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如何與時俱進地做好圖書館服務延伸和夯實閱讀服務體系,已成為許多公共圖書館長期以來一直實施操作的課題。閱讀服務體系的落實與發(fā)展能為全社會營造濃郁的讀書氛圍,更能為建設學習型城市奠定堅實的基礎,同時也為推動新疆社會穩(wěn)定和長治久安提供強大的精神支持和思想保證。本文旨在通過對本地區(qū)閱讀服務體系的調查研究、深入分析、研究梳理“以小見大”來真實反映當地公共閱讀服務體系的現狀和思考。
關鍵詞 庫爾勒 公共圖書館 閱讀服務體系 服務延伸
作者簡介:普凱群,庫爾勒市圖書館。
中圖分類號:C93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4.384
一、庫爾勒市公共閱讀服務體系現狀
庫爾勒市閱讀體系薄弱,社區(qū)、鄉(xiāng)站圖書(室)基礎設施少、舊、破,在市民中全民閱讀未成風尚、讀者群體多為退休老人看閑書,閱讀品位有待提高。根據2016年庫爾勒市基層圖書室調研數據統(tǒng)計:庫爾勒市轄域內共建設了105個基層圖書室。它們分布在我市9鄉(xiāng)3鎮(zhèn)、5條街道內。這105個基層圖書室中,社區(qū)圖書室56 個、村圖書室49 個。在這105個基層圖書室中,大部分基層圖書室面積狹小,藏書量不高,許多工作人員對如何開展閱讀服務概念模糊。一些基層決策者對鄉(xiāng)村文化設施大多認為有文化站或圖書室就可以了,對于基層文化工作如何提高并發(fā)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勢并不重視,使得基層地區(qū)公共文化權益的缺失,在村級文化陣地十分顯著。因為缺乏經費投入,沒有專職人員管理,業(yè)務工作開展不了,許多村級文化陣地形同虛設,無法服務群眾。
二、閱讀服務體系運行存在的問題
1.閱讀服務體系服務能力不足,公共實體圖書館服務有限。在我國自費去購買圖書、訂閱報紙長期堅持閱讀的人群往往在少數之上。對大多數市民而言,快捷、便利的獲取文化資源是首選。而許多市民在離主場館較遠、交通不便、基層圖書室藏量欠缺的情況下大多選擇不去閱讀。
2.基層圖書服務點文獻更新率極低、經費沒有保障。據調研普查許多基層圖書服務點多年處于等待狀態(tài),等上級部門發(fā)放“東風工程”配書、等鄉(xiāng)政府訂購一些報刊。有許多村級圖書室多年來沒有增加過真正意義上的館藏量,也因為基層圖書服務點經費沒有保障、長期文獻不足,村民的文化需求得不到滿足,漸漸地村民不再走進圖書館。
3.基層圖書服務點工作人員非專業(yè)化現象普遍、人員流動頻率高。目前我市9鄉(xiāng)3鎮(zhèn)、5條街道內共有文化干事97人,無專職圖書室工作人員?;鶎游幕墒律砑鏀德毤纫鑫捏w活動的工作又要承擔鄉(xiāng)政府、街道其他工作安排。從而在文化站、圖書室開放時間及正常進行方面往往得不到保證。許多的文化干事都是由本鄉(xiāng)的村民擔任的,他們文化層次較低、非專業(yè)化現象普遍,因為雙語交流障礙往往去參加培訓都是一知半解的回來并且許多同志在業(yè)務工作中剛剛培養(yǎng)到熟練期就被調派到其他部門從事其他工作了。
4.沒有發(fā)揮陣地文化導向作用,應以現代文化為引領帶領群眾拋棄陋習,融入現代文化生活。
當前新疆工作的總目標是穩(wěn)定和長治久安。從許多的報道中可以看到暴力恐怖事件中的“積極分子”大多是“文化貧瘠者”,處于文盲和半文盲狀態(tài),思想混沌、對“三股勢力”麻痹,認為“三股勢力”是保護維吾爾人的利益。他們曾經是樸實的群眾,但被“三股勢力”利用,以宗教為外衣、蠱惑、煽動制造暴恐事端,破壞新疆當下社會發(fā)展的良好局面。對于這些“文化貧瘠者”如果他們能夠及時的獲得文化產品,解決了“文化貧瘠”,滿足了精神需求,勢必在思想深處沒有某些勢力趁虛而入的機會。
對于信息貧困者,閱讀服務體系應積極發(fā)揮陣地文化導向作用,解決他們的“文化貧瘠”,滿足他們的精神需求,以現代文化為引領帶領群眾拋棄陋習,融入現代文化生活。
三、夯實“三級公共閱讀服務體系”開拓性服務群眾
1.以庫爾勒市圖書館為中心,將閱讀服務體系呈放射狀布局。庫爾勒市圖書館場館建筑面積7315.8㎡,館藏量79萬冊,其中紙質藏書29萬冊,電子圖書50萬冊。設置閱覽座席約500個,日接待讀者1500人次。庫爾勒圖書館以開放、包容、公平為宗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探索,擴大外延文化交流平臺,提供立體式閱讀服務。市館除了做好自身建設和發(fā)展外,應選取部分初具規(guī)模的街道、社區(qū)、鄉(xiāng)村圖書室,進行總分館模式建設試點,通過統(tǒng)一的平臺網絡技術,在統(tǒng)一采購、統(tǒng)一數據、統(tǒng)一管理,館際互借、公共檢索、資源建設等方面實現標準建設和開拓性服務,此舉一方面將精品館藏與正能量的文化產品鋪設到基層中去,通過總分館模式的建設,夯實我市“三級公共閱讀服務體系”市圖書館-街道(鄉(xiāng)鎮(zhèn))圖書室-社區(qū)(村)圖書室的陣地建設。另一方面市民可以使用庫爾勒市圖書館讀者卡在任何一個有聯(lián)盟的總、分館中通借通還,更大力度的提高了資源的整合和閱讀服務的便捷。通過便捷的閱讀服務,“三級公共閱讀服務體系”必將會成為:市民二次教育、終身學習的基地;公共信息服務與提供的中心;校外學習、親子閱讀空間;市民文化交流與多元化交融中心。
2.建立公共閱讀服務體系經費保障機制,長期有序地提高館藏更新率。按照年更新2000冊圖書為目標,所需購置經費6萬元計算,我市現有17個鄉(xiāng)鎮(zhèn)(街道)圖書室,105個村(社區(qū))圖書室,政府財政需要保障每年732萬基本購書經費。
知識的更新是飛速的,公共閱讀服務體系需要不斷地充實新的資源與時俱進的以現代文化引領群眾。建立一個公共閱讀服務體系經費保障機制,充分利用政策爭取多方支持,籌措資金,強化文獻的更新能力,讓老百姓有書可讀、有好書可讀。只有這樣的保障公共閱讀服務體系能長足的走下去。
3.提高從業(yè)人員的培訓密度、重視培訓內容的實用性。對于基層圖書室工作人員來說,遇到的困難就是跟不上時代的腳步,沒有與時俱進的服務手段。工作人員面對的是一個操作性、技術性和技巧性都很強的工作環(huán)境。原有的業(yè)務知識和服務理念已遠遠不能勝任今天的崗位,他們最需要解決的是計算機網絡的使用、文獻信息的處理和圖書館營銷管理知識,可見專業(yè)教育和實用性是當前必須要落實的首要工作。
(1)在培訓中嚴把考核關,將實操性作為考核的首要條件。本著急用先學的原則,將工作中常用、常遇到的環(huán)節(jié)先培訓嚴把關。做到每一個接受培訓的人員都能熟練操作,即時上崗。
(2)采取跟班式學習培訓, 學習人員到設施完善、館藏豐富、技術力量較強的中心館去跟班“一對一”學習。在中心館的每一個崗位實際操作,邊干邊學。
(3)采取“走出去”與“請進來”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業(yè)務培訓,定期組織培訓中優(yōu)秀的學員前往省級館參觀學習或外請專業(yè)老師針對與工作中的疑點、難點進行集中培訓和業(yè)務解讀。
4.以“互聯(lián)網+”延伸服務來彌補主體場館服務時間的不足。2016年,庫爾勒市圖書館在梨香碼頭架設了南疆首家——24小時自助圖書館來彌補城市公共閱讀體系網絡的建設空白。它開放讓閱讀更便利,許多市民都在晨、晚練的時間把圖書借還了。在它開放后主體場館的辦證率有了很大的提高。24小時自助圖書館為群眾的業(yè)余文化生活和便利閱讀起到了推動作用。
今后應繼續(xù)在外來務工人員聚居區(qū)、少數民族聚居區(qū)等重點地段建設此項設備,讓更多的人因為閱讀而走進圖書館,因為知識而融入現代文明生活。
5.庫爾勒市自2014年啟動“書香庫爾勒”工程,經過2年的建設已形成了服務大廳、機場、火車站、汽車站、社區(qū)、學院、部隊的閱讀網絡體系。今后“三級閱讀體系”與“書香庫爾勒”工程融合互補,形成一個以庫爾勒市圖書館為核性,鄉(xiāng)鎮(zhèn)、街道、村、社區(qū)圖書室,24小時自助圖書館與電子書借閱機,實體館舍和虛擬網絡并容橫縱交錯的公共閱讀服務體系,讓閱讀成為生活必需品、讓閱讀走進千家萬戶。
6.發(fā)揮閱讀服務體系陣地文化導向作用:
(1)對“弱勢群體”、“文化貧瘠者”給予服務上的傾斜。在我國“弱勢群體”主要指:一是殘疾者,如語言聽力殘疾、智力殘疾、精神殘疾、視力殘疾和肢體殘疾者;二是文化水平低下、社會地位不高的群體;三是低收入的退休人員;四是經濟處于弱勢的貧困人群;五是城市中的下崗失業(yè)人員。這一群體主要特征是文化水平低下、社會地位不高在政治生活中沒有話語權。
閱讀服務體系要發(fā)揮陣地優(yōu)勢,積極整合有效資源,對“弱勢群體”提供免費的符合實際的文化、再就業(yè)信息服務。讓“弱勢群體”、“文化貧瘠者”掌握現代文化素養(yǎng)和社會技能,為他們能早日走進現代社會生活,打到第一塊基石。如:為視力殘疾者和肢體殘疾者提供送書上門服務;對外來務工人員和下崗失業(yè)人員進行計算機應用普及服務;對閑散在家婦女進行編織和刺繡培訓服務。
(2)對學齡前兒童家長進行早期閱讀方法培訓。閱讀可以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對生活的感知,更有助于思維的發(fā)展和親子間感情的交流。因此許多的家長常常利用業(yè)余時間帶著孩子走進圖書館,在圖書館的文化氛圍中接受潛移默化的熏陶。
庫爾勒市圖書館的“雙語故事媽媽”項目旨在讓家長和孩子們一起分享閱讀的快樂,讓更多的家庭堅持開展親子閱讀。截止目前,“故事媽媽”一起走進社區(qū)、鄉(xiāng)村、孤兒院、學校共開展了90多場次的活動,給數萬位孩子帶來閱讀的教育和陪伴。為什么一個很簡單的活動能有那么多受益人群?因為大多數家長不具備使用科學、有效的閱讀方法幫助孩子早期閱讀。
閱讀服務體系應以庫爾勒市圖書館為核心,加強與學齡前兒童家長的溝通交流,匯總家長們在幫助孩子閱讀中遇到的疑點、難點問題,定期組織以學齡前兒童閱讀指導為重點的專題培訓。提高家長對早期閱讀的認識理解和技巧應用,讓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成為一代人的共性。
(3)觸碰其他民族的精品文化,各民族文化大交融。中華文化既凝聚著各民族在社會實踐中的集體智慧,同時也充分體現了各民族文化之間取長補短、相互交融的關系。圖書館在社會教育中起到了很大的職能作用,既要承擔起向社會大眾傳授普遍適應的科學文化知識的重任,又要擔負起促進民族文化繁榮發(fā)展的使命。在新疆,圖書館是不同民族文化相互碰撞、交流、融匯、發(fā)展的重要場所。
閱讀服務體系一是整合當地本土資源,多提供各民族優(yōu)秀的文化資源給大眾,讓群眾有觸碰、有借鑒、有啟示。二是以“我們的節(jié)日”主題活動為抓手,在各基層圖書室用事實和史實資料來向社會大眾開展民族融合教育。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聽黨話,跟黨走,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實現新疆社會穩(wěn)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做出應有的貢獻。
四、結語
隨著庫爾勒市圖書館新館的開放、24小時自助圖書館的使用、“書香庫爾勒”工程的推進,基本形成了以借閱文獻為主,輔以文化活動、社會培訓;以服務廣大市民為主,關注弱勢群體;以繼續(xù)強化傳統(tǒng)服務為主,積極探索新型知識服務等主次結合、輕重有序、中長期科學發(fā)展的工作模式。文化植根于人民群眾,來源于實際生活,反過來服務于大眾,廣大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文化需求是文化發(fā)展的不竭動力。圖書館工作要與時俱進不被淘汰,就要順應時代要求,積極主動作為,以改革創(chuàng)新解難題、求突破、不斷改變工作方式、活動方式、迎頭而上,吸引不同層次、不同背景、不同類型、不同需求的市民走進圖書館、利用圖書館,實現公共圖書館普遍均等的服務理念。雖然我們還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不足和困難,但我們堅信,只要以開放的理念、執(zhí)著的追求、切實的行動去做好眼前的每一項工作,我們就能一步一步地朝所定的目標前進,直至實現!
參考文獻:
[1]肖希明.信息資源建設.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8.
[2]肖煥忠.深圳“圖書館之城”總分館建設研究.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