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夔
摘要:我國全面推開“營改增”政策,有些建筑施工企業(yè)因無法合理的預估進項稅額導致施工企業(yè)實際稅負的增減,直接影響到工程造價。文章分析了“營改增”對政府投資建設項目工程造價的影響,并提出了相應的應對策略。
關鍵詞:“營改增”;政府投資項目;工程造價;影響;對策
“營改增”是在我國經濟發(fā)展新形勢下,原有稅收制度已經不能夠適合現(xiàn)階段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國家做出的重要財稅決策。建筑業(yè)實施“營改增”后避免了重復納稅的問題,有利于產業(yè)結構的優(yōu)化升級,但同時對工程造價也產生了很多影響,相關企業(yè)必須積極采取有效對策,加強對工程造價的管理和控制,提高財務管理水平,促進建筑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一、“營改增”概述
“營改增”就是將企業(yè)應繳納的營業(yè)稅改為增值稅。營業(yè)稅是對營業(yè)額全額征稅,稱為價內稅;增值稅對當期增值額進行征稅,稱為價外稅。“營改增”政策的實施主要是避免各行業(yè)重復繳稅,減輕企業(yè)稅收負擔,是完善我國稅制的重要措施,有利于經濟發(fā)展方式的改變?!盃I改增”有利于經濟結構的調整和發(fā)展方式的轉變,有利于產業(yè)結構的優(yōu)化。
政府投資項目是政府使用財政性資金所進行的固定資產投資建設項目,一般多為基礎性、公益性建設項目。政府投資項目主體政府部門既不是增值稅一般納稅人,也沒有進項稅抵扣的需要,表面看“營改增”與政府投資項目主體沒有任何關系。實際上政府投資項目通過施工企業(yè)承擔,而施工企業(yè)受“營改增”影響導致稅負的增加或減少將影響到政府投資項目工程造價控制。
二、“營改增”對政府投資項目工程造價的影響
(一)對工程造價概預算編制的影響
概預算管理是政府投資項目工程造價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關系到工程招標報價的合理性,對于政府投資主體決策項目工程實施發(fā)揮著重要作用。“營改增”實施前,概預算工程造價在工程量計價清單體系下估算起來十分簡單,且營業(yè)稅是價內稅,征收稅率固定,概預算工程量是重點。“營改增”后,因為增值稅是價外稅,概預算編制要從增值稅銷項稅額、工程造價兩個方面進行預算編制,體現(xiàn)增值稅“價稅分離”模式。概預算重點將是工程量和增值稅額進項稅的取得。稅額的不確定性直接導致概預算工程造價的合理性,而且也成為“營改增”后工程造價概預算的難點。
(二)對招投標價趨于合理性的影響
合理的概預算工程造價將作為項目決策的重要指標,直接影響項目工程招標報價的制定,它也將成為選擇項目建設承接主體的重要依據(jù)。招標價定的太低沒有承接主體,招標價定的太高,影響納稅人的利益政府投資浪費。因投標企業(yè)良莠不齊,在實際工程施工過程中進項稅額何時取得,取得多少受承接主體規(guī)模,企業(yè)和財務管理模式、精細化程度等多方面影響,招投標價如果不考慮稅金的不確定因素一味的選擇最底投標價法,綜合評估法,將出現(xiàn)中標企業(yè)施工過程中因實際稅負過高擠占利潤空間超過施工企業(yè)可承受范圍,施工企業(yè)最終會將稅負風險轉移。比如:和政府投資主體談判互相分擔稅負,增加投資總造價;選用成本較低的材料維持最低利潤額,導致豆腐渣工程增加;施工企業(yè)因資金鏈斷裂導致直接棄投形成爛尾樓工程。
(三)對稅負的影響
為適應建筑業(yè)“營改增”的需要,住建部2016年2月19日發(fā)布了建辦標[2016]4號通知。通知“營改增”后工程造價可按以下公式計算:
工程造價=稅前工程造價*(1+11%),其中,11%為建筑業(yè)擬征增值稅稅率。
稅前工程造價=人工費+材料費+施工機具使用費+企業(yè)管理費+利潤+規(guī)費 (各費用項目均以不包含增值稅可抵扣進項稅額的價格計算,相應計價依據(jù)按上述方法調整)。
例如:按照新的計價公式,對同一政府投資建設項目工程造價概預算基于“營改增”前后同等條件下進行比較。
營業(yè)稅下稅前工程造價(20602789.54)-增值稅下稅前工程造價(18932144.9)=1670644.64元。占增值稅銷項稅額的比例為1670644.64/2082535.94=80.2%。即在本案例中工程只有承包方取得增值稅專用發(fā)票的額度占到整個工程實際進項額度的(80.2%)時,承包方在增值稅下取得的工程款與原營業(yè)稅下取得的工程款持平,保持“營改增”前后稅負一致。
(四)對政府投資建設項目決算審計的影響
政府投資建設項目超計劃投資現(xiàn)象比較嚴重。不少項目“概算超估算、預算超概算、決算超預算”工期一再推遲,工程款項支付不及時。在“營改增”前工程造價決算審計主要對工程變更量在原合同價的基礎上審計,“營改增”后這部分審計不會有太大變化,有變化的是由于政府各種原因和審計決算不能及時出報告導致工程款支付不及時墊付的稅金成本由誰來負擔,以及施工企業(yè)不能取得合理平衡點稅負進項稅抵扣專票而增加的工程造價成本由誰來負擔,負擔多少。
三、應對策略
(一)加強相關工作人員學習培訓
人才是各項政策有效實施的有力保障,政府部門要對相關工作人員及領導進行“營改增”知識集中培訓,宣講政策要點。提高政府部門對工程造價數(shù)據(jù)的準確把握和控制,提高工程造價信息的準確性。相關人員要從思想上高度重視,“營改增”稅制改革不僅是企業(yè)的事情,政府部門即是政策的設計者,也是政策的使用者。
(二)注重合同簽訂細節(jié),提前做好稅收籌劃
任何稅收籌劃都應該以形式和實質的合法性為前提。合同是整個項目施工過程中對工程造價最重要的法律依據(jù),也是稅收籌劃的合法體現(xiàn)。相比營業(yè)稅,增值稅計征環(huán)環(huán)相扣,管控嚴格,對企業(yè)管理水平及內控水平要求較高,合理選擇承接主體和合同規(guī)范化管理較為明顯。
“營改增”后建筑業(yè)的納稅地點為機構所在地并開據(jù)發(fā)票,在施工所在地預繳一部分增值稅,附加稅在施工所在地交納;與營業(yè)稅在施工所在地繳稅,地稅代開發(fā)票相比會減少施工地財政收入,政府簽訂合同時考慮要求承接主體在當?shù)爻闪⒎ǘC構合法增加本地財政收入。此外,政府投資項目通常需承接企業(yè)墊付資金,而企業(yè)墊付資金多為銀行貸款,其利息費用巨大且不能取得增值稅專票將直接導致工程成本增加;企業(yè)資金短缺還將導致無法取得材料等正常的可抵扣進項稅增票,所以合同中約定合理的付款方式既能解決施工企業(yè)合理有效分配資金,又能減少因賒欠材料款而沒有進項稅發(fā)票情況。
(三)創(chuàng)新政府投資項目審計制度
由于政府投資的無償性,項目管理主體一般都會想盡一切辦法爭取投資,不斷地增加工程預算,最大限度地獲取財政資金,為自己單位謀取利益,從而造成政府投資得不到有效控制,政府投資項目審計制度就顯得尤為重要。目前開展的政府投資項目審計大多是事后的靜態(tài)審計,所起的作用不夠全面,主要起揭露和監(jiān)督作用,對建設過程中已經造成的損失浪費,只能是“秋后算賬”。 工程投資是動態(tài)的,它隨著政策的變化、國家規(guī)范標準的提高,工程概算隨之調整。有些超概算因素是合理的,有些概算是不合理的,如何將審計監(jiān)督的關口前移,將事后審計向事前、事中轉移,提高審計質量,創(chuàng)新審計制度是政府投資項目審計值得研究和探討的問題。比如:考慮聘請中介機構審計,解決審計機關人員少、政府投資項目多審計周期長且不能每個工程做到全程參與的矛盾以控制審計質量,為績效評價制度提供有益的取值指標。
(四)完善績效評價制度
為了更準確地考量財政支出是否有效,是否達到了事前確定的績效目標,是否增進或多大程度上增進了公共利益以及效果與支出相比是否“值得”,引入績效評價十分必要。對投資項目制定個性化的評價指標。工程前期管理、工程建設管理、項目產出效益、基建財務管理、項目成本控制等考核大類,被分級細化成幾十個評價指標,并一一打分。是領導考核結果對普通員工的考核過程。
四、結語
現(xiàn)代工程建設往往需要綜合利用多種籌資方式,從不同渠道籌集所需的建設資金,金融資本和社會資本的整合實現(xiàn)良性循環(huán)。政府投資項目管理組織模式正在經歷從計劃到市場化的精細化發(fā)展過程。
參考文獻:
[1]王延.“營改增”對工程造價體系重建的影響[J].經營管理者,2016(11).
[2]余倫芳.對提高政府投資項目審計質量的幾點建議[J].中國管理信息化,2007(01).
[3]邢佶勇,張宓.淺談“營改增”背景下PPP項目的應對策略[EB/OL].財政部PPP中心,2016-08-08.
(作者單位:準格爾旗房產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