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海
中日韓貨幣合作的最優(yōu)貨幣區(qū)指數分析
◇廖海
全球金融危機后,伴隨著美元貶值,世界經濟受到嚴重沖擊,國際上對改革當前貨幣體系以適應全球格局變動的想法就愈加迫切。而對中日韓而言,推進區(qū)域貨幣合作對亞洲區(qū)域貨幣一體化也有促進作用。通過構建OCA指數模型對中日韓貨幣合作成本進行分析測算,實證結果表明中日韓三國的貨幣合作成本雖受金融危機的影響有一定的上升,但是整體還是較低,而且與歐盟相比,差距不大。
最優(yōu)貨幣區(qū)(OCA);金融危機;OCA指數;貨幣合作;貨幣合作成本
10.13999/j.cnki.scyj.2017.04.020
自2008年金融危機后,美國經濟一蹶不振,美聯(lián)儲通過大量發(fā)行貨幣以振興國內經濟。由于美元的“霸權”地位,這種前所未見的貨幣發(fā)行,美國獨善其身,但繼而引發(fā)的美元大幅貶值卻使各國持有的美元儲備嚴重縮水,這對世界各國產生了嚴重的沖擊。各國意識到需要減少對美元的依賴,對“美元本位”的現行國際貨幣體系進行改革以適應全球格局變動的想法愈加迫切,其中一個重要思路即構建多種貨幣共同主導的貨幣籃子。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區(qū)域一體化的發(fā)展,亞洲區(qū)域的貨幣一體化成為大勢所趨。因此,選擇適當的區(qū)域,利用區(qū)域貨幣合作和經濟政策協(xié)調來抑制危機對亞洲地區(qū)的沖擊,促進區(qū)域經濟的健康發(fā)展就成為亞洲地區(qū)面臨的現實問題。此次危機或許是促進中日韓三國貨幣合作的一個契機。中日韓三國GDP總量已超16萬億美元,占全球GDP的20%,占東亞GDP的90%;而且三國經濟互補性強,經濟發(fā)展活躍,因此,三國在后危機時代受到了世界的普遍關注。
Sung Y.Kwack(2005)、洪林(2007)等用傳統(tǒng)的最優(yōu)貨幣區(qū)理論評判要素,來考察中日韓是否符合最優(yōu)貨幣區(qū)標準,發(fā)現并未全部達到要求,貨幣合作目前只適合初級階段,全面的貨幣合作尚需各方的努力。劉文、劉婷(2011)、蘇春江(2013)等學者則在Bayoumi和Eichengreen(1996)構建的OCA指數模型上對中日韓三國OCA指數進行研究,發(fā)現中日進行貨幣合作的成本已經有了明顯改善,中韓、日韓的合作成本尚待降低,要實現三國間的貨幣合作必須分步實行。此外,Changmo AHN、Hong-Bum KIM、Dongkoo CHANG(2006)通過利用SVAR方法發(fā)現東亞大部分經濟體滿足最優(yōu)貨幣區(qū)的宏觀經濟條件,這些經濟體包括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日本、韓國、香港及臺灣。Grace H.Y.Lee、Sharon G.M.Koh(2012)通過對比歐盟國家,認為東亞具有較少的對稱基礎結構沖擊,但是對沖擊的調整速度更快,因此存在一個次區(qū)域的貨幣合作。
綜上看來,中日韓三國組建最優(yōu)貨幣區(qū)具有一定的潛力。本文在前人的基礎上,借鑒OCA指數模型,對三國OCA指數進行分析,以期探討三國貨幣合作的成本大小,并在最后提出了一些建議。
結合對OCA指數模型現有的研究,選取變量為:產出增長率波動,以sdy表示產出增長率波動,即兩國實際GDP增長率差異的標準差;貿易結構差異,以ms表示貿易結構差異,即用兩個國家或地區(qū)總出口商品中農產品、礦產品和工業(yè)品所占比例的差異的絕對值來表示貿易結構的差異;國家規(guī)模,以兩國GDP對數和的均值反應國家規(guī)模,進而測算兩國規(guī)模的均值,用size表示;雙邊貿易聯(lián)系,雙邊貿易聯(lián)系以兩國間雙邊出口貿易額在各自GDP中比重的均值來反映,用t來表示;利率差異,以兩國實際利率之差來計算,進而測算利率差異的標準差,用sdr表示;通貨膨脹率差異,以兩國通貨膨脹率之差反應兩國間的通貨膨脹水平差異,進而求取通貨膨脹率差異的標準差,用sdi表示。
根據上述所選取的解釋變量,模型構建為:
本文數據由世界銀行、亞洲開發(fā)銀行、聯(lián)合國數據庫、中國統(tǒng)計年鑒、中國商務部、日本統(tǒng)計年鑒中1995~2015年等相關數據整理而成,且數據已通過單位根檢驗和協(xié)整檢驗。然后通過Hausman檢驗可知,本文設定模型屬于隨機效應模型,并采用廣義最小二乘估計方法來估計隨機效應模型。通過對模型的檢驗,發(fā)現模型存在異方差,不存在序列相關和截面相關性。
利用stata11.0軟件對所采集的數據進行回歸分析,發(fā)現雖然變量間的聯(lián)合顯著性高,但是變量貿易結構差異不夠顯著,未能通過t檢驗,因此,把變量貿易結構差異剔除,隨后再次進行回歸。再次回歸后的變量從t檢驗來看,整體在10%的水平上顯著,變量之間的聯(lián)合顯著性從p值來看也是高度顯著,這說明本文設定的模型效果較好,因此,可以得出OCA指數模型為:
從模型的回歸結果看,國家規(guī)模、雙邊貿易聯(lián)系與匯率波動呈負相關關系;而產出增長率波動、利率波動和通貨膨脹率波動則與匯率波動趨勢相同,回歸結果符合預期。
為了研究中、日、韓三國未來開展貨幣合作成本的大小,在得出的回歸模型的基礎上,對中日韓三國1997年、1999年、2001年、2003年、2005年、2007年、2009年、2011年、2013年及2015年間的雙邊OCA指數進行了計算。各解釋變量的數據由目標年前兩年(包括目標年)這三年的數據通過計算整理而得。如下所示:
表1 中日韓雙邊OCA指數
1.金融危機使得OCA指數上升??梢园l(fā)現,中日韓三國間的OCA指數從整體變化趨勢來看,均呈下降趨勢,但是在亞洲金融危機和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后,中日韓三國間的雙邊OCA指數都有上漲。原因在于兩次危機的發(fā)生機制不同。在亞洲金融危機中,國際熱錢投機主義是危機產生的主要因素,其對金融體系的巨大沖擊使得亞洲經濟受損頗重。而全球金融危機的危害更甚,全球經濟都因此而陷入了困境。美元寬松的貨幣政策加劇了世界各國危機效應,使得各國對國際貨幣體系的改革愈加迫切,而中國也加入了貨幣國際化的隊伍中,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兩國間的排斥程度。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相互間貿易下降、雙邊貨幣不穩(wěn)定等問題,因此導致了OCA指數出現了明顯的上升趨勢。
2.三國雙邊OCA指數與歐盟各國的雙邊OCA指數相似。對比可知,中日韓三國與當初的歐盟OCA指數相差不大,這也說明當前中日韓三國的情況與歐盟組建前的情況類似,已具備進行深入貨幣合作的條件。
表2 歐洲各國與德國的雙邊OCA指數
通過對中日韓三國OCA指數的研究表明,中日韓三國與歐盟組建前的情況類似,雙邊OCA指數相近,而中日OCA指數較低,日韓指數相對來說較高,因此三國間的貨幣合作可以逐步推進。中日韓貨幣合作不是一蹴而就的,各國之間的利益紛爭、政治糾葛、政策匹配等問題需要長期的考慮與協(xié)調,因此,在這樣長期、漸進的過程中,需要三國的共同努力。
[1]Kwack S Y.Exchange rate and monetary regime options for regional cooperation in East Asia[J].Journal of Asian Economics, 2005(16).
[2]蘇春江.東亞貨幣合作可行性的分析——基于OCA指數模型的估算[J].經濟研究參考,2013(58).
(作者單位:江西財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