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志軍,王守云,溫井奎,焦秀娟,楊麗敏,房雷,劉加群,齊麗韞
(秦皇島市第三醫(yī)院中西醫(yī)肝病科,河北 秦皇島 066000)
中藥灌腸聯(lián)合門冬氨酸鳥氨酸治療肝性腦病臨床分析
趙志軍,王守云*,溫井奎,焦秀娟,楊麗敏,房雷,劉加群,齊麗韞
(秦皇島市第三醫(yī)院中西醫(yī)肝病科,河北 秦皇島 066000)
目的:探討分析中藥灌腸聯(lián)合門冬氨酸鳥氨酸治療肝性腦病的臨床療效。方法:從我院收治的肝性腦病患者中選取98例作為研究對象,并隨機分為對照組與治療組各49例,兩組均給予相同的內科綜合治療,再給予對照組患者門冬氨酸鳥氨酸治療,而治療組則在此基礎上再加用中藥灌腸,比較兩組的臨床療效。結果:治療后,兩組血氨水平均明顯下降,且治療組下降趨勢更明顯,差異顯著(P<0.01)。治療組患者清醒時間明顯快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1)。治療組臨床效果總有效率高達91.84%,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3.47%,差異比較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中藥灌腸聯(lián)合門冬氨酸鳥氨酸治療肝性腦病,有利于穩(wěn)定患者血氨水平,縮短患者清醒時間,延長患者生存期,充分顯示了中西醫(yī)結合優(yōu)勢,造福大眾,值得推廣。
中藥灌腸;肝性腦病;門冬氨酸鳥氨酸;臨床觀察
肝性腦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HE)[1]是重癥肝炎的主要并發(fā)癥,多以代謝紊亂、中樞神經功能失調、意識障礙、行為失常為主要的臨床表現(xiàn),部分患者還伴有抽搐、休克等病理反射,若不及時處理,進展嚴重,甚至危及生命。目前,尚無特性療法治療肝性腦病,臨床上主要依賴于“綜合療法”[2],即限制蛋白攝入、保肝、糾正氨基酸失衡,糾正水、電解質失衡及酸堿代謝紊亂等措施。鑒于此,為了進一步提高肝性腦病的臨床治療效果,本研究擬采用“中藥灌腸+門冬氨酸鳥氨酸”聯(lián)合治療肝性腦病,取得了滿意效果。詳情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13年2月—2016年2月期間,從我院收治的肝性腦病患者中選取98例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對照設計,按入組的先后順序以1:1比例將入選的98例病例分成對照組和治療組,每組各49例。對照組:男27例,女22例;年齡20~60歲,平均年齡(40.52±4.81)歲;肝性腦病Ⅰ級12例,Ⅱ級19例,Ⅲ級10例,Ⅳ級8例。治療組:男25例,女16例;年齡18~60歲,平均年齡(40.52±4.74)歲;肝性腦?、窦?5例,Ⅱ級16例,Ⅲ級12例,Ⅳ級6例。并且,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臨床可比性。
1.2 入選及排除標準
入選標準:(1)臨床確診肝硬化并發(fā)C型肝性腦病的患者;(2)診斷標準參照《內科學》第7版肝性腦病診斷標準[3-4];(3)年齡在18~60歲,性別不限;(4)有引起肝性腦病的誘因,如感染、藥物、消化道出血、缺氧、低血容量、低鉀、堿中毒、高蛋白飲食、便秘等;(5)嚴重的肝病的癥狀體征和或門體靜脈側支循環(huán);(6)有肝性腦病各期的臨床表現(xiàn),伴或不伴撲翼樣震顫。排除標準:(1)不符合以上入選標準者;(2)妊娠或哺乳者;(3)合并有嚴重的心腦血管、肝腎功不全者;(4)認知障礙,或無法正常交流者;(5)參與了其他項目研究者;(6)拒絕參與本次研究者。
1.3 治療方法
1.3.1 對照組
積極給予內科綜合治療,主要包括祛除誘因、限制蛋白攝入、保肝、糾正氨基酸失衡,糾正水、電解質失衡及酸堿代謝紊亂等。再給予本組49例肝性腦病患者門冬氨酸鳥氨酸(商品名稱:瑞甘;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60632;生產單位:武漢啟瑞藥業(yè)有限公司)治療,方法:10.0 g門冬氨酸鳥氨酸兌入5%葡萄糖250 mL靜點,1次/d。
1.3.2 治療組
在上述治療的基礎上,再給予本組49例肝性腦病患者加用中藥灌腸治療,方法:中藥選用我院自制的“芪黃灌腸液”,溫水沖化取汁100 mL保留灌腸(讓藥物在患者腸內盡量保持1 h以上),1次/d,4 d為1療程。芪黃灌腸液方劑組成:大黃20 g,黃芪20 g,烏梅10 g,赤芍20 g,枳實10 g,厚樸6 g。
1.4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氨變化及患者清醒時間等。血氨檢查[5]:檢測治療前后靜脈血氨變化,血氨正常值為<47 μmol/L,治療前、治療后6 h、12 h、24 h、48 h監(jiān)測血氨變化。
1.5 臨床效果
根據(jù)觀察指標評價其臨床效果,評價標準為[6]:痊愈(患者完全清醒,無性格、思維、行為異常,無撲翼樣震顫,達到0級);顯效(肝性腦病分期進步2級,但未達到0級);有效(肝性腦病分期進步1級,但未達到0級);無效(肝性腦病分期無進步,甚至退級,病情惡化加重,或治療期間死亡)。總有效率=(痊愈+顯效+有效)/總人數(shù)×100%。
1.6 統(tǒng)計學方法
2.1 兩組治療前后血氨變化及患者清醒時間比較
治療前,兩組血氨水平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血氨水平均明顯下降,且治療組下降趨勢更明顯,差異顯著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并且,治療組患者清醒時間明顯快于對照組,差異顯著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詳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血氨變化及患者清醒時間比較(例數(shù)±s)
2.2 兩組患者臨床效果比較
治療組臨床效果總有效率高達91.84%,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3.47%,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臨床效果比較[例(%)]
在我國傳統(tǒng)醫(yī)學中,無“肝性腦病”的專屬病名,但可將其歸屬中醫(yī)“肝厥”“昏迷”“急黃”等范疇[7]。中醫(yī)認為,本病常因肝病遷延不愈,邪熱疫毒,傷及陰液,以致虛風內動;或因木旺克土,肝氣犯脾,脾胃虛弱,聚痰生濕,痰濁上蒙清竅,以致神昏不識而致病,故肝性腦病的病位于肝、腦,與肝、腎、腦、脾、胃等重要臟器有關,基本病機為“邪實正虛、肝腎陰竭”[8-9]。因此,當遵循“解毒涼血通腑,給邪以出路”的治則[10]。
近年來,隨著中醫(yī)“辨證學”的不斷推廣,中藥界也開始運用流行病學的研究方法評價中藥治療疾病的效果,由此出現(xiàn)了大量隨機對照設計試驗評價中藥灌腸治療肝性腦病的效果[11-13]?;诖?,本研究將采用中西醫(yī)結合的方式,在肝性腦病常規(guī)內科綜合治療的基礎上,加用“中藥灌腸+門冬氨酸鳥氨酸”聯(lián)合治療,并與單純“門冬氨酸鳥氨酸”的臨床效果進行對比分析。結果發(fā)現(xiàn),中藥灌腸聯(lián)合門冬氨酸鳥氨酸治療肝性腦病,確實能夠取得較好的療效。據(jù)表1顯示:治療組治療6 h后,患者的血氨水平明顯下降,且下降程度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1);并且,治療組患者的清醒時間明顯快于對照組(P<0.05)。據(jù)表2顯示:療程結束后,治療組的臨床效果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比較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與相關報道具有一致性[14-15]。
由此可見,將傳統(tǒng)中醫(yī)藥與現(xiàn)代藥理有機地統(tǒng)一起來,其配伍簡練、合理,不僅改變腸道堿性環(huán)境減少血氨產生,抑制活躍的腸道異常菌群,而且能促進腸道蠕動,排泄有害物質,從而有效的提高了肝性腦病的臨床治療效果,利于患者預后。
當然,本研究尚有些許不足之處,如橫斷面研究、樣本量較小、遠期生存質量等,故尚需權威研究機構在未來的大樣本、多中心、前瞻性研究中進一步探索分析。
[1] Shawcross, Debbie L..Is it time to target gut dysbiosis and immune dysfunction in the therapy of hepatic encephalopathy?[J].Expert review of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2015,9(5):539-542.
[2] 蔡越飛,馬燕華,王有枝,等.門冬氨酸鳥氨酸聯(lián)合乳果糖對改良經皮經肝穿刺改良式肝內門體靜脈分流術后肝性腦病預防和治療效果的臨床觀察[J].中國醫(yī)師進修雜志,2013,36(26):9-11.
[3] 陸再英,鐘南山.內科學[M].7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374.
[4] 中華醫(y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中華醫(yī)學會肝病學分會.中國肝性腦病診治共識意見(2013年,重慶)[J].中華肝臟病雜志,2013,21(9):641-651.
[5] 郭芳,譚詩云,吳鵬波,等.門冬氨酸鳥氨酸聯(lián)合納洛酮治療肝性腦病臨床療效的Meta分析[J].醫(yī)學綜述,2016,22(6):1165-1170,1171.
[6] Amodio P.,Bemeur C.,Butterworth R. et al.The nutritional management of hepatic encephalopathy in patients with cirrhosis: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hepatic encephalopathy and nitrogen metabolism consensus[J].Hepatology: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Liver Diseases,2013,58(1):325-336.
[7] 盛吉芳.肝性腦病診治[C]//中華醫(yī)學會第十六次全國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學術會議論文集.昆明:中華醫(y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中華醫(yī)學會肝病學分會,2013:9-11.
[8] 周澤文,鐘曉妮,周寶勇,等.門冬氨酸鳥氨酸聯(lián)合納洛酮對肝性腦病患者認知功能和預后及其神經肽類水平的影響[J].中華肝臟病雜志,2013,21(5):385-388.
[9] 劉國梁,徐靜,賴鑫,等.門冬氨酸鳥氨酸聯(lián)合納洛酮對肝性腦病患者肝功能、認知功能、血氨及β-內啡肽水平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5,19(17):41-44.
[10] 苑林.門冬氨酸鳥氨酸聯(lián)合納洛酮治療急性肝性腦病的臨床療效觀察[J].胃腸病學和肝病學雜志,2014,23(7):825-827.
[11] 肖政,尹雄章,黃澤中,等.門冬氨酸鳥氨酸聯(lián)合乳果糖治療肝性腦病30例[J].醫(yī)藥導報,2013,32(5):623-625.
[12] 劉志娟,馬剡芳,張海霞,等.醒腦靜聯(lián)合門冬氨酸鳥氨酸治療肝性腦病療效分析[J].臨床薈萃,2013,28(12):1415-1417.
[13] 萬運方,王紅玲.門冬氨酸鳥氨酸聯(lián)合納洛酮治療急性肝性腦病的臨床療效[J].武漢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5,36(1):129-131.
[14] 趙志軍,溫井奎,王守云,等.中藥灌腸聯(lián)合門冬氨酸鳥氨酸治療肝性腦病的療效觀察[J].中醫(yī)藥導報,2015,21(24):77-79.
[15] 吳永斌,王修鋒,張艷,等.中藥灌腸聯(lián)合注射用門冬氨酸鳥氨酸治療肝性腦病60例臨床觀察[J].河北中醫(yī),2016,38(3):397-399.
2016-11-20
2017-01-11
趙志軍(1973-),女,主治醫(yī)師,研究方向:主要從事中西醫(yī)結合肝病的研究。
*通訊作者:王守云(1965-),女,主任中醫(yī)師,研究方向:中醫(yī)臨床。
R575.3
B
1002-2392(2017)02-008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