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延續(xù)性護理對乳腺癌術后患者癌性疲乏及生存質量的影響,為臨床護理提供參考。方法:選擇我院收治的乳腺癌術后患者49例作為本次實驗觀察對象(2015年1月至2016年11月),采用電腦隨機分組方式將其分成對照組(24例)及實驗組(25例),針對對照組乳腺癌術后患者實施常規(guī)護理,針對實驗組乳腺癌術后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延續(xù)性護理,觀察兩種不同護理方式下對患者癌性疲乏及生存質量各項指標的差異。結果:兩組乳腺癌術后患者各項指標差異(P<0.05),統(tǒng)計學有意義。結論:延續(xù)性護理對乳腺癌術后患者癌性疲乏具有改善作用,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
關鍵詞:延續(xù)性護理;乳腺癌術后;癌性疲乏;生存質量
乳腺癌屬于臨床中較為常見的一種惡性腫瘤,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命安全及生活質量,乳腺癌的治療主要采用手術切除及輔助化療進行治療,患者在后期的輔助治療中極易出現嚴重的不良反應現象,對患者的生存質量造成一定的影響。因此,有效的護理措施顯得尤為重要。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選擇我院收治的乳腺癌術后患者49例作為本次實驗觀察對象(2015年1月至2016年11月),采用電腦隨機分組方式將其分成對照組(24例)及實驗組(25例),對照組24例患者年齡在40至65歲之間,均值為(55.23±3.15)歲,改良根治術6例,保乳術10例,根治術8例;實驗組25例患者年齡在40至67歲之間,均值為(55.36±3.28)歲,改良根治術8例,保乳術9例,根治術8例。
排除標準:存在嚴重手術禁忌癥及藥物過敏史的患者、存在嚴重精神障礙的患者及不同意此次觀察的患者[1];
納入標準:經實驗室檢驗結果表明為乳腺癌患者、患者均采用手術治療,年齡在40至70歲之間的患者。
1.2護理方法
針對對照組乳腺癌術后患者實施常規(guī)護理,主要包括基礎護理、藥物護理及健康教育等;
針對實驗組乳腺癌術后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延續(xù)性護理,主要包括(1)延續(xù)性健康教育:在患者出院前2周內,采用每周一次的交流會形式為患者進行健康教育,為患者宣傳疾病相關知識、治療的重要性、治療的主要方式、了解疾病帶來的危害、疾病產生的原因及治療后可能產生的不良反應及應急處理方式等,讓患者對自身疾病有一個更深的了解及心理準備;(2)延續(xù)性心理護理:患者出院前為患者進行一次心理疏導,告知患者世界很美好,應積極生活,面對疾病、正視疾病及戰(zhàn)勝疾病,解答患者心中的疑惑,耐心傾聽患者的內心想法,告知患者家屬多給予患者陪伴及鼓勵,多帶患者進行積極的社會活動;(3)延續(xù)性電話隨訪:出院后定期對患者進行電話隨訪活動,在電話中詳細了解并記錄患者相關康復訓練活動情況、服藥情況、不良反應情況,告知患者一些注意事項,定期進行家庭上門隨訪活動,為患者進行簡單的身體檢查及鞏固護理知識,教會患者及患者家屬一些應急處理措施等;(4)延續(xù)性康復訓練:出院時指導患者進行康復訓練活動,告知患者根據身體恢復情況每天進行適量的有氧運動,指導患者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飲食習慣及作息習慣,平時多進行一些增強免疫力的運動。
1.3療效判定
觀察兩種不同護理方式下對患者癌性疲乏及生存質量各項指標的差異。癌性疲乏采用Piper疲乏量表進行評分,總分10分,分數越高患者癌性疲乏程度越高[2]。
1.4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處理,P<0.05表示統(tǒng)計學有意義。
2結果
3討論
延續(xù)性護理是近年來發(fā)展的一種較為新型的護理模式,對于患者的癌性疲乏程度及生存質量均有積極影響,延續(xù)性護理主要是針對患者出院后的病情進行護理,將院內的護理行為延續(xù)到患者家庭中去,強調出院后的護理計劃延續(xù)性。
延續(xù)護理主要針對患者進行出院前進行健康教育、心理護理、康復訓練指導、電話隨訪等護理方式,強化患者的疾病意識,讓患者進一步全面了解疾病,緩解患者內心壓力及負面情緒,指導患者進行康復訓練,加快康復進程,讓患者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促進預后。
綜上,針對乳腺癌術后患者采用延續(xù)護理的護理方式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癌性疲乏程度,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
參考文獻:
[1]景劍,王鳳蘭,史文俊等.延續(xù)性護理對乳腺癌術后患者癌性疲乏及生存質量的影響探究[J].心理醫(yī)生,2016,22(7):196-197.
[2]周春蘭,李曉瑾,李文姬等.延續(xù)性護理對乳腺癌術后患者癌性疲乏及生存質量的影響[J].實用醫(yī)學雜志,2015,31(4):663-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