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安居士傲骨錚錚:“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倍叶纺懲獋€反調(diào):“莫為‘一流’騙?!?/p>
我知道“庭前芍藥妖無格”,亦知“唯有牡丹真國色”,可我們不是沒見過妖嬈芍藥開出錦繡、灼灼其華,也并非沒見過開得破敗的牡丹一片灰土色。牡丹不愧花中第一流,但若因了一流的名號而棄其真實風(fēng)采于不顧,卻是本末倒置。我們自是會為了這“一流”的尊號奔赴洛陽一睹“真國色”,可若見一片灰敗,我們依然會噓聲而歸。
幼年仲永何其一流?五六歲即寫詩立就,文理皆有可觀者,可其父自從窺見了其中的利益,便將仲永當吉祥物一般巡回演示、四處索財,令仲永錯過了“自強不息”的好時候,至十二三歲時,已“泯然眾人矣”,少年仲永何其傷也!
仲永之“殤”是實屬無奈,而更令人不齒的則是自詡一流而放任自我的墮落者。我相信從古至今很多孩童自小便被發(fā)掘慧根,可為我們今人所聞?wù)吡攘葻o幾。這些曾經(jīng)的“天才”們,在別人以自強不息的精神為舟的時候,他們徒將先天的聰慧消耗殆盡,終泯于眾人。
他們大概走入了一個誤區(qū):何為一流?何時才能蓋棺論定為一流人物?許多一流人物,用盡一生來爭取這個地位,可謂不死不休。梁啟超,十二歲中秀才,十六歲中舉人,當時他可算得上中國封建社會的一流人物了。但要知道,“一流”是有著時間限制的,一旦停下了追尋“一流”的腳步,此“一流”便會如日光暴曬下的紙花,鮮艷明麗終將褪去,昔日明星回歸平庸。梁啟超,這位自強不息、有家國情懷的君子,卻是將“一流”保持了一生,而且,他絕不滿足于個人的一流,他要“受光于庭戶見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中國成為一流國家是他一生的信念,從桃花源人到世界公民,梁啟超毅然高舉新旗,走上了讓中國成為世界一流強國的道路。
如梁啟超一般的人物,從未減緩他們進取的步伐,因此他們頭上的“一流”光環(huán)從未褪色。乃至到了1958年,毛澤東在談到梁啟超時,依然盛贊梁氏“是當時最有號召力的政論家”,其文章“一反駢體、桐城、八股之弊,清新平易,傳誦一時”。昔項羽學(xué)萬人敵時,自也是一流,而終不肯竟學(xué),其“一流”便打了折扣。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可終?!耙涣鳌薄?/p>
點評
本文亮點,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兩個方面:
劍走偏鋒,反彈琵琶?!耙涣鳌痹撌且桓痹鯓拥拿婺浚课蚁氩煌娜擞胁煌脑u判標準,但大多數(shù)人的標準是才華耀人眼目、業(yè)績頂天立地,小作者卻針尖對麥芒,偏不認同,著實讓人捏把汗。讀完全文,我們才明白,原來作者認為的“一流”,并非一時擁有,而是永恒存在。
事例典型,分析深入。能葆“一流”永恒,唯有“自強不息”,舉梁啟超之例為證,證其不僅擁有一流才華,更有一流視野與勇氣,如此使“一流”概念延伸拓展,也使說理順理成章、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