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青
(湖北醫(yī)藥學院附屬隨州醫(yī)院,湖北 隨州 441300)
脊柱后路再手術并發(fā)硬脊膜損傷及腦脊液漏的護理
王 青
(湖北醫(yī)藥學院附屬隨州醫(yī)院,湖北 隨州 441300)
目的探討脊柱后路再手術并發(fā)硬脊膜損傷以及腦脊液漏的臨床護理措施及護理效果。方法選取從2014年9月~2016年9月于我院收治的脊柱后路再手術并發(fā)硬脊膜損傷及腦脊液漏患者10例作為研究對象,根據(jù)護理方案分成采用常規(guī)護理的對照組(5例),與結合患者臨床特點開展針對性護理的觀察組(5例),經各自護理方案干預后,比較兩組患者1-6個月的恢復情況。結果觀察組術后1個月、2個月的恢復率分別為40.0%、40.0%,均顯著高于對照組的0.0%、20.0%,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此外觀察組生存質量也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結論對于脊柱后路再手術并發(fā)硬脊膜損傷及腦脊液漏的患者,除給予及時有效的治療方案外,還應結合此類患者的臨床特點,開展針對性護理方案,以此可以有效促進患者恢復,提高治療效果,值得推廣。
脊柱后路再手術;腦脊液漏;硬脊膜損傷;護理
為明確脊柱后路再手術并發(fā)硬脊膜損傷以及腦脊液漏的臨床護理措施及效果,本次研究選取近年來于我院收治的脊柱后路再手術并發(fā)硬脊膜損傷及腦脊液漏患者10例作為研究對象,根據(jù)護理方案分成采用常規(guī)護理的對照組,與結合患者臨床特點開展針對性護理的觀察組,各5例,通過兩組恢復情況的比較,明確如何針對此類患者開展科學的護理方案,具體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從2014年9月~2016年9月于我院收治的脊柱后路再手術并發(fā)硬脊膜損傷及腦脊液漏患者10例作為研究對象,根據(jù)護理方案分成采用常規(guī)護理的對照組(5例),與在結合患者臨床特點開展針對性護理的觀察組(5例),其中觀察組男3例,女2例,年齡36~62歲,平均(47.02±3.18)歲,腦脊膜損傷4例,腦脊液漏1例。對照組男4例,女1例,年齡35~60歲,平均(46.96±3.04)歲,腦脊膜損傷3例,腦脊液漏2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采用常規(guī)護理的對照組,給予包括相關體征檢測、給予醫(yī)囑給藥、病房清潔等護理方式進行干預,觀察組在此基礎上結合患者的臨床特征給予針對性護理,具體護理方案如下。
1.2.1 術前護理
并發(fā)硬脊膜損傷及腦脊液漏的患者應俯臥位休息,手術修復也需要以俯臥位進行,且治療時間較長,因此在治療前可指導患者進行體位練習,提高手術治療中此種體位的耐受性,提升治療質量[1]?;颊吲P床,在其胸腹部放置軟墊,以雙肘支床,根據(jù)其耐受程度,每日訓練至少2次,時間至少維持在1 h以上。此外很多患者對疾病及治療的相關知識缺乏一定了解,又因病痛影響,是患者出現(xiàn)恐懼、焦慮等不良心理,這些負面情緒會導致患者內分泌紊亂,血壓升高,不利于治療及術后恢復。因此在治療前,需對患者進行相關知識宣教,并提高患者的治療信心,介紹治療成功案例,為其增加信心。
1.2.2 術后護理
術后第1 h內,約每15 min對患者相關體征進行監(jiān)測,術后第2小時開始每30 min檢查一次。在治療后6 h,觀察患者的肢體感受、肌力、活動能力等相關情況,如果存在異常,需立即通知醫(yī)師?;颊咝g后應保持至少6 h的平臥體位,6 h后可換為側臥。觀察患者是否存在嘔吐、頭暈、惡心等不良反應,可將床尾提高15~20 cm左右,降低脊髓腔內壓,緩解不良反應。此外還需密切觀察患者手術切口,如果發(fā)生皮下血腫,就需要利于壓迫止血,并嚴格以無菌操作原則進行換藥操作,避免感染。
1.2.3 離院指導
囑咐患者注意飲食,少食多餐,盡量避免易增加體內氣體的飲食,如豆類、奶類、碳酸飲料等,多攝入粗纖維飲食、蔬菜,促進排便。并要求患者分別于術后1、2、6個月回院復查。
1.3 觀察指標
經各自護理方案干預后,比較兩組患者1~6個月的恢復情況,并通過SF-36生存質量表,在術后1個月,分別比較兩組患者的健康感覺、心理狀態(tài)、睡眠質量、功能恢復等生存質量情況。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本次實驗數(shù)據(jù)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其中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恢復情況比較結果
本次研究中兩組患者在術后6個月后,均基本恢復,其中觀察組術后1個月、2個月的恢復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生存質量比較結果
術后1個月后,觀察組包括健康感覺、心理狀態(tài)、睡眠質量、功能恢復等生存質量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生存質量比較(±s)
表2 兩組生存質量比較(±s)
組別 健康感覺 心理狀態(tài) 睡眠質量 功能恢復觀察組 76.42±4.26 84.26±4.94 88.26±2.94 72.66±5.34對照組 61.28±5.92 63.48±3.77 70.02±5.82 60.62±3.48 t 7.662 11.068 9.886 7.324 P <0.05 <0.05 <0.05 <0.05
硬脊膜損傷及腦脊液漏為常見脊柱外科手術并發(fā)癥,及時修復治療是治療此類并發(fā)癥的關鍵,除此之外,相關研究顯示,配合科學的護理方案也可一定程度上提高治療效果[2]。。為進明確脊柱后路再手術并發(fā)硬脊膜損傷以及腦脊液漏的臨床護理措施及效果,本次研究選取近年來于我院收治的42例脊柱后路再手術并發(fā)硬脊膜損傷及腦脊液漏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開展臨床研究。研究結果,經過及時修復治療兩組的患者均在術后6個月后,得到均基本恢復,其中結合此類患者臨床特征開展針對性護理的觀察組術后1個月、2個月的恢復率分別為40.0%、40.0%,均顯著高于對照組的0.0%、 20.0%,兩組比較存在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此外觀察組包括健康感覺、心理狀態(tài)、睡眠質量、功能恢復等生存質量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本次研究結果也與國內相關研究結果相符[3]。由此可見,對于脊柱后路再手術并發(fā)硬脊膜損傷及腦脊液漏患者,除給予及時有效的治療方案外,還應結合此類患者的臨床特點,開展針對性護理方案,以此可以有效促進患者恢復,提高治療效果,值得在此類患者的臨床護理中推廣應用。
[1] 周 綱,張玉坤,黃衛(wèi)民,王成偉.硬脊膜修補并腰大池置管持續(xù)引流:脊柱手術后腦脊液漏合并腦膜炎的治療[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5,06(34):5513-5517.
[2] 陳 建,田進財,趙存賽,楊再超,郭 龍,何仲義.腰椎后路減壓、椎間融合術并發(fā)腦脊液漏23例分析[J].寧夏醫(yī)科大學學報,2015,04(07):799-801.
[3] 羅春曉,黃師菊,歐肇蘭,朱 燕,曹靜娟,羅曉璇.圍手術期護理干預對于減少術后因素所致腦脊液漏的臨床研究[J].北方藥學,2014,12(11):166-167.
本文編輯:吳宏艷
R687.3
B
ISSN.2096-2479.2017.06.8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