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鈺明
案例背景:
王剛(化名)是四川人,六年級時隨父母轉至本地小學。由于兩地的課程不同,特別是英語學科,相比其他學生,他整整晚學了兩年,因此差距非常明顯。有一天,英語老師剛下課就氣沖沖地來找筆者告狀:“王剛真的不像樣子,每堂課都不讓我好好地講。今天問他一個簡單的問題,結果不但不回答,而且連最起碼的看我一眼的尊重都沒有,其他同學都笑成一團……看見他就生氣,最好他以后不要來上英語課了?!?/p>
解決方法:
下課不久,筆者剛想去找王剛,沒想到他先來辦公室了,沒等筆者開口,他就說:“老師,您能不能幫我和英語老師溝通溝通,我們之間可能有誤會。我真的不想惹英語老師生氣,也不想影響老師上課的心情。我的脾氣不好,英語基礎不好,老師問的問題我真的不會,但老師偏要我回答,我很尷尬。我真的不是存心要惹老師生氣的!”筆者輕輕拍了一下他的頭,笑著說:“怎么你和英語老師一樣的想法啊,都想讓我做中間人!”他抬頭驚訝地看著筆者,筆者接著說:“英語老師也是要我和你好好溝通一下,她很想幫你學好英語,因此每次有簡單的問題,機會一直想留給你,讓你也有點學習英語的成就感和動力。可是你卻沒有理解她的一片苦心??!”筆者接著說,“你自己想啊,老師提問你的問題,其他學生能回答出來嗎?”他想了想:“是啊,好像我沒有回答的問題,別人都能輕而易舉地回答啊,哎,我好笨??!”“笨鳥先飛!不著急,如果你和英語老師能配合默契的話,我想你的英語一定能趕上來的。”王剛臉上露出了自信的笑容?!暗?,你得主動向英語老師道歉?!惫P者最后提醒他。
第二天,英語老師來了,笑呵呵地說:“王剛還是蠻乖的啊,這小孩,其實還不錯!”
案例評析:
妥善、合理地處理好任課教師和學生的關系,對整個班級的教學工作,對促進良好班級風氣的形成,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筆者認為,應著重從如下幾方面人手協(xié)調任課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
第一,確保任課教師在學生中的威信,促進良好風氣的形成。
教師也不是圣人,也會出現(xiàn)點滴失誤。這時要教育學生用實事求是和一分為二的觀點來評價教師。教育教學是一項平凡而又繁瑣的工作,在平凡和繁瑣之下,又蘊含著重大的意義:傳播人類文化思想,發(fā)展學生的能力,造就學生的品格。教師負有如此重擔,要想圓滿完成任務,樹立好在學生心目中的威信是非常關鍵的。班主任積極協(xié)助教師在學生中樹立起威信,才能使任課教師獲得學生的尊敬和愛戴。
第二,在確保教師威信的前提下,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
學生發(fā)展到初中階段,已經(jīng)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個性和思想。因此,在處理學生和任課教師的關系時,必須尊重學生的人格。學生能和任課教師發(fā)生沖突,至少有自己的理由,有自己的想法。類似上面的案例,王剛確實是想盡力地學好英語,主觀上他也很努力,但客觀上確實不可能有突飛猛進的飛躍,所以他覺得委屈,這就是他和英語老師發(fā)生沖突的根由之一。所以處理這種矛盾時,也要顧及到學生的感受。反之,只顧維護教師而片面責怪學生,矛盾只會更加激化。中學生正處于活潑好動的年齡段,教師應允許他們出現(xiàn)過失,因為人的進步是在不斷改進自己、彌補不足中進行的,大連市優(yōu)秀班主任董大方說過:“一個畫家在完成一幅美麗的畫后,不小心將一滴顏料滴在了畫布上,這時畫家拿起筆刷刷幾下,一只漂亮的小鳥誕生了。我們作教師的就要像畫家一樣,把有缺點的孩子變成完美的孩子。”教師要想成為這樣的畫家,首先必須學會寬容,以博大的胸懷寬容學生的過失,才能善待學生,尊重學生。
第三,及時聽取任課教師和學生雙方的想法和意見。
要融洽任課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除了定期開展班干部會議了解班級情況外,還必須隨時和任課教師互通情況,形成一個高效的教育集體。這種會晤,可以是有意的或是隨意的,不一定要一起坐下來,像開會似的。上下班路上,校園里偶遇,當然也可以特意去任課教師的辦公室,主動地向任課教師介紹本班學生存在的問題;注意他們對學生的看法和意見,及時向他們反映學生的意見和要求等,這樣既尊重任課教師,還可以互相探討一些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暢談班級的管理思路,更可以拉近學生和任課教間的距離,更能激發(fā)任課教師一起關心班級工作的熱情,從而達到互相配合,同舟共濟,共同為班集體的建設出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