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謙
摘 要:友誼是人一生必不可少的情感,從古至今人們表達友誼的方式多種多樣,通過唐詩的學習,我們發(fā)現(xiàn)詩人對于友誼更喜歡通過詩句表達,不僅說出內(nèi)心情感更成為流傳百世的佳句,本文就重點找尋唐詩中的友誼情感,共同賞析。
關鍵詞:情誼;懷念;詩詞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6)-35-0-01
友誼是伴隨一個人從總角少年到長大成人,直到白發(fā)蒼蒼的漫長一生的寶貴財富,美好的正面的友誼有助于人們保持健康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有助于人們以頑強的姿態(tài)抗爭命運度過人生的低谷。當人們對友誼的重要性有了深刻的認識并且獲得了可貴的友誼之后,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維持住友誼,使友誼盡可能地持久,便成為擺在人們面前的一個新的重要課題,這一課題我們也完全可以從唐宋詩詞中尋找到答案。
一、唐詩中常見的幾種友誼情形
1.1惜別的友誼
最能體現(xiàn)友情的時候就是惜別的時刻,好友難免因為種種緣由天各一方,無法重聚,這種深厚情誼卻無法相聚暢談的難過之情在古代對于充滿情懷的詩人淶水最為刻骨銘心。中國人安土重遷,但是詩人的特殊身份主客觀原因也常常會因為各種原因漂泊在外,四處游走。那么這惜別的友誼情景就很常見了。有關離別的詩詞可謂汗牛充棟。對于友誼而言,離別對友誼既是一種考驗,又是能凸顯雙方感情的時刻,因而離別詩詞中頗有一些優(yōu)秀的友誼詩詞作品。王勃在異鄉(xiāng)異客時也潸然淚下,他的《別人四首》之一表達了感情“久客逢余閏,他鄉(xiāng)別故人。自然堪下淚,誰忍望征塵”另一位詩人孟浩然也曾感傷和友人的離別,表達了自己的孤單和傷感。他的《送友人之京》中的“君登青云去,予望青山歸。云山從此別,淚濕薜蘿衣?!睂τ谶@樣的惜別的友誼詩仙李白也有同樣的感慨,在《送友人》一詩中“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背浞直磉_了李白對友人的惜別情感。其實不單是這些大名鼎鼎的詩人,在唐朝許多名氣不大的詩人也頗有感慨于武陵的“白日去難駐,故人非舊容。今宵一別后,何處更相逢”(《夜與故人別》)表達了離別之際,能做的就是叮囑朋友莫相忘,把持聯(lián)系,從詩文中我們發(fā)現(xiàn),唐代文人也是如此。
1.2贈禮的友誼
贈送是禮物是友人之間表達情感的方式之一,為讓友人睹物思人,適當?shù)馁浰投Y物是最好的方法。真正的情感不是一定多么貴重的禮品才能表達,更重要的是要看情誼是否真誠。古代人贈禮可以很奢華如寶馬、美人、豪宅比比皆是,但也可以很簡樸,連當時的回鶻民族都懂得“天鵝貢唐朝,山高路遙遙。沔陽失珍寶,倒地哭嚎嚎。上奏唐天子,可饒緬伯高。禮輕情意重,千里送鵝毛?!钡腿粘0傩詹煌娜四偷挠颜x禮物更多是雅致的東西,如美酒、名琴、書畫、毛筆、硯臺、茶葉等。唐代詩人對酒格外青睞,美酒自然成為詩詞的主角,自然和友情也離不開。收到朋友的美酒,隔空暢飲,詩詞自然就有了靈感。唐代詩人雍陶就為在除夕夜收到朋友李紺送來的美酒快慰不已:“歲盡貧生事事須,就中深恨酒錢無。故人充壽能分送,遠客消愁免自沽?!保ā冻昀罱C歲除送酒》)
1.3見面暢談的友誼
如果朋友相聚一起,那自然是友誼中最為珍貴的時光,相聚一堂聊天就成為文人墨客最快樂的事情,除了一些打獵游宴的娛樂活動,更多的還是在一起開懷暢飲之后的談天說地。彼此觀點一致,價值觀相同,興致所到,友情迅速升溫,自然少不了詩句做伴。友人暢談是最能讓彼此留下深刻印象的,盡管多年之后依舊不會忘懷。“滌蕩千古愁,留連百壺飲。良宵宜清談,皓月未能寢。醉來臥空山,天地即衾枕”就是詩仙李白記述的這種情形,友人之間的暢談讓他詩興大發(fā)
唐代詩人劉得仁的《秋夜喜友人宿》展現(xiàn)出另外一種情形:“莫說春闈事,清宵且共吟。頻年遺我輩,何日遇知音。逼曙天傾斗,將寒葉墜林?!?/p>
二、唐詩中的國際友誼
唐朝時期,是中日兩國古代歷史交往的鼎盛時期。當時唐王朝已跨入中國封建制度高度發(fā)展階段,國勢強盛,經(jīng)濟文化出現(xiàn)了空前繁榮的景象可以說在世界上是于先進國家之列.中日靠海上交通住來, 由于當時既沒有指南針導向,又缺乏航海知識;幾艘木船駛向茫茫海濤, 風險之大可想而知,甚至失去生命。
據(jù)史料記載,日本與中國的往來多通過海上交通進行,特別是唐朝時期,但是海上路途兇險,而且常常發(fā)生瘟疫,暴風雨等天氣更是市場有之。史書上說,在第二、第九、第十一次的日本遣唐使來華圖中就遇到了風浪,許多人在路途中喪生。
遣唐使和唐朝詩人多有交往,面對這樣的情況唐代詩人便常常感嘆彼此之間的友誼,而面對天氣又無可奈何只能詠嘆“地卻同正朔, 天教阻往來”,類似這樣的描述天氣險惡,怨恨大海不測的詩句還有很多,著名詩人王維就曾說“積水不可極,安知滄海東,九州何處遠,萬里若乘空”對客觀條件進行了感慨,更有“歲窮程末盡,天末國仍遙”、“ 波翻夜作電,鯨吼晝?yōu)槔住薄蚌椛碛程旌?,魚眼射波紅”的詩句描寫兩地之隔的情況。詩人沈頌在海邊送別友人時曾寫道:“君家東海東,君去因秋風,漫漫指鄉(xiāng)路,悠悠如夢中,煙霧積孤島,波濤連太空”
日本僧人園載,從日本來到中國,在唐代生活了四十年,一生三分之二的時間在中國生活,在六十高齡的時候歸國日本,皮日休送別友人,書寫了表達內(nèi)心情感的詩句,“不奈此時貧且病,乘俘直欲伴師游”的依戀情誼。而我們眾所周知的中日詩人友誼中最為讓人感慨的是李白、王維和日本詩人阿倍仲麻呂的友誼。十七歲時的阿倍仲麻呂(唐開元五年公元七一七年) 隨日本遣唐使來長安留學,卒業(yè)后,“慕華不肯去”,并改漢文姓名朝衡。朝衡以淵博學識在唐朝供職終身。
參考文獻:
[1]王騫.唐宋日常友誼詩詞研究[J].衡水學院學報,2015.10(5).
[2]魯石黃江.中日人民友誼之歌——讀唐詩人贈日本友人詩[J].長春大學學報,2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