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廟
嘉州市國土資源局的機關大院里有這么一種說法,說王中法同志是沖著局長的位子來到國土局的?,F(xiàn)在謠言已經(jīng)被粉碎,原局長黃立武已經(jīng)去了人大,新局長章玉蘭下午就要到任,我還是黨組副書記、副局長(大家習慣稱呼我“雙副”),二把手。偶爾有要好的下屬在我面前調(diào)侃“負負得正”,我就不得不一次次地指出,此“副”非彼“負”。我在這個位子上已經(jīng)待了三年了。三年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但對我來說,感受更在后者。
當然,我寧可謠言成為現(xiàn)實。來到國土局之前,我是市委組織部的辦公室主任。而且我直接跟著市委常委、組織部長,因為我是辦公室主任,為部領導鞍前馬后是我的本分,也是我的“政治待遇”,不是誰想要為領導服務都有機會的。我跟過兩任部長,第一任部長在調(diào)任鄰近的一個市擔任市委專職副書記之前,把我的辦公室副主任轉(zhuǎn)了正。第二任部長叫白興平,是從東山省農(nóng)業(yè)廳副廳長的任上下來的。我跟著白部長一干就是四年。兢兢業(yè)業(yè)四年下來,白部長就謀劃著給我弄一個不僅體面、而且有進一步發(fā)展空間的職位。
白部長開始的思路是把我下派到哪個縣、區(qū)里擔任黨委常委兼組織部長,一條線的,下去工作好開展一些。其時白部長為我的事抓得比較緊,因為五年一個任期,他已經(jīng)在嘉州待了四年,隨時會動。如果要把我派到下面擔任組織部長,最理想的就是嘉州市下轄的金先縣。金先縣是嘉州市下轄縣里面經(jīng)濟總量最大的縣。
呯,呯……
兩聲有節(jié)制的敲門聲驚醒了我,把我從遐想中拉了出來。我放在桌子上的右手竟然毫無緣由地哆嗦了一下,我的腦子也出現(xiàn)了一陣子的眩暈。我下意識地叫了一聲,請進。我發(fā)出來的竟然是顫音。
進來的人竟然是副局長林晉化。他隨手帶上門,朝我走來。我想說“歡迎”、“稀客啊”什么的,但是我張了張嘴,竟然沒發(fā)出聲音。我實在感到意外,要知道,在機關里,副職不能隨便串副職的門,特別是正職不在單位的情況下,這是一個公開的秘密。除非你愿意頂著人家罵你拉幫結派的惡名。
我只能這么想,在新局長到任之前,我臨時“主持”局里的工作,其他副職找我商量工作也是正常的,我不好自大地說他們是找我匯報工作。黃立武名義上還是國土局長,要下午組織部的領導陪著他和章玉蘭過來,當眾宣布任免文件后才算正式卸任。黃立武辛辛苦苦地為市委書記、市長“打工”五年,到頭來沒能上一個臺階,謀上他夢寐已久的市人大副主任或者市政協(xié)副主席,而只能平調(diào)到市人大任城鄉(xiāng)建設環(huán)境保護委員會主任,過渡到退休。就工作崗位而言,“專業(yè)”上倒算是基本對口。當然,官到了一定層次上,“專業(yè)”倒不是領導們所關心的。所以,黃立武心里有“氣”,任了市人大的“城鄉(xiāng)委”主任后,就借口那邊工作忙,基本上不來國土局了。所以我的臨時“主持”是出于無奈,而不是組織部的人來宣布過了。這段青黃不接的時間里,各位副職把能壓下的工作都壓下了,等著新局長上任。像今天這樣林晉化親自上門,實屬罕見。
我從椅子上騰起身,向著來客做了個請坐的手勢,嘴里說著,林局長啊,請坐,請坐。又拿了一個紙杯,泡了一杯茶放在林晉化面前。
林晉化本來坐下了,見我泡茶,又站了起來,見幫不上什么忙,又坐下了。他說過謝謝,竟然一下子就拿起紙杯喝茶。他這個有違常識的舉動把我搞糊涂了,我忘記了制止他,告訴他水還燙。我是二把手,我今天有點亂,還算情有可原,難道林晉化也琢磨過要當一把手?想到這里,我的臉有些發(fā)燙,生怕我的心思被對面的人看穿。但真正被燙著的人不是我,恰恰是我對面的人。他果然被燙著了,慌張地放下紙杯,抿了抿嘴唇說,有點燙。
我畫蛇添足地說,水還熱。
林晉化瞥了我一眼,坐著品茶,不說話。我就覺得奇怪了,按理說,工作上如有什么事,也不必找我商量啊,下午新局長就到了,難道他是為了下午怎么迎接新局長的事?也不至于,下午組織部領導陪新局長過來,局里只要安排一個會議室就可以了。我分管辦公室,昨天下午下班前我已通知辦公室主任高宗明今天上午來我辦公室一趟,就是安排一下會場,通知一下局里的中層干部,很簡單的事。
我只得問道,林局長有事吧?只管直言就是。
哦,林晉化像是沒反應過來,又端起紙杯吹了一口泛在水面上的茶葉,說,下午章玉蘭局長要到任了,高主任告訴我了。
是的,我說,我們做副職的終于盼來了主心骨。
林晉化一下子又沒有了聲音。我怕冷場,挑起話題說,章局長到我們國土局,是委屈了。
我這么說是有緣由的。去年底召開了嘉州市第十次黨代會,“創(chuàng)新”了一回,常委實行差額選舉。候選名單里是12人,金先縣委書記章玉蘭排在最后面。要從12人里選舉產(chǎn)生新的11人常委班子。名單里的人員排列次序是充分體現(xiàn)了組織意圖的,既不是按照姓氏筆畫排序,也不是按照姓氏拼音字母排序。結果也是,章玉蘭幸福地陪選了一回。三個月后的市“兩會”上,章玉蘭被任命為嘉州市國土局局長。從縣委書記平調(diào)到市級部門一把手,一般人會認為,從省管干部降格為市管干部,基本上宣告了這個人仕途的“死緩”。當然話也不能說死,國土局也是嘉州市直部門里權力比較大的一個,曾經(jīng)也有局長最后上到了副市長。當然,像沒有把握住機會的黃立武這樣的倒霉蛋,也正常。章玉蘭也許是在國土局過渡呢,市領導的職位暫時沒空,也許過一陣子就有了。
我引導得不錯,林晉化很快接話說,章局長到國土局,應該是過渡,按她的年齡,一屆期滿,自然還可以再上個臺階。
我在組織部待過多年,這方面情況比較了解。我就說,這近二十年來,金先縣委書記不是升任嘉州市委常委,就是嘉州市副市長,所以不出意外的話,章局長自然也能上去。
話是這么說,我心里卻在揣測勢頭很好的章玉蘭為何在仕途上被“耽擱”了一下。如果她不是被放到國土局過渡,浪費幾年光陰,而是已經(jīng)進了市委常委,按她這個年齡,又是女干部,將來謀個正廳也不成問題。而現(xiàn)在,正廳基本上沒戲了,副廳也懸著。
林晉化先是肯定了我的觀點,話鋒一轉(zhuǎn)說,王局啊,我怎么聽說章局長要從金先縣帶了駕駛員和車子過來,但是秘書沒帶?
林晉化這么一說我就全明白了,真是無事不登三寶殿。自然,林晉化不可能自己跑去給章玉蘭做秘書,他是在為他的“愛徒”徐福陽投石問路啊。林晉化原是嘉州市下轄的安昌縣國土局局長,據(jù)說搭上了當時省國土廳某個重要領導的線,該神秘領導建議嘉州市委把他調(diào)到嘉州市國土局任副局長。這樣的提拔比較罕見,縣里的國土局長一般是就地提拔,在本縣解決副縣級。徐福陽是林晉化任安昌縣局長時的秘書,林晉化到了嘉州市局,把徐福陽也帶到了市局,還是在辦公室做秘書,但是不能給林晉化做專職秘書了。無論是市局還是縣局,按照慣例,都只有局長一人可以配專職秘書,副職可不能托大。實踐表明,做了一把手專職秘書的,都能夠升到中層副職,運氣好的還能升到中層正職。而在辦公室里做普通秘書的,只能在仕途上慢慢爬,爬得上去爬不上去還不一定。
很顯然,林晉化之所以找我,是因為我不僅是局里的二把手,還直接分管著辦公室,在確定新局長秘書人選上有一定發(fā)言權。但是,這事說穿了只能由新局長章玉蘭自己敲定。
我說,我和林局長一樣關心章局長秘書的人選,畢竟,局長秘書名義上只跟著局長一個人,但實際上是我們局長室的集體秘書,在某種意義上說,比一般科室負責人的地位還要重要。
林晉化適時地端出一副笑,恭維道,王局長管這一塊,有向章局長推薦的合適人選了嗎?如果沒有,我想提點建議。
盡管這段時間我心情郁悶,但我偏不能表現(xiàn)出來。而且我還笑瞇瞇地說,局長秘書人選很要緊,我相信章局長也肯定尊重各位副職的意見,集思廣益嘛,林局長但說無妨。
林晉化向我展露了一個感激的微笑,說,我舉賢不避親,我覺得徐福陽可以考慮,他有這方面的經(jīng)驗,在安昌縣局為我服務多年,工作表現(xiàn)非常出色,工作能力有目共睹,而且他年輕,精力充沛,干勁十足,這一點也很重要,而且他老婆孩子在一個學校,老婆教書,孩子才剛上小學,他生活上沒有后顧之憂,可以專心致志為領導服務。
我說,我還以為徐福陽是一個人跑到嘉州來的。
開始是一個人,他老婆是小學老師,現(xiàn)在也調(diào)到嘉州市區(qū)的學校了,我出了一點力。林晉化謙虛地解釋說。
我鄭重地點頭說,我完全贊同林局長的意見,如果有機會,我會重點向章局長推薦,當然啦,最后拿主意的還是章局長本人,林局長自己也要露露面,說個話。
林晉化幾乎是開心地笑了,他也許沒料到事情會如此順利,他一開口我就答應他的請求了。他說,謝謝王局長,徐福陽……
呯,呯,呯……
突然響起的敲門聲打斷了林晉化的話,他見好就收地站了起來,說,領導工作忙,我先告辭了。
我斷定門外的人是高宗明,我來到國土局的時候,他就已經(jīng)是辦公室主任,敲門一向是敲三下。我連忙挽留說,林局長只管坐,是高宗明,我叫他過來議一下下午的事,讓他在外頭等一會兒就是。
但是林晉化覺得目的已經(jīng)達到,擺手說,下午的事重要,我不多打攪了。
我也只得站起來,但林晉化往下一壓手,意思是不用送了。
林晉化出了門,進門的卻是辦公室的文書夏伊蔓,她在我辦公桌上放下一摞報紙就走了。我愣是沒反應過來,高宗明什么時候把他的敲門習慣傳宗接代下去啦?
林晉化來得早,我剛從食堂吃了早餐回到辦公室,他就找上門了。但在這個事上,我還真不能在章玉蘭面前替他說話,或者說替他的愛徒說話,因為我另有“受托”。而且由于“委托人”的顯赫身份,可以說是“重托”。
顯赫的委托人,就是下午我將要見面的市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彭慶元。我在組織部擔任辦公室主任的時候,彭慶元是分管辦公室的副部長,是我的頂頭上司。雖然我把主要精力用在“對付”白興平部長,但是該向彭慶元請示、匯報的,自然也不會落下。那時彭慶元還有一個虛職,正縣級組織員。我感覺得出來,他努力要把這個虛職弄成實的。果然,在白興平把我弄到國土局坐第二把交椅的第二年,原來的常務副部長去了政協(xié)做秘書長,彭慶元就順勢而上,做了常務。組織部常務副部長就是名正言順的正縣級。我第一時間打電話向他表示了祝賀。
白興平安排好了我的事不久,他自己的事也有著落了,卻不是他自己料想的那樣,回省農(nóng)業(yè)廳當廳長,而是就地當了嘉州市委專職副書記,還是個副廳級。白興平就地安排,就顯得三年前我執(zhí)意來到國土局是失算了。如果三年前我按照白興平最初提議的,去了金先縣任常委、組織部長,三年下來,只要白興平稍微動點心思,我基本上就會被提拔到金先縣的專職副書記。從實踐來看,縣、區(qū)的專職副書記比較容易就地安排為政府一把手。那么我夢寐以求的正縣級也就解決了。
而現(xiàn)在呢,在國土局這樣的大局里,我雖然名義上是二把手,但是說實在話,任何一個單位里,一把手的地位太顯赫了,所有的副職都顯得無足輕重,彼此之間也分不出高下。三年前我赴任國土局,白興平部長親自送我到任,不僅史無前例,恐怕也是后無來者。規(guī)格之高,已經(jīng)壞了官場“規(guī)矩”。像下午章玉蘭赴任,就是常務副部長彭慶元陪著來。
當時黃立武主持召開局黨組會議,專門研究班子分工問題。黃立武覺得我是白部長親自送過來的寶貝,所以會前擬訂的方案是準備讓我挑大梁的,相當一部分重要科室要劃到我名下分管。但是到了會上,其他副局長寸土不讓,黃立武也顯得無能為力了。最后幾位業(yè)務副局長只讓出了四個相對次要的科室,紀檢組長鄭偉寶讓出了辦公室,會議才算有了結果。
黃立武確定要走,新局長還沒有眉目的時候,我征求白興平副書記的意見。他說,國土局不是一般的局,要書記、市長點頭才行,你如果愿意去別的單位任一把手,我會留意,但也不一定會一步到位。他這么一說,我就知道希望不大,不要說我國土工作的資歷尚淺,二十年來,什么時候見過嘉州市國土局局長是從副局長中提拔的?他們可都是從別的單位一把手任上平調(diào)過來的。這叫做“以史為鑒”。
但馬上讓自己繳械投降,也不是我的風格。剛好有個部門領導召集的飯局,邀請的人里面有彭慶元和我。飯后,我邀請彭慶元去了一個朋友開的精致茶室。他告訴我,首先要明確大方向,即黃立武走了以后,新局長是從局里面考慮還是在全市范圍內(nèi)考慮,這一點組織部無權建議。只能等書記、市長交代下來是在局內(nèi)還是局外,組織部才能在相應的范圍內(nèi)組織考察。如果交代下來是在國土系統(tǒng)內(nèi)部,組織部就會全力向市委舉薦你,我相信白興平副書記也是這個意思。
我從去年底的市黨代會,到今年春的市“兩會”,開始是關注是否有新局長人選浮出水面,即我自己是否還有一絲希望。后來是關注我將與誰共事,即我漸漸“認命”了,繼續(xù)做“二把手”。直至在市“兩會”前夕最終確定章玉蘭過來。
我開始考慮白興平的建議,即離開國土局,到別的部門重新尋找機會。在國土局履職的幾年,別的沒有,就算是增添了一點資質(zhì)和經(jīng)驗吧。
我的屁股在大大的真皮椅子上面扭了扭,又幅度很小地伸了個懶腰,寬寬的椅背就夸張地來回晃動。以往我伏案閱讀很久的時候也是這么放松的,但今天不同,我腦子里除了胡思亂想,什么正經(jīng)事都還沒有考慮過。但是身體一動,我的思緒又回到了眼前,想到了剛剛離去的林晉化,也想到了彭慶元交代給我的重要任務。
上個月,省委書記在嘉州市視察。其時市“兩會”還沒有開,市人大常委會已經(jīng)任命黃立武為市人大“城鄉(xiāng)委”主任。他難得地一身兼了兩職,因為他的市國土局局長職務暫時還在。他的局長職務“免去”與新局長任命,市里決定放在隨后召開的市“兩會”上。有一個時間差。
省委書記一走,市委就召開了全市領導干部大會,傳達貫徹省委書記在嘉州市視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市直部門一把手自然參加,但是黃立武借口剛接手市人大“城鄉(xiāng)委”工作,忙得脫不開身,不肯去坐在寫著“國土局”牌子的位置上。我硬著頭皮坐到了那個顯擺的位置上。去了以后,我發(fā)現(xiàn)自己與彭慶元坐在一排,他前面的牌子上寫著“市委組織部”,他代表組織部。部長是市領導,坐在臺上。我與彭慶元中間隔著另外一個部門的領導。
散會后,彭慶元向我打招呼:中法同志,“主持”國土工作還順利吧?
我自然知道彭慶元是在開玩笑,顯然,他也聽說了黃立武在鬧情緒。我也半開玩笑說,“主持”工作很順利,市委什么時候把我轉(zhuǎn)正?
彭慶元安慰說,你還年輕,對了,金先縣委書記章玉蘭轉(zhuǎn)任嘉州市國土局局長,這一批人事名單,市委已正式提交給市人大,要在接下來的市“兩會”上過一下。
我說,從省管干部到市管干部,不是掉價了嗎?
彭慶元輕描淡寫地說,凡事都可以變通,你受組織部培養(yǎng)多年,誰規(guī)定省管干部就不可以暫時擔任嘉州市重要市直部門的一把手?
這么說,章玉蘭仍然是省管干部?我這個老“組織”,也有點吃不準了。
看我迷惑的樣子,彭慶元說,不管可以不可以,是還沒有明確。
我更加暈了。
彭慶元言歸正傳了,說,國土局是不是有個叫南光澤的秘書?
我點著頭,同時把耳朵豎了起來。南光澤和徐福陽一樣,目前也是市國土局辦公室里的普通秘書,而且南光澤資歷更淺,是前年才通過公務員考試招進來的。但他的學歷是全日制中文系碩士研究生,徐福陽和其他秘書好像都應該只是本科學歷。
彭慶元問道,聽說南光澤是全日制畢業(yè)出來的中文碩士,工作表現(xiàn)、工作能力怎么樣?。?/p>
彭慶元這句話本身很中性,沒有感情色彩,但是他在我面前把這個人提出來了,就不可能是“中性”的了。我肯定地說:南光澤是市國土局秘書中惟一的碩士生,而且還是科班出身,不像有些人是在職讀過來的,從將近兩年時間的工作表現(xiàn)來看,工作表現(xiàn)出色,工作能力出眾,當然,年輕人嘛,一定要給他磨練的機會。
彭慶元說,要給年輕人創(chuàng)造機會,這個很重要。
我故作神秘地說,彭部長,你知道南光澤寫的材料為什么那么快得到各位局領導的認可嗎?
彭慶元說,應該是文字功底深厚,又能夠自覺學習國土業(yè)務知識,兩者相結合,寫出的材料自然有血有肉。
我說,彭部長分析得精辟,但是南光澤還有一個絕招,恐怕不是彭部長能想象得到的。
哦?彭慶元好奇心上來了,問,寫材料主要靠積累嘛,還能有絕活?
我說,南光澤寫材料,不僅身體力行“性感”理論,而且還在其他秘書中大力宣揚,試圖發(fā)揚光大,所以風聲傳到了我耳朵里。
什么理論?彭慶元清楚地聽到了我的話,但顯然不能肯定自己聽到的內(nèi)容。
我回答說,南光澤主張,在領導的講話稿里要多寫“性”的東西,比如必要性、重要性、長期性、艱巨性、復雜性等等,也要多寫“感”的東西,比如使命感、責任感、危機感、緊迫感、榮譽感等等,這樣“性感”的材料不僅領導喜歡,而且念出來朗朗上口,臺下的人也喜歡聽啊。
彭慶元哈哈大笑。隨即抬手抹了一下嘴巴,把笑聲抹掉。他笑容可掬地說,怪才,歪才,旁門左道嘛,不過正好說明了他沒有被學校里的八股教條束縛住,既然是人才,中法同志你就要量體裁衣、量才而用。
我說,章玉蘭局長到任后,我會推薦南光澤擔任她的秘書。
彭慶元卻說,這可是你說的啊,我知道國土局的辦公室歸你分管,我不干涉國土局的內(nèi)政。
我說,但主意最終還得章玉蘭局長自己拿。
彭慶元馬上說,我明白,我明白,不能讓中法同志獨攬大權嘛。
彭慶元的用意是和尚頭上的虱子,尋求“雙保險”,他在外面用力(直接給章玉蘭打招呼),里面又有分管局領導極力推薦。章玉蘭想不用南光澤,還真的需要掂量掂量。
在這種情況下,林晉化或者說徐福陽,基本上已經(jīng)沒有機會了。
新局長還沒有到任呢,他們都已經(jīng)樂此不疲地活動開了。我突然很羨慕這些年輕人,朝氣蓬勃,有奮斗目標,身上有使不完的勁兒,他們的前途存在無數(shù)的可能性。而我呢,誰解我心頭愁苦?空有理想,卻不知何處著力。我攥緊了拳頭,卻不知砸向何方。再徘徊幾年,我所謂的年齡優(yōu)勢也將蕩然無存。更加可悲的是,此刻,我還得收拾起萬般凄涼的心境,強顏歡笑,帶領國土局其他班子成員和中層干部“迎娶”下午過門來的“新娘子”章玉蘭。
高宗明在我對面坐下,瞅了一眼我桌子上的煙缸。我就說,你想要抽煙就只管抽,我開窗戶就是了。我說著,就欠過半個身子,推開了一扇窗戶。
高宗明煙癮大,作為國土局的大內(nèi)總管,事雜且多,難免勞心苦力,抽煙也許可以舒緩他疲憊的神經(jīng)。我不抽煙,但我辦公桌上和茶幾上也各擺著一個煙缸,就是為客人準備的。高宗明卻不領受我的好意,咽了一下口水,說,謝謝領導,我熬不住了再抽。
我突然很想抽煙,說,給我來一支。
高宗明明顯地吃了一驚,隨即善解人意地說,是啊,是啊,王局好學,什么都要學一點。
我接過了高宗明遞過來的煙,并任由他幫我點上。高宗明自然樂得陪我來一支。
香煙有點辣口,我喉嚨里還有點癢。我開始憋著,但還是嗆口,連連咳嗽。待氣理順了,我苦笑說,好的壞的都要學一點。
高宗明基本上不在我辦公室里抽煙。我知道那多半是我們之間存在“距離”的緣故。我分管他三年,也曾試圖與他建立起親密無間的關系,但我伸出的觸角神經(jīng)末梢反饋過來的信息是,這個事情有難度。按照時下的一個說法,高宗明與我尿不到一個壺里去。所以,他一般是寧可在自己的辦公室里先抽足了煙再過來。
高宗明意味深長地說,剛才林晉化副局長來過啦……
他這話說得平平淡淡,我甚至搞不清楚這是一句陳述句還是疑問句。我就說,來過了,說了一下下午的事。
趁他還沒有答話,我撇開話題說,夏伊蔓傳承了你的優(yōu)良傳統(tǒng)。
什么?高宗明一時回不過神來。
我說,剛才她送報紙過來,聽敲門聲,我還以為是你。
高宗明略微有些尷尬,訕笑著說,凈不學好的,偏學這個。
我說,好的做法就值得推廣,你不要謙虛。我舉了一下手里的煙,自以為俏皮地說,比如抽煙。
高宗明故作夸張地哈哈大笑,卻掃了一眼堆滿我半張桌子的各式文件資料,無話找話地說,我國政府就是一個文件政府,哪天沒有紅頭文件出臺過?我看國土部今年的文件已經(jīng)編到了兩百多號……
好了,好了,我打斷他說,我們的章局長要到任了,昨天下午快下班時小韓打電話來,說今天下午彭部長和他要送章局長到國土局赴任,他們要先送發(fā)改委的主任赴任,到我們這里大概三點半左右,不會超過四點。
高宗明自然知道我所說的“小韓”,就是組織部干部一科的科長韓招遠。高宗明說,昨天下午我接了你的電話,已經(jīng)通知各位副局長,上午一上班,馬上群發(fā)短信通知中層干部們了。
我說,小事情你安排就是了。
那我們這邊會務怎么安排,韓科長有沒有具體指示?
我說,你問的問題我也問過小韓,這小子滑溜得很,反問我國土局怎么安排他怎么知道,你看,你看,我離開組織部也還沒幾天。
如果我說得沒錯的話,高宗明說,王局您離開組織部的時候,韓招遠,不,韓科長還是干部一科的科員吧?人走茶涼啊。
我本是在高宗明面前擺譜,表明我是“老組織”了,也順便表揚韓招遠,僅用了三年多時間就從科員上到副科長,再上到科長。不料反被高宗明諷刺了一把。
我輕輕地敲了一下桌子說,我們研究一下這個會怎么安排。
把戴科長喚過來吧,高宗明出主意說,他有經(jīng)驗。
戴九江是人事教育科科長。我覺得找不找他商量這個事都說得過去。找他的理由是,他這個科長與“人事”沾點邊;不找他的理由是,他這個科長僅與國土局里面的“人事”有關,管不到局領導。僅僅會務安排,辦公室就夠了。我就說,我看沒必要,我們議一下就可以了。
高宗明愣了一下,隨即醒悟,如果把戴九江叫過來,那么也要把分管人教科的紀檢組長鄭偉寶叫過來。而兩位局領導坐一起商量事情,加上兩位科長(主任),一般總得搞一個小會議室。如果以我的名義直接把鄭偉寶招到我的辦公室,我是不是有把自己當成一把手的嫌疑?
那黃局長那邊?高宗明試探道。
這個小韓倒是說了,黃局長他們會通知的。
高宗明明白了,也就是說,組織部會通知黃立武參加這個會。這邊會怎么安排,已經(jīng)和他沒有關系。
高宗明裝作小心翼翼,實則是以不容置疑的語氣說,按照慣例,歷屆局長的宣布任命,我們局里基本上是局領導班子與中層正職、副職參加,但是有一次局長過來,中層也只有正職參加。
我說,這次中層副職也參加。
高宗明說,那就1號會議室?
國土局科室多,中層干部也多,加上局領導,加上下午的客人,那就是五十來人的規(guī)模,那就只能放國土局最大的會議室,也就是1號會議室。
我說,就1號。
我覺得也就是1號,高宗明表示贊同說,昨天下午我和各位局領導說的就是1號。
我表揚了他一句,不錯,我們想到一處了。
那會場怎么擺,是座談式還是主席臺式?
我覺得高宗明簡直弱智,如果他不是故意這樣說。我懶得計較,說,領導坐臺上,臺上擺四個人的人名牌:彭部長、韓科長、黃局長、章局長,其他人我看就不要了,你覺得呢?
高宗明說,除了黃局長、章局長,其他局領導都坐下面嗎?
高宗明的意思是,他也覺得其他局領導應該坐下面,但如果其他局領導里面有誰心里不爽呢?而現(xiàn)在如果是我拿的主意,就不關他的事了。
我想想還是不放心,問道:你準備怎么擺四位領導的牌子?
我遞給他一張紙與一支筆。
高宗明負責安排過國土部、省國土廳領導的會務接待,那可不是一次兩次了,次數(shù)連他自己都記不上來了。至于人名牌怎么擺,那一套規(guī)則他應該早就諳熟于心。但是前面的事下來,我覺得還是一并都擺明了講比較好,免得萬一出錯,他又故意裝弱智。
高宗明抓起筆迅疾地寫下四個字,遞過來說:王局,你看這樣行不行?
我看著紙,按照字從左到右的順序念過去是:黃、彭、章、韓。
四位領導是面向大家坐的吧?我作了個手勢,合攏的雙手向兩邊分開。
是的。高宗明肯定地回答。
那就是說,黃坐在彭的右邊,章坐在彭的左邊?
是的,高宗明還是斬釘截鐵地回答。他還是弄不明白我要說什么。
你是真不明白還是假裝糊涂?我盯著高宗明的眼睛,認真地問。
高宗明搖頭。
我不與他兜圈子了,直白地問,黃局長大還是章局長大?
高宗明不明其意,只得含糊地說,一樣大,都是正縣級。
那國土局這么多副局長,開會都擠在一張椅子上嗎,總有個先來后到是不是?
高宗明一下子開竅了,連忙說,王局,我錯了,左邊為大,應該是黃局長。
高宗明以檢討的語氣說道,王局,真是對不起,本來我以為章局長是今天的主角,應該坐在彭部長的左邊,你看,原來次序是章局長坐在彭部長與韓科長的中間,體現(xiàn)著組織部對新任領導干部的呵護和信任,而黃局長只是個配角,現(xiàn)在看來不對啊,今天真正的主角應該是黃局長。
你又錯了,我和顏悅色地開導道,今天的主角當然還是章局長,但你想,既然大家都知道她是主角了,她有必要非把自己突出在主角的位置上嗎?而黃局長呢,在任免文件宣讀之前,他還是主角,你說彭部長是先坐下來再宣讀文件呢,還是先站著宣讀完文件再坐下來?
我又說,黃局長畢竟是最后一次坐在國土局的會議室里了,你覺得呢?
是的,是的,高宗明點頭說,謝幕演出。
我目送著高宗明出了辦公室,突然就覺得自己獲得了某種解脫,推開椅子站了起來,雙手撐過頭頂,伸了個愜意的懶腰,還左右扭擺了幾下身子。目光不經(jīng)意間就斜到了樓前的院子里,公務員們正三五成群地往食堂的方向走去。食堂在辦公樓前面的一座兩層矮樓里的二樓,一樓是醫(yī)務室和乒乓球室。公務員們?nèi)ナ程靡┻^院子,上一段樓梯。
我沒有胃口,但是我不能不吃飯,以免下午坐在會場里肚子里像貓撓癢一樣。被人看見了,還以為我對沒有當上一把手鬧情緒呢。那不好。我告誡自己,我真的沒有鬧情緒。
飯點一到,這些公務員們就急哄哄地奔赴食堂。我平時有事沒事都拖上半小時,也就是就餐時間快結束的時候去食堂。我發(fā)現(xiàn)所有的局領導在這一點上都非常自覺,以體現(xiàn)自己的日理萬機。其實誰心里都明白,哪有那么多的事。不過,局領導去得遲,不用擔心沒有飯菜,食堂里會專門為我們留著。有一次出了點事,一個沒有任何職位的干部因外出辦公事,回來過了飯點,看見食堂里還有幾個盛滿飯菜的托盤,但是服務員不給,大鬧了一場。他明知道這是給日理萬機的局領導們留著的,還在食堂里指桑罵槐,真是不地道,也難怪他提不起來。當然,鬧就鬧了,局黨組也不會拿這個干部怎么樣,領導肚子里能撐船。
我不僅要正常吃中飯,我還突然決定,要一改往日的作風,現(xiàn)在,立刻,馬上去食堂吃飯。我要給同事們一個信號,我,“雙副”王中法,不僅沒有鬧情緒,而且胃口還很好。
我感覺自己是飄到了食堂。一路上,我一反常態(tài)主動和眾多的下屬打招呼,弄得很多人一臉的莫名其妙。招呼打是打了,到了食堂,我已經(jīng)想不起來一路上都和誰打過招呼了。只記得,有一個科長平時喜歡開玩笑的,大概是詫異于我今天“提早”到食堂吃飯,竟然歡呼雀躍道,歡迎領導親自到食堂用餐,今天的食堂高朋滿座蓬蓽生輝。
食堂就餐區(qū)有一張圓桌,是給局領導們用的,其余的都是長方形桌子。我打菜的時候考慮,今天能不能“混”到普通干部里吃一次,以體現(xiàn)我的平易近人,或者說是和群眾打成一片。但是我手里端著托盤,從取菜窗口轉(zhuǎn)身,面對一眾“吃客”的時候,發(fā)現(xiàn)沒有一個人朝我微笑,或者有任何和我打招呼的企圖,更加沒有人舉手相邀我坐到他們中間去。我的心涼了半截,乖乖地去坐那張惟一的圓桌。目前還只有我一個人。
我今天的胃口果然好,很快把托盤里的菜吃光了。自始至終我總覺得今天的菜和平時有點不一樣,但是我沒有細想,只管吃,吃,吃。及至我拿著空托盤起身的時候,才突然想起來還沒有去打飯。我恨不得自己化成一陣煙從窗口飄走。因為我想起剛才為何周邊那么多詫異的目光。這些目光的主人有的是要找桌子坐下來吃飯,有的是吃好了飯要回去,他們都要路過我邊上的通道。
我得慶幸我來得早,圓桌上還只有我一人就餐。但是反過來說,如果一開始圓桌上就有人提醒我,我忘記打飯了,我也就不用招致后面那么多的目光,這是些類似于看精神病人的目光。
我不好意思再去窗口要飯,此時再去,我顏面已經(jīng)蕩然無存,與街面上的“要飯”已經(jīng)沒有區(qū)別。別的不說,還得遭受在窗口給干部們盛菜打飯的“叔叔阿姨們”的嘲笑,雖然他們不會當面爆笑。
我干脆裝作什么都不知道,把托盤送去傳送帶上,半饑不飽地從食堂灰溜溜地出來了。我下樓梯的時候,習慣性地一拍口袋,口袋空空,我意識到手機落桌子上了。我不知啥時養(yǎng)成的習慣,吃飯、開會的時候都把手機擺在眼前的桌面上。手機在視線之內(nèi),我才有一種安全感。我只能折身回去拿手機,飯可以不吃,手機不能不拿回來。
手機還在桌子上。我倒也沒多少欣喜,因為我相信不會丟,所以本來也沒有多少驚慌。這是在單位食堂里,不是在外面的快餐店里。我怕在這個短暫的幾分鐘里,有人聯(lián)系過我,不管是電話還是微信。于是我邊走邊查看手機。這個年代,沒有幾個人不是低頭族了。低頭族又能怎么樣呢,不要走著走著走到河里去就是了。我真不是胡說八道,前個月,嘉州電視臺晚間新聞里播出一個新聞,配視頻畫面。金先縣一個年輕女子邊走路邊低頭玩手機,她走在河邊的一條水泥路上,可能是她眼角的余光幫助她成功地避開了一棵突然出現(xiàn)在她面前的榕樹,但是她扭轉(zhuǎn)身子的時候方向搞錯了,身子蹦跳著朝岸邊晃蕩而去,那姿勢從后面看就像是一只跳舞的天鵝。然后她一腳踩空,雙手在空中胡亂揮舞的同時,手機也高高地飛了出去……主播說,由于當時岸上有人,年輕女子很快被人救了起來,但是蘋果手機在河里泡壞了。主播提醒觀眾朋友們,走路不玩手機,玩手機不要走路……
當我意識到自己一腳踩空的時候,我腦子里轉(zhuǎn)過的第一個念頭是抓住樓梯的扶手。我走在樓梯靠右一側(cè),不巧的是,我的右手剛好拿著手機,是的,也是害人的蘋果。于是我遲疑了一下,因為我考慮著是先把手機交給左手,還是拿著手機的右手直接去抓在可抓距離之內(nèi)的樓梯扶手,如果是后者,手機勢必會像磚頭一樣被我拍在堅硬的樓梯扶手上,或者在我的手掌心拍上樓梯扶手之前,手機已經(jīng)像我在電視里看到的那樣,從女子的,不,從我的手里高高地飛了出去……
最終的結果是,我像一個皮球那樣從樓梯上骨碌碌地滾下來。我可以負責任地說,我的腦子沒有被撞壞,而且身上暫時也沒有哪里疼痛,更加沒有見血。我只是想要站起來的時候,感覺膝蓋有點酸酸的,剛剛直起來的身子又不由自主地矮了下去。
兩位我不大認識的干部——也許是認識的,是我腦子撞壞了,一時沒有認出他們;但是他們肯定認識我,恭敬地叫喚著“王局”——一左一右攙扶著我去醫(yī)務室。卻吃了個閉門羹,醫(yī)務室的門被鎖了。不過才過了一兩分鐘,醫(yī)務室值班的醫(yī)生就從食堂被人喚了回來。
我的褲子被捋起,發(fā)現(xiàn)一只膝蓋被撞烏青了。醫(yī)生吩咐人去食堂拿冰塊給我冷敷。醫(yī)生試探地按我的背的時候,我的脊柱一陣鉆心地痛,冷汗也冒了出來。醫(yī)生緊張了,向我解釋說,王局,我平時主要看內(nèi)科,我建議我們立即去大醫(yī)院拍片檢查。我立即否決說,下午新局長過來,我怎能走得開?
嘴上這么說,我心里卻是欣喜,也許不用出席下午的“迎新會”了,而且理由充分。但我隨即又想,不懷好意的人會說我使“苦肉計”,故意讓新來的一把手難堪。那么我該強撐著病體出席迎新會?問題是,如果我這樣做了,又有人會說閑話,說王中法摔成那樣了,還舍不得放棄出現(xiàn)在場面上,是不是惟恐天下人遺忘他???他還真的把自己當一把手了,好像地球離開了他就會停止轉(zhuǎn)動一樣……
我雖然否決了醫(yī)生的建議,但是態(tài)度并不堅決,醫(yī)生再次建議我立即去大醫(yī)院。邊上的人看我痛苦模樣,也紛紛附和。我覺得應該要給高宗明打個電話,也許他還不知道我“出事”了。這時候,我意識到我的手機又丟了,至于是不是像電視里那個女的那樣,手機從她的手里高高地飛出去,我就不得而知了。
但是奇妙的事發(fā)生了,就像我的心靈感應一樣,高宗明的腦袋從人群后面冒了出來,隨即他的手也冒了出來,他高舉著的手里握著一部手機。
高宗明擠到了我的跟前,半蹲著身子,把手機遞給我,又關切地問,王局沒傷著身子吧?醫(yī)生!醫(yī)生自然認識高宗明,醫(yī)務室的后勤保障就是由辦公室負責。醫(yī)生也蹲下身子,說,高主任,我建議王局立即去大醫(yī)院檢查,我問了目擊者,王局是背部先著地的。
好像是呼應醫(yī)生的話,我的背部又是一陣劇痛。我不由得皺緊了眉頭。高宗明看在眼里,滿臉關切,果斷地說,立即去醫(yī)院,醫(yī)生你照顧著王局,坐我的車。醫(yī)生說,要不要叫救護車?我正要制止,高宗明卻像我那肚子里的蛔蟲,說道,不用,王局要低調(diào),救護車呼嘯著開進國土大院,叫下午的新局長怎么想?
高宗明說話的時候微微斜視著我,明察秋毫的我捕捉到了他嘴角邊的一絲嘲諷,對他的話形成了一道注解。本來他只要告訴醫(yī)生不用叫救護車即可,卻節(jié)外生枝地把下午的新局長扯了進來。擠在醫(yī)務室里我認識或者不認識的十幾號人馬,或許還聽出了更深層次的意味:哦,做不了一把手的雙副,是要給新來的一把手制造血光之災……
我背部的疼痛更加劇烈了,像是有人拿錐子在鉆我的脊椎,并且深入骨髓……
責任編輯:劉照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