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出生于福州連江壺江村的王在位,多年從事漁業(yè)捕撈,對于船,王在位有一種無法割舍的親密感,在他過去的幾十年生命里,幾乎每天都與船發(fā)生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2013年年初,“王在位”這個名字迅速在壺江這個面積只有0.5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僅3000人左右的小島上傳開,成為村民們津津樂道的談資。與“王在位”三個字緊密相連的還有一個關鍵詞——“造船”。同中國絕大多數普通鄉(xiāng)村一樣,村子里“任何一件小事在都能傳得很快”。難免俗套地,“王在位要造船”的消息不脛而走。
沸騰過后,冷靜下來的人們開始思索王在位造船的動機:“他為什么要造船?”“他造個木頭船究竟想做什么用?”壺江村是福建省著名的“海運村”,有著發(fā)達的漁船文明,生活在這里的人們世代以漁業(yè)捕撈和航海運輸為生。在這個從來就不缺船的地方,村民們就連踏出村子都要依靠船舶搭載,而在環(huán)村的江面上,每天都有著十幾艘船??吭诎哆厑砘剌d客,幾乎每隔幾分鐘就有一只船往返擺渡。然而,隨著經濟發(fā)展,村里早已無人駕駛木船,無論捕魚還是運輸,清一色全是鐵船。
“很多人都想不通?!蓖踉谖徽f。同樣想不通的還有王在位的妻子:“造什么船啊,又費錢又費神?!倍诖迕竦拇Ф戎校巴踉谖灰齑钡呐e止也被異化出多個版本,有人說“這個人夠狂啊”,也有人猜測“有朋友捐助吧”,更有人認為“應該是政府資助的”,一時傳言四起。
面對阻力王在位充耳不聞,找到村子里最懂行的造船師傅,按照村中民俗館里一艘帆船模型將方案設計了出來。之后,63歲的他掄起工具,跑到山上砍了二十幾天樟木,又奔走各地木材市場買回許多杉木,將造船所需的木料準備齊全?!拔也还?,反正他們說他們的,我做我的?!?/p>
令王在位沒有想到的是,當造船的事真的付諸行動之后,村民的態(tài)度開始逆轉?!懊刻於加腥诉^來問船造得怎么樣,要不要幫忙,還有很多人直接就上來幫忙?!蓖踉谖灰荒樣鋹偅f那個過程很享受,因為感覺到了村民相互間的關愛。
早在幾年前,王在位就萌生過造船的想法。“最開始我想買游艇,但后來想想,游艇那么貴,還不如自己造船,而且要造就造一艘原汁原味的木帆船?!痹谝淮螐B門的游艇展上,王在位逡巡全場后做出了這個決定。回來后,他給造船師傅陳述了自己的念頭,對方不信,“你不會去造船的,又花錢,又花時間”。直到后來王在位再三向造船師傅提起這一計劃,“真的要造啊”,師傅方始相信,允諾了下來。此時兩人找到了惺惺相惜之感?!八灿X得我到了這個年紀如果再不造的話,可能就真的沒有機會了”王在位說。
幾個月后,木船完工了。為了能夠最大程度地還原幾十年前漁業(yè)捕撈船的模樣,王在位找來繪師為船身畫上有壺江特色的代表性圖案,并在桅桿上揚起紅色的風帆。“以前我們這里漁船的帆是紫中帶紅的顏色,是用一種特有的染料染出來的,不過現在找不到這種染料了,就用紅色代替?!彼幸稽c小小的遺憾。
不久前,王在位的“壺江號”正式成為了閩江口濕地的執(zhí)法船。這是他自己主動攬來的事。當時閩江口濕地執(zhí)法隊的船只停在壺江村港口,王在位看見上面寫著“濕地執(zhí)法3號船”,他心念一動,找到執(zhí)法隊成員主動請纓,申請當濕地保護的志愿者?!澳銈冇?號船,那前面肯定也有1號、2號。”后來“壺江號”真的成了“濕地執(zhí)法2號船”。
王在位喜歡船,他從小的夢想就是“希望能夠駕駛著一艘屬于自己的船四處走走”。年輕時,王在位對于未來不敢有太大的期待,只求能夠兢兢業(yè)業(yè)“成為一名船長,讓日子過得更好”,“因為那個時候村子里世世代代的人都是這么生活的”。時代的變遷,讓王在位得以跳脫出以往祖輩們固有的生活模式,最后真的有了自己的船,圓了“船長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