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衛(wèi)
【摘 要】
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普遍存在重教輕學,甚至以教代學的問題,語文學習變得單調乏味,教師教得累,學生學得也苦,教學效益無從談起?;诖耍疚膶θ绾螌嵤┬W語文有效教學提出幾點建議。文章主要分析了在課堂教學中如何實施小學語文有效教學的策略。
【關鍵詞】
課堂教學 小學語文 有效教學 教學策略
伴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如何實施有效教學,以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成為一項重要研究課題。所謂“有效教學”,是指教師在單位時間內取得良好的教學效益,促進學生真實的進步和發(fā)展。教學效益不在于教師的授課時間長短或教學內容多少,而取決于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的綜合。
一、注重教材挖掘,拓展教學資源
明確教學內容,挖掘教材價值是實施有效教學的重要前提。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主要載體,教材本身蘊含著豐富的自然美、社會美和藝術美,具有很強的審美教學價值、辯說教學價值以及語文能力練習價值。新課標要求教師要根據教學實際靈活處理教材,做到忠實于文本,又不囿于文本,激發(fā)學生的語文學習熱情。在教學過程中,既要認真研究教材,突出教材內容的典范性,又要溝通語文學習和生活的聯系,突破、超越和拓展教材,并加以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
例如,教學《桂林山水》一課時,文中形象生動的再現了桂林之水靜、清、綠的特點,教師可以結合《濃碧》閱讀,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也豐富他們的語言積累;又如教學《白鵝》時,文章采取貶義褒用的手法,用對白鵝的討厭來表現對白鵝的喜愛,而課文只節(jié)選了原文的一段,這對學生的閱讀理解造成了一定的障礙。所以,課堂上教師可以簡要介紹文章的創(chuàng)作背景與全文梗概。通過有效拓展延伸,鞏固學生對文中認知理解。
二、轉變教學觀念,倡導自主學習
素質教育強調對學生綜合能力,特別是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為了激發(fā)學生內在學習動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師應該加快樹立“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新型教學觀念,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方式,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具體來說,教師要改變以往的“師講生受”教學模式,重視學法指導,通過引導學生自讀、自解、自品、自探等自主合作學習,全面提高其聽說讀寫的語文能力,由“學會”變“會學”。
例如,在教學《春天的手》一課時,文章最后點題:“拉住春天的手,春天就在你心頭”為了使孩子們深入體會、感受春天的氣息,教師可以組織他們外出觀察學習。安排學生自由分組,并選出一名小組長,各成員服從指揮,大家一起認真尋找“春天來了”的種種跡象。在此過程,教師要做好監(jiān)督、引導工作,避免離題跑題,使學生學有所獲。這樣的活動令學生歡欣鼓舞,蹦蹦跳跳地趕來匯報自己的成果——“老師,我看到那棵小樹發(fā)芽了!”“老師,你看你看,小草變綠了!”“老師,我看到蚯蚓從泥土里轉出來了!”“老師,我感覺到春天的手在撫摸我!”
三、提高問題質量,加強課堂互動
小學語文課堂的有效提問不僅可以調動全體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啟迪思維與智慧,還能進一步深化師生對話交流,產生良好的互動效果。首先,教師要做好學情調查分析,充分了解學生學習基礎與個性特點,并遵循因材施教、因勢利導的原則;其次,問題設計應講究由淺入深、由易入難,體現學生的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突破教學重難點;此外,提出問題要給學生留足思考時間,引導他們完成聯想、概括、總結等過程,對于學生的答案也不宜過早地評判,以鼓勵學生不斷完善、創(chuàng)新。
例如,在教學《跳水》一課時,學生初讀課文,教師設計這樣的問題:“你認為最有趣的情節(jié)是審美?讓你最揪心的地方在哪里?你最欣賞文中的哪一位人物呢?”在掌握孩子們的興趣點、震撼點、動情點后,我們再繼續(xù)提問:“本來有趣的事情為什么變成了扣人心弦的險情?船長是如何化險為夷的?你覺得船長是怎樣一個人?”通過階梯式上升的問題,一步步誘導學生的思維,推動他們學生深入了解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脈絡、轉折點以及解決問題的方法。
四、引入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良好氛圍
由于小學生正處于形象性思維向邏輯性思維轉變的初級階段,且普遍有著好奇心強、活潑好動的個性特點,使得多媒體融入語文課堂更具可行性。在短暫的授課時間內,教師可以利用精心準備的課件,為孩子們創(chuàng)設一個個色彩繽紛、聲像同步、動靜結合的學習情境,有效增強他們的感官刺激,促使其精神集中,思維活躍,并實現眼、耳、口、手、腦并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簡化了教學操作過程,減輕了師生負擔,有利于課堂教學效果提升。
例如,在學習《荷花》一文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荷花”的相關視頻,讓學生們一邊聽著悅耳的音樂,一邊欣賞著美麗的荷花,情景交融之中,再有感情地為他們朗讀優(yōu)美的散文,使學生受到強烈的視聽沖擊,進而激發(fā)出濃厚的學習興趣。而在《虎門銷煙》一課,用多媒體放映相關影視片段,重溫這段長達170多年的歷史,能夠讓學生產生更直觀的感受,引發(fā)內心情感共鳴,學習效果也隨之提升。
【結 語】
素質教育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必須重視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與效率,及時更新教學觀念,根據教學實際不斷調整、優(yōu)化教學策略,并積極創(chuàng)造良好的語文學習環(huán)境,以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張影.回歸語文,返璞歸真——《“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教學案例【J】. 文理導航(中旬),2012(05)
【2】徐士才.創(chuàng)設情境 強化讀寫遷移——《秦兵馬俑》教學中的讀寫遷移【J】.教育教學論壇,2011(28)
【3】莫媛.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如何“活”起來【J】.廣西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