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潔
1830年法國借口“扇子事件”向阿爾及利亞發(fā)難,隨后阿爾及利亞經(jīng)歷了長達132年(1830-1962年)的法國殖民統(tǒng)治。一百多年的法國殖民對現(xiàn)代阿爾及利亞女性地位產(chǎn)生了不可磨滅的影響。它打破了傳統(tǒng)阿拉伯婦女的枷鎖,間接提高了女性的地位。
在法國入侵阿爾及利亞之前,阿國的婦女跟廣大阿拉伯國家和地區(qū)的婦女一樣,家庭和社會地位低下,社會普遍認同:女人的作用就是生孩子以及照顧丈夫生活起居;女人不應該拋頭露面;女人未嫁之前服從父親,嫁人之后服從丈夫,丈夫去世后服從兒子。但是隨著民族解放戰(zhàn)爭的展開和高潮,很多阿爾及利亞婦女參與到了國家命運斗爭當中。期間她們積極參加反殖民反剝削戰(zhàn)爭,勇敢的與帝國主義戰(zhàn)斗,踴躍出大量的女英雄如加米拉,布伊海德,B.拉?,敚兄毂冗_等等,她們不畏強權,不畏犧牲保護國家和人民的壯舉激勵著人們,更使得廣大婦女群眾自然而然的參與到國家事務當中,也使得整個國家開始重新審視婦女的地位。阿爾及利亞第一任總統(tǒng)貝拉也曾說過:“阿爾及利亞婦女,她們在革命中起了重要作用,必須在建設我們國家中起同樣作用。我們反對那些以宗教的名義把婦女置身于建設之外的人?!边@種對婦女的重視在建國后的立法中也有所體現(xiàn),1963年8月的阿爾及利亞憲法中關于“男女公民具有同等的權力和義務”;1976年11月頒布的憲法第四章第39條規(guī)定:“全體公民的權力和義務一律平等。因性別、種族或職業(yè)上的偏見而造成的任何歧視均在禁止之列”;憲法第42條還規(guī)定:“阿爾及利亞婦女的全部政治、經(jīng)濟和社會權力均受憲法保護”,可見阿爾及利亞婦女的平等權在法律上已得到承認。此外,阿爾及利亞在保護婦女權利方面一直是走在阿拉伯國家前列的,它于1989年便成為了《經(jīng)濟、社會和文化權利國際公約》(ICESCR)的簽約國。《公約》對保護婦女人權具有重大意義,它著力保障婦女的實體性權利,而這些權利于婦女至關緊要。
殖民期間女權運動思潮涌人加快了男女平等思想覺醒,有更多的阿爾及利亞的人士為女性權利奮斗著,比如Mefiem Belmihoub Zer-dani女士,Azzouz Kerdoun等。在他們的不斷努力下,阿爾及利亞的女性地位的提升在社會和家庭領域得以體現(xiàn)。
1、社會領域:社會領域女性地位主要是看教育和就業(yè)兩個方面。
1)教育:如今阿國的小學以及初高中甚至是高等學院的女生入學率達到了男女平等。據(jù)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統(tǒng)計研究所統(tǒng)計,阿爾及利亞在2013年女生高等,學院入學率為男生的1.51倍,也就是女大學生超出男生人數(shù)的一半多并有逐年上升的態(tài)勢。
2)就業(yè):越來越多的女性擔任重要職位,比如警察局局長、省議會議員、國民議會議員等,這些原來都是男性專屬的職位,已經(jīng)被廣大優(yōu)秀的女性占據(jù)。據(jù)各國議會聯(lián)盟(IPU)統(tǒng)計,阿爾及利亞議會中婦女所占席位比例到2014年為32%,遠遠超過了阿拉伯國家,甚至超過了大部分的發(fā)達國家。
2、家庭領域:伊斯蘭世界普遍來說婦女的家庭地位相比發(fā)達國家都要低得多,由于伊斯蘭教法規(guī)定可以一夫四妻制、妻子應當服務丈夫、丈夫可以單方面提出離異、婦女結婚須有監(jiān)護人同意等等。隨著女性家庭地位的提升,一夫四妻的家庭不斷減少,婦女在結婚的時候雖然需要父親的簽字同意,但是她們可以與將要訂婚的男性相處一段時間以確定他們的人品,而不是以前可以不用婦女同意,父親、男性、法官三人簽字就可以讓女孩與未曾相見的男性締結婚姻關系。而且當代阿爾及利亞女性自主意識的增強,她們主動離婚率很高,不再委曲求全,而是積極維護自己的權利,再加上她們大部分是知識女性,完全可以工作養(yǎng)活自己。
不論是阿拉伯人還是柏柏爾人都對法國殖民主義深惡痛絕。但是對于法國文化并不是全部抨擊抵制。最初的“非殖民化”斗爭也主要是針對語言方面的,對其先進制度、教育、先進思想的態(tài)度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阿國人民不盲目的排斥法國的文化對阿本土文化造成的影響,也不盲目的學習模仿所有的法國的東西。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阿國人民既會發(fā)揚自己的民族文化特色,又能充分的利用好法國的先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