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指出:一個人的感知、注意、記憶、思維、想象等智力因素,都受主體情緒的影響。當一個人有飽滿的精神、輕松愉快的情緒時,學習的興趣就濃,接受能力就強,學習就效率高。因此,創(chuàng)設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是十分必要的。
那么,如何營造和諧民主的課堂文化,筆者認為有以下策略:
以尊重為前提
新課程改革認為:教學過程是生命被激活、被發(fā)現(xiàn)、被欣賞、被尊重的過程;是生命的自我展示、自我生成、自我超越的過程。教師不僅僅要有生活意識、發(fā)展意識,更要有生命意識、心靈意識,課堂教學中充滿尊重、敬重、欣賞、珍愛,把呵護生命的美好和完善健康的心靈作為課堂教學的重心。
創(chuàng)設需求,順勢而導 尊重學生的需求,創(chuàng)設良好的課堂氛圍,他們產生了積極健康的情緒,就能輕松、愉快地接受教育,進而激發(fā)出學習潛能。在課堂上,讓學生用生命來學習,用經驗來激活知識,用思維來建構知識,用情感來豐富知識,用想象來拓展知識,用智慧來批判知識,用心靈來感悟知識。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為學生創(chuàng)設和諧、民主的課堂氛圍,學生會產生充分的安全感,他們會打破心理防御而敞開心扉,宣泄心理壓力,同時獲得積極、愉快的情緒體驗,課堂教學也會“涌動生命的活力”。
以情境為平臺
真正的教育不是“告訴”,有意義的知識并非是教師手把手地教給學生的,而是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通過活動體驗而自主建構的。
在教學“百分數(shù)應用題的復習與整理”時,筆者從學生熟悉的“購物宣傳語”情境入手,引入課題,讓學生在現(xiàn)實生活情境中體會數(shù)學語言,識別數(shù)學信息,從而一下子吸引住了學生。接著筆者從學生喜歡的禮品“圣誕禮物”入手,讓學生自己選擇喜歡的圣誕禮物,計算所需多少錢,貼近學生自己的生活。之后,筆者運用“青年志愿者服務卡”,讓學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的同時復習以往學習的計算方法。
最后筆者借用“購物抽獎”在這里成為學生的學習資源,算一算中獎概率,既是對百分數(shù)知識的梳理,也對學生進行了生活教育:在生活中要學會用數(shù)學思考問題、判斷問題、理性購物。
以激勵為手段
課堂上的贊賞是從教師心底流淌出來的愛,課堂上的點撥是高效完成學習目標的導向,課堂上的激勵是孩子們思維騰飛的加油站!
把微笑帶進課堂 很多實踐表明,課堂上,教師對學生的期待是通過微笑來傳遞的,而學生會在這種愛的感召下,受到鼓舞,從而親其師,信其道。學生往往是喜歡某一位教師而喜歡他的課。上課時,多給孩子一點微笑,多給孩子一些關愛,讓每個孩子都感到教師喜歡自己,要學好這位教師所教的課。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動口,動手,動腦,在群體活動中讓學生進行積極合作交流,尋找時機讓學生進行自我表現(xiàn),在學生的表現(xiàn)中,教師創(chuàng)造一個充滿活躍、快樂的教學氛圍,發(fā)揮好情感教育的活躍性、愉快性的作用。
把激勵送給學生 學習的關鍵是興趣和動力。教學中如果不能激起學生的學習情感,就容易導致學生缺乏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生在課堂上是否有興趣,是關系到他們能否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獲取知識的重要因素。在學習進程中,評價是搭建學生成功體驗的一個重要因素,它的主要目的是全面考察學生的學習狀況,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維系和強化學生的學習行為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以參與促感知
《數(shù)學課程標準》提出:“要讓學生在參與特定的數(shù)學活動,在具體情境中初步認識對象的特征,獲得一些體驗?!彼^體驗,就是個體主動親歷或虛擬地親歷某件事并獲得相應的認知和情感的直接經驗的活動。讓學生親歷經驗,不但有助于通過多種活動探究和獲取數(shù)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學生在體驗中能夠逐步掌握數(shù)學學習的一般規(guī)律和方法。
實踐操作、體驗數(shù)學 教與學都要以“做”為中心。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教學做合一”的觀點。皮亞杰指出:“傳統(tǒng)教學的特點,就在于往往是口頭講解,而不是從實際操作開始數(shù)學教學?!薄白觥本褪亲寣W生動手操作,在操作中體驗數(shù)學。通過實踐活動,可以使學生獲得大量的感性知識,同時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求知欲。
合作交流、感悟數(shù)學 課堂上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合作交流,能夠構建平等自由的對話平臺,使學生處于積極、活躍、自由的狀態(tài),能出現(xiàn)始料未及的體驗和思維火花的碰撞,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fā)展。因為“個人創(chuàng)造的數(shù)學必須取決于數(shù)學共同體的‘裁決’,只有為數(shù)學共同體所一致接受的數(shù)學概念、方法、問題等,才能真正成為數(shù)學的成分”。因此,個體需要與同伴和教師交流,才能順利地共同建構。
總之,營造和諧民主的課堂文化符合《數(shù)學課標》的要求,符合小學生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更是學生體驗成功、開啟智慧的有效途徑。正如著名的生命教育專家黃克劍先生曾說過:“教育所要做的事可以放在3個相貫通的層次去理解,即授受知識、開啟智慧、點化或潤澤生命?!惫P者想,這應該是所有教育者共同追求的目標!
(作者單位:北京市房山區(qū)良鄉(xiāng)第二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