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里 · 更懂福建
油紙傘是“福州三寶”之一,相傳為王審知入閩時引進福州。在福州,油紙傘可是很有說頭的:“油紙”與“有子”諧音,寓意多子多福;傘架為竹,寓意節(jié)節(jié)高升;外形為圓,寓意美滿團圓;桐油工藝,鎮(zhèn)宅辟邪。清末民初,油紙傘處于繁盛時期,據(jù)統(tǒng)計,那時福州全市油紙傘店達300余家。
福州油紙傘花色多、制作精良,經(jīng)烈日暴雨而不發(fā)泡、不爆裂、不脫骨、不漏水,在1915年巴拿馬世博會和1933年芝加哥世博會上都獲過殊榮。在抵制日貨運動中,油紙傘還被福州市民稱為“國傘”,大力提倡使用。和杭州的紙傘不同,杭州紙傘更注重觀賞性,下雨會滲漏,而福州油紙傘經(jīng)得起風吹雨打,兼具觀賞性與實用性。
正宗的福州油紙傘選材考究,以實心、彈力足、韌性大的閩北青山老竹為傘骨原料,經(jīng)83道工序方可完成。每一把油紙傘,都是手工藝人們一點一滴削出來、磨出來、涂上去,沒有半點折扣。據(jù)制傘老師傅說,一把好的油紙傘,開合3000多次都不會壞。
每逢雨季來臨前,制傘師傅們都親自到閩北挑選質量上乘的青山老竹,鋸成大小合規(guī)的竹筒。鋸的時候為了不起毛邊,要不停地翻轉。青山老竹表皮粗糙,師傅們還得拿定制的刮刀進行“刮青”,最終使得竹筒變得滑溜光凈。
在所有的工序中,桐油的熬制是最難的。桐油是一種優(yōu)良的干性植物油,具有耐熱、耐酸、耐堿、防腐、防銹、不導電等特性,能增加傘的質量和傘面的光澤度。熬制桐油的技術絕非一朝一夕能夠練成,需要根據(jù)火候添加不同的材料。在福州民間,傳說紅顏色與桐油可以消災、辟邪、驅鬼,所以常有人將紅色的桐油紙傘放在家中,以求平安吉祥。
染色、繪畫、上油、繃線……每道工序都凝聚著工人的心血,體現(xiàn)出福州油紙傘特有的文化韻味。
在仿綢傘大批進入市場后,油紙傘業(yè)受到了極大沖擊,福州各傘廠合并為“福州雨傘總廠”后,還是不能改變倒閉的命運。福州油紙傘以其獨特的工藝贏得了世界的贊譽,卻因為老舊的式樣和一成不變的工藝一度被社會遺棄。更要命的是,傳統(tǒng)手工藝一人掌握一套工序的模式差點讓油紙傘手藝失傳。
福州南通鎮(zhèn)陳厝洲尾村78歲的制傘老藝人卓賢武,原在福州國有傘廠工作。上世紀60年代末,他在自家辦起制傘廠,至今仍沿用傳統(tǒng)的人工制傘工藝進行油紙傘生產(chǎn)。隨著工藝發(fā)展,他還拓展了制作太陽傘、游泳傘、蘑菇傘的工藝?,F(xiàn)在,他的廠里有50多名工人,每兩天制傘3000把,出口至日本、英國、法國等國家。
福州油紙傘,歷經(jīng)歲月滄桑已經(jīng)漸漸淡出人們的視線,但經(jīng)過創(chuàng)新,又掀起了一股流行趨勢,開合之間,撐起了一份懷舊情結。
太瘦了怎么辦?別人增肥,你減肥!
投稿郵箱:3340027347@qq.com
如有選題線索,請給我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