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知信行教育運用在新生兒疼痛護理中,探討其臨床應用可行性,旨在提高臨床護理水平。方法:選取本市二級醫(yī)院160例新生兒護士進行隨機分組,研究組和對照組各80例,分別給予常規(guī)教育模式、知信行教育模式。結果:研究組對新生兒疼痛了解情況與疼痛知識掌握情況均顯著優(yōu)于參照組,P<0.05,組間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知信行教育模式可全面提高護士的認知水平,改善護士對新生兒疼痛的評估以及干預水平,該教育模式具有極高應用價值。
關鍵詞:新生兒;疼痛;干預教育
知信行模式(即KAP),其中K代表知識,而A表示態(tài)度,P即是習慣。隨著推廣力度的加大,認知心理被廣泛地飲用在健康教育領域中,并與該領域相集合創(chuàng)建出KAP教育模式[1]。健康教育應先知識傳遞開始,經過知識的影響而使受教育者改善以往的觀念,再經觀念影響行為,這屬于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故本次收集相關資料,以160例護士作為本次試驗對象,將其分為研究者和參照組進行對比研究,具體報告如下。
1 研究對象和方法
1.1研究對象
選取2016年1月~2016年8月間本市二級醫(yī)院170例新生兒科內的護理人員,共168例新生兒護士同意接受調查問卷,共回收160例有效調查問卷,問卷有效占比94.1%。
1.2研究方法
1.2.1分組方法
此次研究將160例新生兒護士,依據隨機抽簽法,分為研究組(80例)和參照組(80例),分別實施常規(guī)教育模式和KAP教育模式。本次依據相關資料,與本市內的情況相結合,制定設計問卷調查表,該表主要設計內容有新生兒科護士對新生兒疼痛相關知識的知曉度、護士對新生兒疼痛評估知識的了解、護士對新生兒疼痛干預措施的掌握程度。試驗結束后,對兩組護理人員均實施問卷調查。
1.2.2教育模式
對照組護士仍采取常規(guī)教育模式,總共4組,各20人,在經驗豐富的小組長領導下,定期開展專題報告并參與專家講座,通過多種基本學習方式學新生兒護理方法和要點。
研究組實施知信行教育模式,主要內容有新生兒疼痛基本知識、新生兒疼痛干預護理要點、新生兒疼痛評估方法等;于發(fā)放調查問卷前1周實施,具體方案為:提高護士對新生兒疼痛知識的了解;由醫(yī)院定期邀請有關新生兒疼痛頗有見樹的專家到臨床實地講解和指導;通過發(fā)放《新生兒疼痛干預知識》手冊改善護理人員以往的錯誤認知;通過多媒體以形象的方式向護士傳播理論知識;加強醫(yī)護間的溝通和學習能力;創(chuàng)建完善的新生兒疼痛管理知識體系;通過理論應用于實踐的方式完善護理人員的臨床經驗;護士長回顧和評估疼痛評估工作并及時改進不合理之處。
1.3 調查工具
利用自行制定的問卷調查表,內容包括:對新生兒疼痛的認知、對其評估成果和對新生兒疼痛干預,問卷共計25個問題,每項問題3個備選項,對應1分、2分、3分,總評分即每項目得分和全部問題得分的累計。分值越高即表示護士對新生兒疼痛相關知識的知曉度愈高。另采用早產兒疼痛評分表、新生兒疼痛評分量表、CRIES量表、CRIES量表等全面評估新生是兒疼痛程度。
1.4 統(tǒng)計學方法運用
選擇SPSS20.0軟件開展數據統(tǒng)計,計數資料由“例數[n(%)]表示;用 檢驗;護士對疼痛的認知和評估對比采用( )表示,用t檢驗;兩組間比較如果存在差異,(P<0.05),提示有統(tǒng)計學價值。
2.結果
2.1 對比兩組護理人員對新生兒疼痛度知識掌握程度
通過研究得知,研究組各項指標均顯著高于參照組,P<0.05,說明知信行教育模式在新生兒疼痛評估中的效果較好,詳見表1。
2.2對比兩組護理人員對新生兒疼痛知識了解情況
經結果顯示,研究組對新生兒疼痛知識的了解程度顯著高于參照組,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且150例(93.7%)護士認識到對實施疼痛相關培訓的必要性,但在醫(yī)患溝通方面有所欠缺72例(45%);144例護理人員當前的知識基本上可解決臨床問題,占比90%,在臨床中護士需掌握的疼痛知識“新生兒神經系統(tǒng)對疼痛度的反應力”、“新生兒面對操作性疼痛反應”,均未受到護士的關注。
3討論
在臨床中,護士對新生兒采取常規(guī)的有創(chuàng)性操作,能對其生理功能以及神經發(fā)育造成嚴重的影響。護士常采取有創(chuàng)性操作可產生一定的疼痛[2],新生兒會表現顯著的反應,輕度為呼吸以及心率的加快,還可導致血氧飽和度以及二氧化碳分壓的降低。
經本次研究得出,在新生兒護士認識到實施疼痛相關培訓的重要性超過;但只有少數患者認識到和醫(yī)生溝通的必要性(45.1%),雖然多數護士認為當前的新生兒疼痛評估知識能滿足臨床需求(90.0%),但在臨床上基本知識仍未引起護士人員的注意。在新生兒評估方面,超過的護士認為對新生兒疼痛予以評估是有必要的(72.5%),但僅有部分護士人員注重對新生兒疼痛的評估;雖然新生兒疼痛知識可基本上滿足臨床需求,但是落實評估內容的護士占比為63.8%;由此可見,護士人員在疼痛評估方面的技能可做為臨床培訓的重點。
在本組研究中,當患兒疼痛評分超過4分時,而僅有能恰當處理。在臨床中多數護士存在在錯誤的認知,其新生兒無痛感,且隨著胎齡的增加,疼痛度就會減弱;且認為疼痛度是短暫的[3],不會對患兒的生理和心理造成影響。本次研究則充分證實知信行教育模式在新生兒疼痛評估和干預教育中具有可行性,可加大研究力度,不斷完善知信行教育模式。
參考文獻:
[1]李景. 住院老年患者參與跌倒預防知信行量表的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6,20(12):05-06.
[2]蔣佩佩. 衡陽市某醫(yī)院實習護生肺結核防護知—信—行現狀及干預研究[D].南華大學,2015,02(01):09-10.
[3]劉淼,周愛霞,王曉霞. 知信行教育在新生兒疼痛評估與干預中的應用[J]. 泰山醫(yī)學院學報,2015,05(04):416-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