在一次又一次碰撞中強化,因此,教師能否時時有相應措施督促學生鞏固就顯得尤其重要。
僅僅從一堂課,有時很難確認語文教學是否高效,但是,當那些看似簡單的學習方法,堅持下去,成為一種不可或缺的習慣,語文課堂教學必然會厚積薄發(fā)、達到輕負高效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