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正中
我是一名初中學生,從懂事起,就常常夢想自己有朝一日能成為名人??勺雒撕纹潆y,并不是想做就做得了的。然而,近年來卻有很多單位、組織主動“抬舉”我做“名人”,其懇切之情讓人感動不已。
舉例說吧,一日我正在看書,郵遞員送來了一封信,是北京某某文化中心小作家俱樂部寄來的,上面寫道:“親愛的程××同學:你好!經編輯部集體研究,認定你在寫作方面有良好的發(fā)展前景,擬吸收你為本中心小作家?!彪S信還寄來了作家登記表,并寫道:“你只需交196元,我們將在三天內給你寄去小作家證?!贝祟愋藕?,一年中總能收到好幾封,但我一概置之不理。有的同學看后說:“你呀,簡直不識抬舉?!?/p>
對于這種“抬舉”,我實在是難以接受。所謂抬舉,當為夸獎、提攜之意,誰都喜歡被人抬舉的感覺。有人為你抬轎子,總比你自己走路好;有人舉薦你,總比你毛遂自薦強。作為被抬舉的一方,應該知曉抬舉人的用心良苦,心里要領情,日后還要想方設法報答知遇之恩。但是,作為抬舉別人的一方,既不能不講原則肉麻地吹捧恭維,又不能企求被抬舉的人知恩圖報,在抬舉別人的同時列諸多的附加條件。
說白了,我只不過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初中生,偶爾在一些中學生報刊上發(fā)表幾篇“豆腐塊”“火柴盒”之類的短文。受到眾多“伯樂”如此青睞,仔細想來,并非我的寫作水平有多高,而是他們賞識的無非是一個“錢”字。今天來信說“你已具備入錄《校園名人大辭典》的資格”,明天來函告知“你的大作已被選入《中國青少年年鑒》”,后天又通知你若同意入錄須訂書多少冊,交費若干元。總之一點,需要你往外掏銀子。只要你肯出錢,自然就會被“垂青”。只是,用父母辛辛苦苦掙來的血汗錢,去買這類所謂的“名”來過癮,實在太不值。這樣一想,以后收到這類來信我干脆不理不看,省得煩心。
想到還有不少同學遭遇與我同樣的經歷,便寫下我曾經的困惑和我采用的解決方式,希望和他們共勉。
指導教師的話:
這篇文章講述了作者在生活中遇到的“困惑”,反映出商品經濟社會拜金之風已悄然滲透進校園、滲透進文化界的現(xiàn)象,抨擊了社會上那些打著各種旗號聚斂錢財的不良之風,表達了作者的明白以及無奈。真心期待,這樣的“抬舉”少一點,有誠意的欣賞和幫助多一點,讓孩子們能擁有一個更健康、更正能量的成長空間!
(指導教師 程應來
編 輯 樹 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