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學是許多學生的薄弱學科——知識點多,綜合考察題目也多,既需要學生具有扎實的基礎知識,又需要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要學好高中化學,掌握好基礎知識,高一的基礎課程就一定要學好,初高中知識的銜接就尤為重要。
理清知識鏈,銜接教學內(nèi)容
初中是化學學科學習的基礎階段,以基礎知識學習為主。許多在初中接觸到但未有要求的知識點,比如同素異形體、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兩性化合物及典型兩性氧化物等,到高中時將深入學習。在講授這些知識內(nèi)容時,教師要努力啟發(fā)學生對原有知識的記憶,并注意知識的補充和豐富,避免學生出現(xiàn)知識的空白點。高中階段,化學基礎知識比初中更為完善、嚴密,表達上更具科學性,各知識點之間的邏輯性也更為突出。
初中階段學習過的化學計算方法,到了高中階段還會深入學習和使用。例如:關于溶解度的計算方法,初中階段只要求掌握一定溫度下飽和溶液中溶質(zhì)質(zhì)量、溶劑質(zhì)量、溶解度三者之間的換算,高中階段就要考慮溫度改變對溶解度的影響,而溶解結(jié)晶也是高中階段需要掌握的重點內(nèi)容。這些知識的銜接能夠幫助學生順利過渡,教師合理把握時機,在讓學生鞏固原有知識的基礎上,能夠從更高層次上、更準確、更全面的理解原有知識,進而學習新的知識。
靈活整合,銜接教學方法
新課改以來,化學的教學方法相對豐富,包括實驗法、探究法、多媒體教學法等,越來越受到教師的喜愛。然而,受教學內(nèi)容的局限,初中的教學方法較多地采用灌輸式的講解方法,而高中階段更多需要學生的分析和理解,教學方法更偏向于啟發(fā)式教學。初中教學多以實物直觀教學為主,注重學生的形象思維和機械記憶;高中教學以理論教學為主,注重原理的推導過程。
“留舊創(chuàng)新”是教學方法巧妙過渡的策略。“留舊”,即保留初中教學的基本方法,尊重學生已有的學習習慣,這將使學生在向高中過渡時,心理上更容易接受,學習起來感覺更為自然。然而,“留舊”不是守舊,而是為了創(chuàng)新。例如:氧化-還原反應是高中化學的教學重點,其實,學生早在初中時就已學習了CuO與H2的反應,認識了“得氧、失氧”這一狹義的概念。教師在帶領高中生回顧“得氧、失氧”這一概念的同時,需要讓學生明確反應前后各元素化合價的變化,進而總結(jié)出氧化-還原反應的特征。在這個教學過程中,教師使用的主要是初中教學時常用的講解法,但在最后總結(jié)氧化-還原反應特征時,是學生在老師引導下通過分析、歸納、總結(jié)得出的。
實驗教學法是化學中最常用的教學方法之一。讓學生自己動手,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在操作過程中,幫助學生形成化學概念,鞏固已有的化學知識,并能夠掌握化學實驗的操作技能。初中和高中階段實驗的操作注意事情是一致的,但操作過程更加嚴密,如何才能讓學生操作更加規(guī)范,觀察到明確的實驗效果,還需要教師提前給予示范。當然,教師也可以將實驗過程改成邊講解邊實驗。不過,課前還是需要學生提前熟悉操作要領,明確實驗目的,有目的地進行實驗。
各種教學方法的綜合、靈活使用,能夠更好地調(diào)動課堂學習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圖表法、演示法、實驗教學、模型教學等都是初高中化學課堂會用到的教學方法。教師可以結(jié)合當前社會熱點,讓學生了解生活中的化學、化學與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化學與經(jīng)濟發(fā)展的關系。例如:在進行《鹵素》的教學時,讓學生了解當前大氣臭氧層所遭受的破壞以及如何才能夠避免,使學生更加明確學好化學的重要意義,能夠更加端正學習態(tài)度。
逐漸轉(zhuǎn)變,銜接好學習方法
通常來講,知識的記憶、重現(xiàn)和模仿是初中學生學習化學時常用的方法。升入高中之后,這些直接記憶已經(jīng)遠遠不能滿足高中階段的學習需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適應高中化學的學習,學生學習方法的順利過渡是最為重要的。古人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苯處熞⒅匾龑W生逐步改進學習方法,使之更好地適應高中階段繁雜的化學知識的學習。知識更加系統(tǒng)化、理論化,是高中階段學習內(nèi)容的一大特點。相當一部分初中所學的知識,讓學生明確了“其然”,而高中階段還要明了“其所以然”。因此,系統(tǒng)性、理論性、應用性的學習更為適合高中階段的學習。
合作學習法是新課改以來廣為推崇的學習方法。在合作學習中,學生們能有更為自由的學習空間和時間,能夠促使思維自由發(fā)展。在進行合作學習時,教師要精心選擇學習內(nèi)容,既適合學生已有的知識結(jié)構,又能夠啟發(fā)學生的思考和交流,更要加強教師的引導,不可偷懶“放羊”,使學生感覺無所事事。教師關注每一個小組、每一個學生,并不是一定要在每一個小組參與討論,而是一定要了解每個小組的特點,知道他們合作的過程,明確他們討論的焦點,最主要的是關注小組中每一個學生的特點,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討論,積極思考。此外,教師也不要擔心學生的討論過寬,會引出更多的問題,而要努力引導學生“放”,或者適當幫學生“收”,教會學生自己進行分析、類比、歸納和推理。
結(jié)束語
初高中化學所要學習的知識是連接遞進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也應是相輔相成、互為促進的。高一上學期是學生知識銜接和學習過渡的重要階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初高中化學的內(nèi)在聯(lián)系,不要讓學生感覺到知識的斷檔,而是要學生在獲取知識的滿足時,能夠主動思考,掌握更好的學習方法,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和學科素養(yǎng)。
(作者單位:江西省贛州市于都縣梓山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