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俊會+崔學榮
摘要:目的 探索當前治療糖尿病的臨床方法及應用效果,以期為糖尿病的臨床治療提供參考。方法 以我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80例糖尿病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各40例患者,其中給予對照組40例患者常規(guī)治療方法,給予觀察組40例患者西醫(yī)內科方法治療,對比兩組患者臨床療效以及治療后患者血糖水平控制狀況。結果 觀察組顯效28例,顯效率為70.00%,無效1例,無效率為2.5%,總有效率達到97.50%,相比于對照組17例顯效、7例無效以及82.50%的總有效率而言,具有明顯差異(P<0.05),且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此外,在治療后血糖控制水平方面,觀察組患者血糖平均達標時間為(5.3±2.1)d、評價血糖值(5.5±1.1)mmol/L以及夜間低血糖發(fā)生概率為2.50%(1/40)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血糖平均達標時間為(9.1±2.3)d、評價血糖值(7.8±1.2)mmol/L以及夜間低血糖發(fā)生概率為7.50%(3/40)。結論 西醫(yī)內科作為糖尿病治療的有效方法,相比于傳統(tǒng)常規(guī)治療方面能夠顯著改善患者病情,控制患者血糖水平處于正常水平期間,且具有高效安全可靠以及并發(fā)癥發(fā)病率低等特征,在實踐中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西醫(yī)內科;糖尿病;血糖水平
糖尿病是臨床較為常見的一種多發(fā)性慢性疾病,且病理屬于代謝性系統(tǒng)疾病,主要臨床病癥表現為血糖偏高,亦稱為高血糖。這主要是由于患者胰島素分泌缺陷所致,致使患者生物作用受損,或者上述因素疊加出現,導致患者血糖代謝功能紊亂,從而出現高血糖癥狀[1]。糖尿病作為一種系統(tǒng)慢性疾病,在臨床實踐中并無根治措施,但患者受長時間高血糖影響,而導致并發(fā)心臟系統(tǒng)疾病、腎臟以及血管等多種功能累及,從而加大了患者生命危險幾率,嚴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水平[2]。為此,本文以我院接治的80例糖尿病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探索以西醫(yī)內科為代表的當前治療糖尿病的有效方法,以便為糖尿病的臨床治療提供參考?,F將具體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以我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接治的80例糖尿病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各40例患者,其中觀察組男22例,女18例,年齡在33~68歲,平均年齡為(52±3.2)歲,病程為5個月~14年,平均病程為(6±1.3)年;對照組男21例,女19例,年齡在32~69歲,平均年齡為(53±3.4)歲,病程為6個月~14年,平均病程為(6±2.4)年;兩組患者均符合世界衛(wèi)生組織關于糖尿病的臨床診斷標準,且無腎臟疾病或其他并發(fā)癥發(fā)生,同時在病程、年齡等臨床基礎性資料方面并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臨床可比性。
1.2方法 給予對照組40例患者臨床常規(guī)治療方法,口服二甲雙胍,2 次/d,25 mg/次,飯后30 min服用,持續(xù)給藥2個療程,每個療程1 w。給予觀察組40例患者西醫(yī)內科方法治療。具體方法是在對照組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給予患者皮下注射胰島素治療。其中二甲雙胍的用法用量同對照組相同,餐前30 min皮下注射胰島素,胰島素注射量控制在20 ml/次,持續(xù)治療 2個療程,每個療程1 w。治療期間,護理人員對患者的血糖進行定期監(jiān)測,同時根據醫(yī)生醫(yī)囑以及患者血糖水平變化情況,適度調節(jié)給藥情況。確保臨床用藥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對比兩組患者的療效以及治療后血糖水平變化情況。
1.3療效評價標準 依據世界衛(wèi)生組織關于糖尿病臨床治療效果的劃分,針對本次研究,臨床療效分為三個等級,其中顯效是指經治療后患者血糖水平處于正常區(qū)間,糖尿病臨床癥狀完全消失;有效是指經治療后患者血糖水平趨于好轉,臨床癥狀明顯改善;無效是指經治療患者血糖水平依舊高于正常值,且臨床癥狀趨于惡化。其中總有效率為顯效率和有效率之和,以百分比表示。
1.4統(tǒng)計學處理 本次研究數據均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22.0統(tǒng)計分析,其中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x±s)表示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其中P<0.05表示差異不顯著,具有可比性,擁有統(tǒng)計學意義[3]。
2 結果
經臨床統(tǒng)計發(fā)現,觀察組顯效28例,顯效率為70.00%,無效1例,無效率為2.50%,總有效率達到97.50%,相比于對照組17例顯效、7例無效以及82.50%的總有效率而言,具有明顯差異(P<0.05),且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此外,在治療后血糖控制水平方面,觀察組患者血糖平均達標時間為(5.3±2.1)d、評價血糖值(5.5±1.1)mmol/L以及夜間低血糖發(fā)生概率為2.5%(1/40)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血糖平均達標時間為(9.1±2.3)d、評價血糖值(7.8±1.2)mmol/L以及夜間低血糖發(fā)生概率為7.5%(3/40),兩組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 討論
糖尿病作為一種胰島素分泌缺陷所致的代謝性系統(tǒng)疾病。其臨床病因不僅包括外界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同時也受遺傳因素的影響[4]。由于糖尿病患者在臨床上表現為胰島素分泌缺陷、胰島素生物作用受損等,從而對心臟、腎臟等功能具有累及影響[5]。在臨床實踐中,患者多表現為多飲、多尿、多食以及消瘦等癥狀,這些癥狀受患者血糖水平的影響較為顯著。而在臨床治療糖尿病中,傳統(tǒng)方法應用依舊廣泛,但臨床實踐應用中其效果有效。通過本文的研究,觀察組顯效率為70.00%,無效率為2.50%,總有效率達到97.50%,相比于對照組82.50%的總有效率而言,具有明顯差異(P<0.05),且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此外,在治療后血糖控制水平方面,觀察組患者血糖平均達標時間、評價血糖值以及夜間低血糖發(fā)生概率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由此可見,西醫(yī)內科作為糖尿病治療的有效方法,相比于傳統(tǒng)常規(guī)治療方面能夠顯著改善患者病情,控制患者血糖水平處于正常水平期間,且具有高效安全可靠以及并發(fā)癥發(fā)病率低等特征,在實踐中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王勇,劉金鋼.2 型糖尿病手術治療的新認識解讀 《新英格蘭醫(yī)學雜志》2 篇前瞻性研究[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15,1(9):10-12.
[2]陳靜,孫 芳,童衛(wèi)東,等.以內科為主導多學科協作代謝手術治療 2 型糖尿病的臨床路徑探索[J].第三軍醫(yī)大學學報,2016,9(11):811-815.
[3]鄧揚.重視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法提高西醫(yī)內科教學臨床實用性[J].中等職業(yè)教育(理論),2015,4(12):35-36.
[4]張維,馮利萍,張雪娟.中西藥聯合激光治療糖尿病并高血壓眼底出血的療效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6,32(7):74-75.
[5]劉祎琳,孫永輝,胡娟.中西醫(yī)綜合治療糖尿病并高血壓眼底出血45例療效觀察[J].湖南中醫(yī)雜志,2016,35(11):120.
[6]諸夔妞,吳正鳳,蔣翠花.三萜類化合物降血糖活性及其作用機制研究進展[J].中國藥科大學學報,2015,46(6):764-770.
編輯/成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