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淑義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34-0136-02
教育部頒布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明確指出:“要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逐步實現(xiàn)教學內容的呈現(xiàn)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huán)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p>
在多年的實踐中,我注重加強對信息技術的學習和運用,利用學校電化教學設備的改善,互聯(lián)網、智能手機的普及等條件,將信息技術和手段融入語文教學,打破傳統(tǒng)教學的多種局限,讓教與學“活”起來,提高教與學的效率,改善教與學的效果,語文教學改革取得了明顯成效。
一、以信息技術為“催化劑”,將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活起來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痹谶M行多媒體教學的時候,應該要使得課堂教學能夠更加的具有魅力,進而更好地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多媒體教學有著他獨有的優(yōu)勢,他能夠借助多媒體技術,把聲、景、人物等等更為具體化,從而使教學內容更加具體、生動、形象。
在導入一堂新課時,巧妙使用多媒體手段,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如教學《富饒的西沙群島》一課,對于山區(qū)的孩子來說,對海的認識是膚淺的,僅僅從文字上了解西沙群島的美麗富饒,顯得蒼白。我在上這一課前,布置學生上網搜索,網上豐富的圖片、視頻資料,特別是國家成立三沙市后的很多新資料,展示了美麗的海島風光,迷人的海底世界,富饒的海洋物產,比從課文上了解的要直觀、具體、生動。剛一上課,學生們就你一言我一語,把西沙群島的“富饒”說得淋漓盡致。再配上精美的圖畫、優(yōu)美的音樂,學生如身臨其境,走進了遼闊的南海、美麗的海底世界。課堂上,讓學生分成小組,利用網頁中提供的文字、圖片、視頻,用喜歡的方式做制作宣傳片,將自己的朗讀錄制下來,配上圖片和音樂,在學生們品讀,互相交流欣賞的時候,臉上無不蕩漾著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二、用信息技術這把“金鑰匙”,將教學難點的“活扣”解開
一堂課中的教學難點,往往與學生已有知識之間有一定的距離,使學生產生困惑。
在進行教學的時候,我們要能夠巧妙的運用多媒體教學來更好地實現(xiàn)課程情景教學,這不僅僅能夠很好的突破知識的難點,還能夠使得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具有更多的趣味性,如教學《落花生》一課,父親談花生的兩段話的意思是重點,借花生說道理是難點,教學中利用多媒體顯示畫面:左上方是“落花生”圖,這樣可以很好的演繹出落花生的特點:矮矮的,果實買在泥土里,只有挖出來了才能夠很好的知道他的特點,高高的掛在枝頭上的石榴,紅紅的,讓人看了就喜歡。在教學的時候,我們可以讓學生一邊學習,一邊看圖,從而更好地去品味文字的意思,使得課堂教學變得更加的形象生動,學生在學習的是通過觀察,可以很好的走圖形上來感知動植物的不同之處,進而更好地去抓住事物的特點,更好地比較兩種事物的不同。
由此可見,信息技術拉近了距離,能夠把虛擬的事物變成實物,能夠把難理解的東西變得更加容易理解,從而可以幫學生接觸抽象的思維邏輯,能夠使得學生能夠更好地進行情感的表達,降低了學習的難度,使得教學任務更加的順利。
三、借信息技術這個“神器”,使學習方式更加靈活有效
在傳統(tǒng)的教學過程中,一切都由教師主宰,學生被動地參與。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在語文教學中,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這樣交互式的學習環(huán)境,讓學生平等地共有、共享豐富的網絡資源,按照自己的學習基礎、學習興趣來選擇學習內容、方法、策略和發(fā)展目標,學生在這種開放式的學習空間里有了主動參與的可能,有了自主學習的天地。比如在教學《鯨》、《爬山虎的腳》、《蝙蝠與雷達》等科學性較強的課文時,我讓學生多借助計算機閱讀圖、文、聲、像并茂的電子讀物,上網瀏覽豐富的百科知識,把課本知識向外延伸,拓寬了語文教學的空間。信息技術的介入,充分顯示信息交流的多向性,豐富性和快捷性,改變了學生以往被動地聽講、機械地記憶為主的學習方式,轉變?yōu)閭€性化的主動參與、發(fā)現(xiàn)、探究,解決了學習上的很多疑難問題,促進了學生學習能力、綜合素質的提高。
四、用好信息技術這枚“遙控器”,讓教學方式“活絡”開來
在信息化教育的環(huán)境下,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不在是以是否能夠把教材能夠解釋的更加清楚、分析的透徹來作為當前課堂的教學標注,而是應該把老師的教學角色有以前的講解著,變成為引導者,這就要求教師要能夠更加深入的專研教材,從而能夠采用更好地教學方法,使得學生學習的知識材料更加的豐富,能夠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加的學習環(huán)境,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把學生更好地融入到教學過程中,從而使得學生能夠在學習的時候,尋找到快樂,能夠最大限度的發(fā)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圓明園的毀滅》這篇課文講述了圓明園當年的輝煌景觀和它的毀滅,文中所介紹的內容已經消失,無法再現(xiàn)。因此讓學生感受圓明園當年的恢宏氣勢,是一個很難實現(xiàn)的教學目標。我采用網絡教學,則輕松地解決了這一難題。課前,我從互聯(lián)網上下載了大量的、豐富的有關圓明園的圖片和文字素材,包括專家做的三維復原圖,集圖、文、音、像等信息于一體,將信息多樣化呈現(xiàn),使學生根據自身需求,采用“點菜單”方式,獲取與課文內容吻合的圖文聲像信息。
五、掌握信息技術這部“萬能機”,釋放“大語文”的活力
信息技術尤其是互聯(lián)網對學生的吸引力難于抗拒,如何發(fā)揮它的積極作用,減少它的消極影響?需要老師、家長的正確引導?;ヂ?lián)網就像一部“萬能機”,不僅開闊了教師的教學視野,而且為學生學習語文開辟了新的更廣闊的天地。
它能收集更多的語文學習資源,將教師、學生、圖書室及自建的資料庫的信息有機結合起來,很好的增加了教學的教學資源,能夠更加充分的開發(fā)語文教學資源,在進行教學的時候,采用多媒體教學平臺,能夠更好地實現(xiàn)師生之間的交流,更好地去實現(xiàn)資源的共享,在聽、說、讀、寫等各項操作中,大量信息刺激這學生,從而使得學生學習的內容能夠增加,加大信息量。同事使得學生學習的知識能夠和信息緊密的聯(lián)系在一起,使得學生在學習的時候能夠獲取更多的知識心血,能夠更好地掌握學習的知識,進而使得學生在學習的時候能夠更加的積極主動。
參考文獻:
[1]陳逸風.讓多媒體技術有效服務語文課堂教學——淺談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小學,2016,(2):466.
[2]宣躍紅.讓電腦游戲走進小學低年級語文課堂——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學科的有效整合之初探[J].學周刊,2015,(22):191.
[3]楊海英.多一把打開寶庫的金鑰匙讓語文課堂更加絢麗多彩——淺議信息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2,(20):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