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禮南
摘 要:激發(fā)興趣,引導學生快樂習作,進行個性化、生活化的表達;觀察、體驗、想象,引導選材;自主參與,多樣評改,個性評價。
關鍵詞:樂寫;會寫;寫好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的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痹谡Z文教學中,筆者發(fā)現學生作文中存在許多問題,比如說假話、大話、空話、套話,作文中缺乏個性表達,缺乏童心、童趣。我在作文教學中,引導學生快樂習作,進行個性化、生活化的表達,自主參與習作評改,使作文課堂變得富有情趣,充滿活力。
一、激發(fā)興趣,快樂習作——樂寫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讓學生愉快學習,在愉悅且放松的狀態(tài)下寫作文,才能表達真實的自我。習作教學,教師要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清除學生對習作的畏難情緒,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以生動活潑的形式,引導學生在快樂中習作。
1.設立層次漸進目標,鼓起習作的信心
信心是興趣的基礎,樹立了寫作的信心,才能產生寫作的興趣。但許多教師以成人化的標準來要求小學生習作,拔高要求的結果,只能是學生對作文望而生畏。再者,每個學生的習作能力也有較大差異,如果教師以統(tǒng)一的標準去要求他們,對習作困難的學生來說,也是一種苛求。因此,習作時要注意面向全體,承認學生的差異,設立分層目標,提高習作優(yōu)生標準,降低學困生習作要求。
習作中,有的同學看到題目無從下手,不知寫什么,怎么寫,就可以鼓勵他把生活中的事記錄下來,只要能寫出具體事例,就給他作文打“優(yōu)秀”,而不作過多要求。學生慢慢地消除了“我不會寫”的顧慮,產生“我也能寫好”的信心后,再要求他把句子寫通順,正確使用標點符號,最后要求他緊扣中心,詳略得當等,習作的目標要求隨著學生能力的提升而提高。對于習作能力比較強的學生,除了寫好課本中要求的習作,還可以指導他們編寫童話劇、寫詩歌、寫調查報告等,對他們作文中的精彩表達與創(chuàng)新構思,大力表揚,在班上交流展示,鼓勵他們給報刊投稿,讓他們體驗寫作成功的樂趣。
2.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寫作的靈感
在作文教學中,適當地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還能觸動學生的寫作靈感,拓展學生的思路。如在寫《我的家鄉(xiāng)》時,我準備了一些舒緩而優(yōu)美的音樂,再配上家鄉(xiāng)農村一年四季的不同畫面,比如春天的果園,山花爛漫;夏天的山林,鳥語輕脆;秋天的稻田,豐收美景;冬天的雪地,快樂嬉戲,還有家鄉(xiāng)的景觀,以及建筑、交通的變化等等,看到這些畫面,每個學生的感受是不同的,他們觀察的側重點也不同,習作內容就有不同,有的寫春天的油菜花田,有的寫夏天的梯田稻浪,有的寫秋天的山林、果園,有的寫冬天的大棚蔬菜,觀察角度不同,習作內容也就豐富多彩了。
二、觀察體驗,引導選材——會寫
習作來源于生活。葉圣陶先生說:“生活就如源泉,文章就如溪水,泉源豐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潑地流個不停?!睂W生習作時覺得無話可寫,并非他們沒有生活,而是缺少觀察,缺少感悟,也缺少對日常生活的記錄。因此,引導學生觀察、感悟生活,接觸自然,從生活中選取素材,才能寫出表現真實生活,表達真情實感的優(yōu)秀作文。
1.觀察真實的生活
引導學生關注新聞以及學校、社區(qū)、家庭發(fā)生的事,關注身邊的人、事、景、物,把生活中的這些見聞,以日記記錄下來。學生通過自己的視角觀察社會,關注環(huán)境,關心時事。他們觀察春夏秋冬花草樹木的變化,了解家鄉(xiāng)的歷史、特產、特色景觀,以及房屋建筑、道路交通、山川河流的變化等。對生活的細心觀察,作文就有了豐富的素材。例如,有一位學生在觀察了校園里的樹木后,寫得特別精彩:雪松,您高大挺拔,蒼翠欲滴,歷經多少春秋,風吹雨打,仍然傲然挺立。夏天,您茂密的枝葉,像一把巨大的綠傘,遮擋火熱的太陽,為我們留下一片陰涼;冬天,一場大雪過后,您身披銀裝,晶瑩剔透,冰清玉潔?!┧?,您好像一位忠誠的衛(wèi)士,送走一批批頑童,又迎來一張張?zhí)煺娴男δ槨?/p>
2.體驗內心的感受
生活中,學生有自己的經歷與感受,學生對生活的觀察,對經歷過的事情所產生自己的感想。寫作的過程也是學生把個人感悟表達在紙上的過程。習作教學要引導學生從日常體驗感悟中選材,表達所思所感,表達真情實感。要給學生充分的心靈自由,學生在心靈自由時,才能更好地書寫自己的生活,表達內心的情感,才能把自己最想寫的內容、內心最真實的感受、自己的歡喜、傷心、憂愁、委屈、激動、愿望、生活的酸甜苦辣、自己對所經歷事物的感受,平平實實、自自然然地表達出來。例如,在寫《 ,我想對你說》的作文時,學生會根據自己生活中的經歷與感受,表達出平時不敢說、不便說的內心聲音。有的對老師訴說成長的煩惱,有的呼吁家長不要過度溺愛,或者教育方式簡單粗暴,有的對同學表達自己的愧疚或委屈等。學生在習作中書寫出自己內心的感受,情真意切,真實感人。
3.張開想象的翅膀
想象,是對感知的表象和記憶中的表象進行加工,在獲得豐富事物形象材料的基礎上所進行的再創(chuàng)造。想象作文切合兒童愛幻想的天性,減少了對學生的約束,讓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得以發(fā)揮。首先,教師要憑借教材,引導學生拓寬思路,鼓勵學生突破常規(guī),進行創(chuàng)造性想象。教師要抓住課文中的人物特點,讓學生在充分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展開豐富的聯想。如,寫《拉開帳子之后》,學生要根據漁夫和桑娜善良與勤勞的特點,想象他們一家日后的生活,沿著作者的思路續(xù)寫,拓展學生想象的空間。其次,要善于設計多練形式,對學生進行想象習作訓練。如,可以給出一組幾何圖形,讓學生用這些圖形拼接成一個事物,再想象這個事物的外觀、功能、用途等,寫成想象作文《未來的 》。也可以播放一首歌曲或一段音樂,讓學生根據歌曲或音樂展開想象,如聽國歌,想象革命志士、英雄人物的浴血奮戰(zhàn),勇于犧牲的故事。還可以引導學生假設想象,假設一種情況,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聯想、補充、想象,如《假如我會七十二變》《三十年后回故鄉(xiāng)》等。
三、多樣評改,個性評價——寫好
學生作文能力的提高離不開評改。習作只練不改不評,達不到訓練的目的;抽查評改,又不利于全體學生的均衡發(fā)展;全批全改,對教師來說是一種沉重負擔,且評改全由教師承擔,缺乏學生自己的主動參與,也達不到提高的效果。教學中,筆者運用“合作評改”的方式,充分尊重學生個性,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參與。學生對習作的評改過程,也是對錯誤再認知的過程,知曉這些錯誤,能在自己的習作中避免重犯。在評改過程中,對他人的習作做出相應的評價,能博采眾長,提高自己的習作能力,這樣評改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1.學生自改
學生根據自己的認知水平,在教師的指導下,對照習作要求,從字詞句篇等方面修改自己的習作。
2.學生交換互改
學生自改后再互相交流,可以同桌互相評改,也可以好差交換互改,還可以小組合作評改。
3.家長評改
家長參與評改自己孩子的習作,便于父母與子女間的溝通交流,客觀地認識評價孩子的習作能力。
4.教師評改
教師要對學生的修改態(tài)度、結果進行點評,對互相評改后仍有問題的習作進行針對性指導,要鼓勵學生進行評改,激發(fā)他們評改的興趣,選出優(yōu)秀習作,在全班交流。
評語是對學生習作的綜合評價。個性化的評語,既能讓學生樂于接受,又要讓學生明白自己習作中的不足,在今后的習作中避免再犯類似的錯。評改語言可以有多種形式,如,情感評語,教師真誠的評價,學生在情感上容易接受;激勵評語,對習作中的優(yōu)點及時給予鼓勵,讓其體會到成功的快樂;針對性評語,對學生習作中的錯誤,有針對性的評價,讓學生修改有據可依,有的放矢;商議式評語,教師用平等商量的口吻,寫出自己的評改建議,學生感覺自己得到尊重,更樂意接受。
多樣性的評改,個性化的評價,鼓勵優(yōu)點,肯定成績,提高習作信心,讓學生把作文寫得更好。
總之,讓作文教學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激發(fā)他們的寫作興趣,觀察生活,用心感悟,大膽想象,并自主參與到作文教學全過程中,在快樂中表達生活,在評改互動中提高寫作能力,就能使作文教學更有生機和活力。
參考文獻:
[1]江佳俊.小學高年級作文個性化教學策略的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2.
[2]林紅星.淺談小學作文批改的創(chuàng)新[J].教育評論,2000(6).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