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彩云
摘要:探索聲樂有效教學的途徑,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本文分別從正確引導學生,提倡應材施教,巧用比喻教學,培養(yǎng)學生美感等方面進行論述。
關鍵詞:聲樂教學 實效 途徑
聲樂教學是一門綜合藝術,不僅僅能夠豐富學生的樂理知識,提升學生的表演能力,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意識,可見聲樂教學的重要性.為此在教學課程時,要求教師必須具有一定的音樂修養(yǎng),有著正確的聲音基本功和聲音形象,還有豐富的演唱實踐經(jīng)驗;并在教學中能夠正確指導學生,有步驟、有系統(tǒng)訓練學生,讓學生掌握聲樂基本知識和技能,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
一、正確引導學生
聲樂教學中的成敗與教師的引導有很關系,我們在以學生的學習為中心的理念基礎上,還要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在聲樂教學中,作為教師要給學生講清楚演唱的方法,聲音的概念和對氣息的運用,老師善于用形象化的語言,并調(diào)整好自己的精神狀態(tài),從而激勵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有好的學習狀態(tài),從而提升學習的實效。在注重傳授給學生方法的同時,還要注重學生本身優(yōu)勢的發(fā)揮,并克服各種心理上和演唱上的弱勢,真正做到因勢利導。比如,有的學生性格內(nèi)向,缺乏學習的激情,這樣就必須啟發(fā)學生歌唱時要有激情,就算是平時的訓練也應如此,最好是能夠調(diào)動學生身體的各種感官積極歌唱。這樣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就會達到一個和諧的狀態(tài),那么學生就會積極投入聲樂學習之中,并在此過程中感受到進步的理論,這也是我們聲樂教學要達到的效果,同時教師也體會到育人的成功,也會認識到這是一種責任。因此,在聲樂教學中對學生的進行正確的引導是十分必要,我們可以從學習的方法和學生本身的優(yōu)勢出發(fā),從而提升我們課堂效果。
二、提倡因材施教
教師在教學之余要不斷思考,總結教學經(jīng)驗。特別是聲樂教學中的方法,老師要不斷揣摩和反思,從而具有準確的判斷力,樹立正確的聲音形象和分析能力,這樣才能有針對性,有效開展教學。音樂教學具有一定的復雜性,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根據(jù)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訓練方法,進行反復的、長期的訓練,這樣才能達到讓各個器官有機配合。另外在教學中,我們要堅持正確的方向和方法,由淺入深,循序漸進,讓學生逐步掌握歌唱的技巧。那么如何才能在聲樂教學中體現(xiàn)因材施教呢,我們也可以說就是教學的靈活性。這是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應時刻注意的問題。在教學中要打好聲音的基本功,理解歌曲的內(nèi)涵,還有靈活進行教學,無論是在經(jīng)驗還是在教學手法上都要靈活,甚至是創(chuàng)新。例如,部分學生的真假聲的過度問題,這時可以讓學生從真聲入手,然后放松肌肉引入假聲,同時還需要反復訓練。還有的學生會出現(xiàn)發(fā)音緊張的現(xiàn)象,這是我們可以從呼吸入手,讓學生打開喉嚨,歸好元音的韻,多做跳音練習,這樣就能克服這些問題。老師在總結教學經(jīng)驗的同時,根據(jù)學生情況開展針對性教育,就能提升聲樂教學的實效。
三、巧用比喻教學
學生在學習基礎音樂知識的時候,對一些聲樂概念理解的不到位。這時老師就要在課堂教學中利用好比喻,用形象化的語言進行解釋和講解,這樣就能讓學生產(chǎn)生豐富的聯(lián)想,進而克服聲樂學生中的問題。比喻教學,能夠詮釋音樂中的內(nèi)涵,讓學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歌唱技巧,從而提升了課堂教學的實效。例如,一些學生會在唱歌時,壓著嗓子唱,這樣的聲音就會又緊又尖,我們可以形象的告訴學生,用“半打哈欠”的樣子去打開口腔,用“微笑”去松弛肌肉,這樣就可以讓學生的聲音變得松弛洪亮,而這些形象的比喻學生都是可以接受的。另外還有一些比喻,比如深呼吸,我們可以讓學生做“狗喘氣”,用“開懷大笑”練習調(diào)音等,這些比喻,讓學生的發(fā)音更標準,更有效。因此,我們在課堂教學中,要善于利用比喻的形象語言去教育學生,并讓學生掌握歌唱技巧,提升歌唱水平。同時能夠讓學生快樂學習,把學習從被動變主動,并克服心理上的緊張,進入到一定的學習境界。
四、培養(yǎng)學生美感
美感是聲樂教學中具有一種獨特的元素,也是人的一種復雜的、多元化的心理活動。聲樂藝術的外化形式之一就是創(chuàng)造美感。我們都知道聲樂教學除了教給學生基本的聲樂知識和表演技巧,還有培養(yǎng)和塑造學生的藝術素養(yǎng),對于美感的培養(yǎng)就是其中的一種。美感包含了審美能力、審美感受等等。對學生進行積極的美感培養(yǎng),就能提升學生的藝術表現(xiàn)力。對于學生的美感培養(yǎng),需要具備三方面:首先是教師應該具有一定的藝術素養(yǎng),在以自身素養(yǎng)的基礎下,對學生進行美感意識培養(yǎng),在教學中注重對學生美感潛力的挖掘,不刻意去約束學生,不強行把自己的認識強加于學生,這個過程的引導和塑造是非常重要的。其次就是注重在歌唱技巧中的訓練,既對音準、節(jié)奏、音色等聲樂基礎和聲音思維的訓練過程。最后就是在其他審美活動中的學習,我們要求學生要體驗不同人物的內(nèi)心情感活動,從而不斷提升自己的聲樂思維的美感感悟能力。為此,我們認為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是聲樂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我們要不斷實踐和研究,從而培養(yǎng)學生音樂素養(yǎng)。
總之,聲樂教學比較復雜,需要教師探索和總結經(jīng)驗,掌握正確的發(fā)聲法,并傳授給學生,有效指導學生學習和提升聲樂技巧,最終讓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得到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張建國,李勤.高校聲樂教學的“恒”與“變”[J].音樂研究,2010,(05).
[2]李延俊.對聲樂教學過程中情感培養(yǎng)的探索[J].職教論壇,2012,(23).
[3]王勝華.淺談如何提高聲樂教學中的教學效率[J].小作家選刊,2016,(22).
[4]程瑞雪.淺談如何提高聲樂語言藝術教學的實效[J].音樂時空,2016,(01).
(作者單位:江蘇揚州市揚州職業(yè)大學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