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索在神經外科患者護理的交接班當中,SBAR溝通模式的具體應用效果。方法:選擇我院在2016年1—12月期間神經外科收治的102例患者為主要對象,將所有患者按照其護理交接班的不同方式均勻分成常規(guī)組與溝通組,常規(guī)組患者的護理人員按照正常模式交接班,溝通組患者護理人員則采用SBAR模式進行交接班,對比兩組不同交接班模式干預下患者的護理不良事件發(fā)生情況。結果:溝通組患者出現不良事件的例數明顯少于常規(guī)組,雙方患者的具體數據比較后存在顯著差異(P<0.05)。結論:在神經外科護理交接班工作當中,SBAR溝通模式有較好的應用效果,值得推廣。
關鍵詞:神經外科;SBAR;溝通;交接班;護理
根據國際醫(yī)療衛(wèi)生機構的相關研究顯示,在醫(yī)療警訊事件的發(fā)生當中,至少有六成的原因為溝通障礙[1]。SBAR溝通模式是一種結構化和標準化較為突出的溝通模式,其主要目的就在于為醫(yī)護人員提供科學、即時的信息,幫助醫(yī)護人員實現患者信息的系統傳遞等,避免患者的護理工作出現混亂情況,提高護理人員的工作效率等[2]。我院在神經外科患者的護理當中應用SBAR溝通模式,收到了較好的應用效果,現根據實際情況作如下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從我院2016年一整年期間收治的患者當中選擇102例神經外科患者開展此次研究,將所有患者按照其護理人員交接班方式的不同均勻分成常規(guī)組及溝通組,每組各51例患者。常規(guī)組中男性患者為27例,女性患者24例,患者年齡為39—65歲,顱腦腫瘤患者7例,顱腦重型損傷患者26例,顱腦血管疾病18例;溝通組中男性為28例,女性為23例,年齡最小41歲,年齡最大66歲,顱腦腫瘤患者8例,顱腦重型損傷為27例,顱腦血管疾病為16例,兩組患者的各項基線資料在比較后無任何意義存在(P>0.05)。
1.2 方法
常規(guī)組患者的護理人員在患者護理交接班中應用常規(guī)的交接班模式,溝通組患者的護理人員選擇SBAR溝通模式開展交接班,并且自行設計了患者交接班的核查表。其中,S為護理人員向患者表明自己的身份,并且掌握患者的一般信息,包括患者的床號、個人年齡等,還要掌握患者想要與護理人員溝通的問題及傳達的情況等。B為患者的基本資料,比如患者的住院日期、診斷情況、病史、病情的治療情況及相關檢查的結果等。A是指護理人員對患者的相關資料進行評估分析,交代患者的生命體征指標及觀察到的情況等,R則是指護理人員的相應護理方向、護理方法等。根據SBAR溝通模式的相關內涵,護理人員核查表主要包括交接班的準備工作、患者一般情況、病情基本情況、患者管道情況、皮膚狀況、藥物治療情況、患者心理與飲食等情況、特殊的備忘事項、患者特殊治療方式,護理人員在交接班時需要根據核查表進行完整交接。與此同時,科室的護士長還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對護理人員進行培訓,在培訓當中幫助護理人員把握SBAR的具體概念、應用優(yōu)勢,應用意義、SBAR核查表的應用方法等[3]。
1.3 臨床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在護理人員交接班時間段內出現的護理不良事件例數進行對比,并予以簡析。
1.4 統計學方法
我院在此次研究中將兩組患者的具體指標數據代入SPSS21.0軟件包當中進行驗算分析,若結果顯示為P<0.05,則可視為差異存在明顯意義。
2 結果
常規(guī)組患者中出現護理不良事件的例數為9例,溝通組中則僅有1例,兩組患者這一數據對比后X2值為7.096,P=0.008<0.05。
3 討論
對于神經外科患者的護理工作而言,護理人員的交接班對于患者連續(xù)護理的質量及患者護理的安全性有重要的意義[4]。對于神經外科患者的護理質量而言,護理人員交接班的具體效率直接關系到患者對于護理工作的滿意度等,由于神經外科患者的病情大多較為危急且?guī)в忻黠@的復雜性,患者很容易出現并發(fā)癥等,所以,護理人員在實際交接班中需要交接與報告的內容也會較多[5]。在此背景下,神經外科的護理人員在進行交接班的時候就需要選擇較為科學的方式。
SBAR溝通模式的應用,可以不斷規(guī)范神經外科護理人員的交接流程,幫助護理人員準備好患者的相關信息等,確保護理人員對于交接患者的病情了解更為全面,護理人員可以根據核查表進行交接,以免患者護理工作更為隨意。SBAR溝通模式可以幫助護理人員在交班之前對患者的病情等進行全面分析,并且總結患者護理存在的相關問題等,對具體信息進行整理分析,以免患者的護理出現遺漏等,確保護理人員掌握患者的個人病情。神經外科的護理人員在應用SBAR溝通模式之后,護理交接班的流程會變得更為規(guī)范,交班護理人員的思路也會十分清晰,雙方配合較為默契,護理人員團隊合作情況也會較好。SBAR模式的應用,可以讓護理人員加強與患者之間的有效溝通,并且進行相關知識的科普與傳播等,確?;颊咦o理工作較為完整及連貫,提高護理人員在患者及患者家屬中的可信任度,在護理工作開展的同時完善護患之間的關系等。
在本次研究當中,兩組患者的護理人員在交接班過程中選擇不同的方法。在對比患者具體的護理不良事件發(fā)生情況后可以看出,溝通組患者出現不良事件的例數極少,這一結果也印證了SBAR模式應用的效果。
結語:
針對神經外科患者的護理交接班而言,護理人員應用SBAR溝通模式后的效果較好,患者出現護理不良事件的情況也會較少,此種溝通模式值得在神經外科患者護理中推廣。
參考文獻:
[1]賀蓮英.SBAr溝通模式在外科護理工作中的臨床應用[J].心血管病防治知識(學術版),2015,1(05):159-160.
[2]趙輝,姜海燕.規(guī)范交接班模式在關鍵流程交接班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5,12(08):118-119.
[3]馬爽,楊偉.SBAR溝通模式在神經外科護理交接班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5,29(24):3031-3032.
[4]徐雙燕,周海燕,王惠琴,金煒,陳亞紅,陳雅.基于SBAR溝通程序的交接班模式在外科護理交接班中的應用[J].護理與康復,2015,14(07):675-678.
[5]姚婭英.引進SBAR溝通模式規(guī)范神經外科護理交接班管理[J].中醫(yī)藥管理雜志,2016,24(20):97-99.
作者簡介:
胡玥,女,1993年生人,湖北宜昌人,護師,畢業(yè)于三峽大學本科學歷,主要從事護理方面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