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柱兵
重慶市云陽縣魚泉鎮(zhèn)鹿鳴小學
隨著《語文課程標準》的實施和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深化,語文課堂教學面臨著一個新的問題需要解決。一方面“大語文教育觀"的共識增加了技能訓練的容量。導致學法的指導與應用成了課堂教和學的有機部分。另一方面相當多的語文教師尚未走出“滿堂灌”、“滿堂問”的窘境,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能力得不到全面培養(yǎng)。針對此,我將自己在實踐中對如何提高初中語文學困生成績的認識羅列如下。
“個性化”是我們中學語文一直關(guān)注的熱點詞匯,它也是“新課標”所關(guān)注的一個重要問題,也是在中學語文教學中解決學生個性成長與發(fā)展的必然途徑之一。
一、進行整體性閱讀
有專家指出:“言語作品是生命活體,其基本特性是有機整一性。它的肢體是詞句段落,它的骨骼筋絡是結(jié)構(gòu),它的血脈是感情,它的靈魂,就是作者的主體精神。它們有機整合在一起,就產(chǎn)生了活力和生機,成為了‘生命的形式。正如狄德羅據(jù)說:“任何東西假使不是一個整體就不會美?!?/p>
(1)尋詩意:詩化的語言。文中多處引用、化用了詩。我們僅是讀讀這些文字,就已覺得妙不可言、美不勝收了。這些如詩一般的語言給我們展示出一幅優(yōu)美的畫卷,從而將我們帶進一個時而清麗明快、時而迷離朦朧的詩意的世界。
(2)品詩韻:傳統(tǒng)文人永恒的回歸。圍繞文章的內(nèi)涵,通過聯(lián)想比較,來尋找古今文人在寄情山水上的相同點,由文本進而走文人的精神領(lǐng)域,與之進行更深層次的對話。陶淵明構(gòu)建了“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巔”這樣一個怡然自樂的世外桃源。
(3)悟哲理:在世俗中“詩意地棲居”。從“身在小屋享受人間清福,享受著充足的睡眠,以及一天一個美夢”,“我外出,小屋是我快樂的起點;我歸來,小屋是我幸福的終點”等句中可以見出,作者并非過著與世無爭的隱居生活,她其實也生活在世俗之中,但她為自己守住了心靈的空間。作者用她聰慧的文字給平凡的我們提醒:在瑣碎繁重的生活中為自己覓一處心情休憩的小站。這就是一種“詩意地棲居”。
二、“知同”與求異創(chuàng)新問題
任何閱讀,知識認同、文化傳承都是非常起碼的目標,這也是閱讀最基本的價值。
這里所謂“知同”中的“同”,指的是閱讀后大家都應該和能夠了解掌握的非常基本的一般性的東西。這些東西我們閱讀后基本上都能、也都該知道,就叫“知同”。
可以非??隙ǖ卣f,“知同”是每一位讀者應當追求并且一定要達到的最基本的閱讀目標,但我們認為,“求異”才是讀者最應追求的以“知同”為基礎的更高層次的閱讀目標,它是實現(xiàn)讀者個性化閱讀的十分重要的途徑與目標。
三、“厚積”與“薄發(fā)”、“多發(fā)”的問題
“厚積薄發(fā)”是我們耳熟能詳?shù)膸в袧夂癜x色彩的成語。但是,筆者認為,在語文個性化閱讀中,“厚積”后應當“多發(fā)”而不應“薄發(fā)”。
這里的“厚積”,是指要進行豐厚的積累;“多發(fā)”,是指要進行數(shù)量較多、靈活多樣的閱讀實踐?!昂穹e多發(fā)”對個性化閱讀的意義在于:閱讀過程中,閱讀者必然要“超級鏈接”大腦中“庫存”的許多東西。由于每個人思想性格的差別、大腦“庫存量”的不同和“鏈接”方式(即大腦運作方式)的差異,閱讀結(jié)果的差異、個性化就是必然的。而且,閱讀得越多,這種個性化的差異就越明顯——當然,閱讀者應當始終奉行“以‘知同為基礎的求異創(chuàng)新”原則,以更好地保證“厚積多發(fā)”對個性化閱讀的積極作用。
“多發(fā)”:對閱讀者來說,了解、掌握了一定的閱讀知識或技巧之后,多多進行靈活多樣的閱讀實踐(即本文所說的“多發(fā)”),這才是使相關(guān)知識、能力和智慧等產(chǎn)生有效遷移的可靠的重要途徑,“淺嘗輒止”是閱讀能力形成和強化的大敵。“厚積”與“多發(fā)”是一種學與用的關(guān)系,是一種奠基與提高的關(guān)系,兩者互動互補。
四、閱讀深度、廣度問題
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說:“比較是一切理解和思維的基礎?!泵珴蓶|也說過:“有比較才有鑒別?!蓖ㄟ^縱向、橫向的分析比較,有助于對作品深入理解、牢固把握。
(1)“由淺漸深、縱向比較”原則:同一篇文章或同一本書,我們讀第三遍的感覺與收獲,跟第一遍的肯定是有差別的,讀第五遍又跟讀第三遍有所不同,這種對同一內(nèi)容的前后閱讀的比較,就叫“縱”的比較。另外,人們對文章的閱讀、思考深度越大,閱讀內(nèi)容與讀者的性格、思想、興趣、閱歷、知識、經(jīng)驗等產(chǎn)生的“對話”就越是全方位和深層次的,于是,每個人閱讀結(jié)果的差別就越大,即閱讀的個性化特征就越突出。因此,讓廣大中小學生朋友在教師指導下自覺地和智慧地始終堅持“由淺漸深、前后比較”地去閱讀,這非常有利于不斷提高他們閱讀個性化的層次。
(2)“由窄漸寬、橫向比較”原則:其實,每一篇好的文章,都有它自己的突出特點,都有它自己的“個性”。如果讀者能注意把自己讀到的不同的文章進行橫向比較,那么,它們之間的差異就越容易表現(xiàn)出來,它們的“個性”就越明顯。另外,人們閱讀的數(shù)量越多、范圍越大,就越容易清楚自己的“閱讀敏感區(qū)”、“閱讀興奮區(qū)”在哪里,即“由窄漸寬”地閱讀,可以幫助讀者發(fā)現(xiàn)、確定自己的“個性化閱讀優(yōu)勢區(qū)域”并強化或改善它。因此,為了可持續(xù)地發(fā)展自己的個性化閱讀能力,提高語文及其它相關(guān)素養(yǎng),廣大中小學生朋友應在教師的指導下,有意識地逐漸擴大自己的閱讀范圍,并始終堅持進行橫向比較,這樣,他們對每一篇文章或每一本書的特點的把握就越充分,也更有利于發(fā)現(xiàn)和完善自己的閱讀優(yōu)勢,提高閱讀個性化水平和質(zhì)量。
五、“自信”與“信他”問題
閱讀,首先是讀者自己的事情,不管什么樣的文章,每一個智力正常的讀者,都一定能在某些方面和在某種程度上正確地解讀其中的信息——在閱讀之前、之中及之后,每一位中小學生必須有這種自信!這種最基本的自信非常非常重要!——此謂閱讀的“自信”原則。
其實,語文閱讀既有“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朦朧與博大,也有“千巖萬轉(zhuǎn)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妙趣,更有“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之后“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驚喜。雖讀無定法,但大的策略還是應當有的,提高閱讀效果和效率的辦法是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