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研究重癥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通過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急診搶救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我院2014年10月-2016年12月救治的100例重癥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兩組,各有50例,其中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對癥治療,觀察組在常規(guī)對癥治療的基礎上加用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急診搶救治療,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差異。結果:觀察組的總有效率為96%,對照組為80%,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在呼吸頻率、心率、二氧化碳分壓指標上,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P﹤0.05;在氧分壓、血氧飽和度指標上,觀察組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重癥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通過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急診搶救臨床效果顯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身體異常指標及動脈血氣狀況,值得臨床上推廣應用。
關鍵詞:重癥哮喘;呼吸衰竭;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急診搶救;臨床效果
重癥哮喘合并呼吸衰竭在急診治療中較為常見,其臨床特征以呼吸困難、咳嗽、喘息、紫紺為主,且容易反復發(fā)作,是嚴重影響人們身心健康的重要疾病。因此,研究如何有效治療重癥哮喘合并呼吸衰竭,降低其病死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次研究選取我院2014年10月-2016年12月救治的100例重癥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分別給予常規(guī)方法治療、常規(guī)治療聯合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急診搶救治療,對比不同治療方法的臨床效果?,F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4年10月-2016年12月救治的100例重癥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符合重癥哮喘合并呼吸衰竭的相關診斷標準。此次研究在患者及其家屬知情同意下開展,且事先通過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
根據入院時間隨機分為兩組,各有50例,其中,對照組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齡為21-72歲,平均(46.43±15.02)歲;觀察組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齡為20-74歲,平均(46.98±14.76)歲。兩組就其一般資料(性別、年齡)進行統(tǒng)計學比較,P﹥0.05。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使用常規(guī)方法治療,即給予患者常規(guī)的抗感染、平喘、解痙、補液、祛痰治療,并進行24小時動態(tài)心電監(jiān)測,同時對心率、呼吸頻率、指脈氧飽和度進行監(jiān)測,囑患者臥床,提供吸氧,運用甲潑尼龍每次40mg靜脈滴注,3次/日,持續(xù)3天后用量改為每次20mg靜脈滴注,2次/日;運用復方異丙托溴銨聯合布地奈德霧化吸入治療,20分鐘/次,3次/日,根據患者的藥敏試驗結果及時調整抗生素的使用,并注意患者的酸堿及水電解質平衡。觀察組患者在以上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再實施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急診搶救治療,即對患者再進行機械通氣輔助治療,患者床頭抬升45°,使患者呈半臥位,呼吸機的通氣模式采用ST治療模式,通氣頻率設定為18-20次/分,吸氣壓力起始值調控為5cmH2O,而后逐步提升至14-18cmH2O,參數以患者可以耐受為準,將氧流量控制在3-5升/分,每天至少上機治療6小時,病情極為嚴重者根據患者實際情況確定通氣時間。在使用無創(chuàng)正壓機械通氣治療中,醫(yī)務人員應嚴格掌握適應癥及撤機時間,在戴機前與患者充分溝通取得配合;在撤機前應對患者身體恢復情況進行全面評價,了解是否達到撤機標準,從而減少患者病情反復。
1.3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臨床療效以及治療后的呼吸頻率、心率、指脈氧飽和度、氧分壓、二氧化碳分壓情況。
臨床療效分為顯效、有效、無效,判斷標準為:顯效:相關癥狀、體征基本消失,生活可以自理,各指標達到正常水平;有效:癥狀、體征顯著改善,各指標有所改善,生活基本自理;無效:癥狀、體征和身體指標均無好轉,甚至惡化。治療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4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19.0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進行t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對照組顯效14例,有效26例,無效10例,總有效率80%;觀察組顯效20例,有效28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96%。觀察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2.2兩組患者治療后各指標情況比較,如表2 所示,在患者的呼吸頻率、心率、二氧化碳分壓上,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P﹤0.05);在氧分壓、血氧飽和度上,觀察組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3討論
哮喘在臨床上較為常見,本質是氣道慢性炎癥反應,其發(fā)病機制較為復雜,且有遺傳性,臨床表現以咳嗽、咳痰、氣促為主,在急性重癥情況下會導致呼吸衰竭。重癥哮喘合并呼吸衰竭近年來發(fā)病率逐年上升,同時也是導致患者死亡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及時有效的治療尤為重要。通過本次研究顯示,觀察組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使用了無創(chuàng)正壓機械通氣的急診搶救措施,患者的臨床癥狀及血氣情況得到了明顯的改善。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治療可以緩解重癥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相關癥狀,抑制病情惡化,提升患者生活質量。該技術通過高吸氣壓力輔助患者呼吸,降低氣道阻力,改善肺通氣,降低機體氧耗,抑制肺泡萎陷,提升肺氧合能力。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急救技術的介入可以降低患者病死率,尤其在患者出現呼吸衰竭威脅生命情況下,可以提升搶救成功率。
綜上所述,重癥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應用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這一急診搶救措施,可以顯著改善患者動脈血氣狀況,加快癥狀緩解,對患者的預后有很大的改善作用,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向丹.急診搶救重癥哮喘合并呼吸衰竭的臨床效果分析[J].數理醫(yī)藥學雜志,2015,4(5):675-676.
[2]戴文玲.急診搶救重癥哮喘合并呼吸衰竭的臨床效果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3,32(39):156-157.
[3]尹建宏.急診搶救重癥哮喘合并呼吸衰竭的效果評價[J].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15,13(21):2918-2919.
[4]肖洋.探討急診搶救重癥哮喘合并呼吸衰竭的臨床效果[J].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2015,6(14):86-87.
[5]何洪文.綜合治療哮喘持續(xù)狀態(tài)伴發(fā)呼吸衰竭的療效分析[J].醫(yī)療裝備,2015,28(18):79-80.
[6]張波.急診治療嚴重哮喘呼吸衰竭的臨床效果觀察分析[J].中國傷殘醫(yī)學,2015,23(17):10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