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受血者輸血前八項檢測的意義及用血是否合理。方法 對1764例受血者輸血前檢測結(jié)果進行統(tǒng)計分析,按照用血合理性標準對受血者用血情況進行統(tǒng)計。結(jié)果 受血者輸血前HBsAg、抗HCV、抗HIV-1/2、梅毒抗體、ALT陽性率分別為14.97%、3.29%、0、0.57%、18.93%,用血合理性感染疾病科>內(nèi)科>外科,分別為78.26%、57.89%、45.44%,x2=48.7,P<0.01。結(jié)論 各級醫(yī)院要加強受血者輸血前檢查,醫(yī)生要嚴格掌握輸血適應征。
關鍵詞:受血者;輸血前檢查;用血合理性
根據(jù)《臨床輸血技術規(guī)范》,受血者在輸血前要進行血紅蛋白(Hb)、紅細胞壓積(Hct)、血小板計數(shù)(PLT)、谷丙轉(zhuǎn)氨酶(ALT)、HBsAg、抗HCV、抗HIV-1/2、梅毒抗體等八項的檢測,前三項檢查患者是否需要輸注紅細胞、血小板,后五項的目的檢查患者在輸血之前有否傳染性疾病,以避免因輸血而引起的醫(yī)療糾紛?,F(xiàn)將2009年1月~7月的1764例住院患者輸血前檢查結(jié)果統(tǒng)計如下,并對用血合理性進行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 2009年1月~7月在我院的住院輸血患者1764例,男1158例,年齡3歲~98歲,女606例,年齡10歲~94歲。
1.2 試劑與儀器 HBsAg、抗HCV、抗HIV-1/2、梅毒抗體試劑分別由上海榮盛公司、北京萬泰公司、廈門新創(chuàng)公司、上??迫A公司提供。上??迫A公司生產(chǎn)的ST—36W型自動洗板機、ST—360型酶標儀。芬蘭Proline微量加樣器,株洲三友公司偏轉(zhuǎn)式混合儀。日立—7160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Sysmex XT-1800i血細胞計數(shù)儀。
1.3 方法 HBsAg、抗HCV、抗HIV-1/2、梅毒抗體檢測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ELISA法);ALT采用速率法;Hb采用非氰化高鐵血紅蛋白比色法、PLT為鞘流電阻抗法,Hct來自計算。ALT以40U/L為標準,大于40U/L為陽性。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x2檢驗。
2 結(jié)果 1764例患者輸血前傳染性指標檢測見表1,用血合理性統(tǒng)計見表2。
1764例患者中,HBsAg、抗HCV陽性分別為264例、58例,陽性率分別為14.97%、3.29%。其中感染疾病科276例,HBsAg陽性160例,陽性率57.97%(160/276),抗HCV陽性46例,陽性率16.67%(46/276)。ALT增高120例,占43.48%(120/276),伴隨著乙肝增高74例,伴丙肝增高28例。
3 討論
3.1 本組1764例患者,在我院輸血前檢查HBsAg、抗HCV、抗HIV-1/2、梅毒抗體、ALT,陽性率分別為14.97%、3.29%、0、0.57%、18.93%。這說明這些患者在輸血前就已經(jīng)感染傳染性疾病或ALT已升高,因此,受血者在輸血前做血清學檢測有重大意義[2]。 3.2 盡管醫(yī)院實驗室和血站對患者和獻血員的標本進行嚴格的檢查,但是仍有不可抗拒的因素存在。因此,醫(yī)院實驗室和血站都應該提高實驗室的檢測水平,選擇靈敏度和特異性較高的試劑,嚴格按照操作規(guī)程操作。這樣,醫(yī)院和血站可以把一些早期感染的人員檢查出來,避免醫(yī)療糾紛。
3.3 從表2知,血液合理性輸注率感染疾病科大于內(nèi)科,內(nèi)科大于外科,分別為78.26%、57.89%、45.44%,x2=48.7,P<0.01,有顯著性差異。內(nèi)科、外科的血漿合理性輸注率分別為20.2%、29.52%。分析原因可能有:(1)臨床醫(yī)生不了解血漿輸注的適應征。醫(yī)生開輸血申請單輸注血漿的目的經(jīng)常為:補充白蛋白;增強機體抵抗力;補充營養(yǎng);擴充血容量等。(2)全血的輸注觀念未改變,紅細胞搭配血漿輸注。本組資料外科210例輸注血漿,其中126例與紅細胞同時開申請單,用血時也是“2u紅細胞+200ml血漿或400ml血漿”。各科室輸注血小板指征掌握的較好。
參考文獻:
[1] 楊寶成,孔令魁,邵超鵬,等. 2597份臨床輸血病歷用血合理性調(diào)查分析. 中國輸血雜志,2008,21(3):194
[2] 林甲進,朱碎永,張瑛. 患者輸血前血液傳播性疾病檢測意義的探討. 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01,11(5):365
[3] 靳十周. 受血者輸血前血清學指標檢測結(jié)果分析. 醫(yī)藥論壇雜志,2005,26(18):84
[4] 劉偉,王桂玲. 受血者輸血前五項血清學檢測結(jié)果34679例分析. 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08,2(6):84-85
[5] 石堅,王淑容,鄧克非. 成分輸血的臨床應用分析. 中華現(xiàn)代醫(yī)院管理雜志,2003,1(4):69-70
[6] 劉利明,陳瑩. 成分輸血不合理現(xiàn)象淺析. 中國輸血雜志,2006,19(6):486-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