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莉
摘要:我科自2012年以來實行導師小組制責任制護理帶教模式,有利于提高護生學習的主動性、增強其歸屬感,全面提高了整體護理的能力,整體效果滿意。
關鍵詞:導師制;教學方法;護理帶教
隨著“護理創(chuàng)優(yōu)”工程的開展,臨床護理工作模式也由傳統(tǒng)的以“疾病為中心”的護理模式轉變?yōu)橐浴安∪藶橹行摹钡呢熑沃普w護理模式,全面實施“我的病人我負責”[1]。而傳統(tǒng)的“一對一”跟班的臨床護理帶教模式,學生以跟班為主,對患者連續(xù)護理斷片,缺乏與患者和帶教老師溝通。各帶教老師之間相對獨立,缺乏教學方面的溝通,不利于教學計劃的落實。為使學生在實習過程中適應目前臨床護理工作的模式,2012年以后我科實行導師小組負責制的臨床護理帶教模式,由導師帶領下不同層次護士共同帶教,使學生在不同層次帶教中更易達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能較好掌握??浦R和技能,從而更容易達到臨床護理教學目標,現(xiàn)總結如下。
1 帶教模式
1.1傳統(tǒng)帶教模式 2012年以前實行帶教老師與學生一對一跟班帶教模式,護生在實習的全過程由科室指定固定帶教老師進行帶教、科室總帶教進行出科考核、評定,護生的學習完全依賴一個固定帶教老師。
1.2導師小組負責制帶教模式 2012年以后我科實施導師小組負責制帶教,護生到達科室后,由科室總帶教全面負責,根據(jù)學校和醫(yī)院教學目標結合普外科具體情況制定教學計劃及目標。病區(qū)根據(jù)實際情況分兩大組,每大組設導師1名,組員7~8名??剖铱値Ы谈鶕?jù)學生數(shù)量,將實習學生編入小組,每組1~3名。組員由M0級、M1級、M2級、M3級不同層次護士組成。組員分管患者8~14個,學生分管3~5個。由導師擔任責任組長,形成由責任組長、責任護士、助理護士、學生共同分管各自責任小組內(nèi)的患者。患者住院期間所有的護理、治療、觀察均由小組成員共同承擔,形成責任組長、責任護士、助理護士、護生四個層級人員來為本組患者服務[2]。各組應用護理程序的工作方法,責任組長制定護理目標,組員共同參與,從入院宣教,生活護理,術前、術后護理,病情觀察,出院回訪等等為患者提供圍手術期的連續(xù)護理。護生在不同層級帶教老師的指導下按科室制定的教學計劃完成實習目標,各層級帶教老師雖職責不同,帶教內(nèi)容不同,但均按已制定的教學計劃和目標進行教學。
2 帶教小組成員職能分工
2.1科室總帶教負責帶教計劃的制訂、授課的安排和設置、確定護理教學查房的時間;護生出科考試和病案的批改;對科室所有護生進行全程管理,與護士長、導師、護生進行1次/w科內(nèi)帶教質量分析、反饋與總結。
2.2帶教導師 M3級主管護師2名擔任導師,均是主管護師以上職稱,有十幾年的帶教經(jīng)年,并且都經(jīng)過臨床帶教老師培訓并通過醫(yī)院的師質考核,取得醫(yī)院臨床帶教老師資格證。導師每天要督查各自組內(nèi)各帶教老師帶教任務的完成情況,及時反饋與分析帶教過程中的存在問題;動態(tài)觀察各自護生的思想、工作、學習情況,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困難與問題;隨機與總帶教老師一起,檢查帶教質量。
2.3各層級帶教老師 各小組內(nèi)每位帶教老師均有固定帶教內(nèi)容,M0級帶教老師是剛畢業(yè)不滿1年的護士,基礎操作較規(guī)范,相關理論知識較牢固,負責帶教基礎操作和相關理論講解,如入院宣教、外科常見生活護理、靜脈輸液、皮試、停留胃管、尿管等術前術后準備。M1、M2級帶教老師根據(jù)實習要求及計劃進行帶教,如具體操作技能、圍手術期觀察、并發(fā)癥的處理、配合醫(yī)生搶救、出院回訪等等。
3 帶教實施步驟
3.1制定帶教計劃 根據(jù)學校的實習大綱及本科室特點制定帶教計劃,包括周目標、具體措施,根據(jù)外科特點安排授課1次/w,內(nèi)容有:針刺傷的預防及處理流程、醫(yī)療垃圾分類,引流管的護理,圍手術期護理,乳腺癌術后患肢功能鍛煉、人工肛的護理等。每月安排教學查房1次,內(nèi)容由學生與自己組帶教老師一起討論選擇病例,完成1例病案討論。
3.2護生進入科室,首先由總帶教為其安排全程負責導師1位,導師只負責1名護生,形成一對一的導師帶教負責模式。護生實習的全過程由導師負責,導師對護生的實習情況進行檢查、督導。
3.3護生在4~6 w實習過程中,第1 w由導師安排組內(nèi)M0、M1級帶教老師,讓護生熟悉病區(qū)環(huán)境,病區(qū)工作模式,各班職責,了解科室相關病種,熟悉自己負責的患者,熟練外科基礎操作。第2 w開始與M2級分管帶教老師負責床位3~5張,在帶教老師的指導下完成所管患者入院宣教,生活護理,術前、術后護理,病情觀察,出院回訪等圍手術期的整體護理。
3.4教學管理實行層次管理
3.4.1護士長與總帶教統(tǒng)籌管理 每批護生到科室后由護士長進行環(huán)境介紹,介紹科室專業(yè)開展情況,科室人員組成,外科常見病種,排班及帶教模式,以及實習注意事項等,讓護生對普外科有個初步的了解??値Ы讨v解及發(fā)給護生已制定好的“普外科實習計劃”,讓每位護生詳細了解在普外科實習過程每周學習的內(nèi)容和目標,介紹各自的導師,實習一對一導師負責,將護生安排到各帶教小組。護士長及總帶教隨機對教學情況進行評估,具體內(nèi)容包括帶教計劃執(zhí)行情況、提問護生專業(yè)理論,抽查護生操作和技能,了解學生對??浦R和專科技能掌握情況。
3.4.2導師管理好小組內(nèi)教學工作 每天檢查本組教學質量,密切關注護生學習、心理等情況,及時與組內(nèi)各級帶教老師溝通,以更全面地了解護生學習情況,以及教學進程。帶教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及時向護士長及總帶教反映,并及時加以解決。
3.4.3各級別帶教老師要熟知帶教計劃 及時了解護生學習情況,評估計劃落實情況,并向導師反饋和提出建議,每日帶班前對護生進行評估,了解護生的能力及學習進度。
3.5臨床護理教學評價 學生實習結束時,病區(qū)護士長、科室總帶教和學生座談,了解學生對小組負責制教學模式的評價,內(nèi)容包括導師小組負責制教學模式合理性、排班的合理性、各層級老師的帶教能力、建議與不足等等。
4 結果
傳統(tǒng)的“一對一”跟班的臨床護理帶教模式,學生以跟班為主,責任不明確,只重視疾病護理,缺乏為患者提供連續(xù)的整體護理和人文關懷。帶教老師之間相對獨立,缺乏教學交流,不利于了解學生學習。帶教老師休假期間,學生又要花時間臨時適應另一位老師,不利于教學進展。導師小組負責帶教模式給護生一個從簡單到復雜的學習過程,提高護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興趣性。該帶教模式既有導師對護生在實習全過程中的人文關懷又可避免單純“一對一”帶教老師知識和技能的局限,獲得良好的效果。
5 討論
5.1減輕科室?guī)Ы虊毫?傳統(tǒng)的“一對一”跟班護理教學模式,帶教老師既要臨床工作又要兼顧臨床帶教,帶教老師感覺壓力大,出現(xiàn)只重視臨床工作的完成而忽視教學質量。導師小組負責制的臨床護理教學模式,小組帶教使帶教老師感覺教學壓力減輕了,更加有利于教學計劃得到落實,教學質量得到保證[3]。
5.2培養(yǎng)團隊互幫互助精神 臨床護理工作既是獨立又需團隊合作共同完成,導師小組負責帶教模式有利于不同層級帶教老師有效地發(fā)揮各自帶教的作用,避免知識、技能的片面,調動護生學習工作的積極性。在教學過程中創(chuàng)造一個互幫互助的人文環(huán)境,從而提高臨床護理的教學效果[4]。
5.3提高出科對學生綜合評價的準確性 由“一對一”的帶教老師個人的評價改由小組成員對學生實習期間的綜合評價,能更加客觀準確地評定學生在實習期間的表現(xiàn),避免主觀片面評價學生,造成評價有偏差。
5.4提高科室整理帶教能力 傳統(tǒng)的帶教中只有高年資的護士才有帶教任務,造成低年資護士不夠重視教學,教學意識及能力較弱。采用導師小組負責制的臨床護理帶教模式,責任制護理小組內(nèi)不同層次的成員均有參與護理教學,提升了科室整體帶教[5]。導師的及時指導與督查,對低年資帶教老師的成長與鍛煉,起到了促進與提高作用,使得科室整體帶教能力得到較大提升。
參考文獻:
[1]衛(wèi)生部.關于加強醫(yī)院臨床護理工作的通知[S].2010.
[2]何榮華,范榮蘭,李亞玲,等.“無縫隙”護理質量管理在優(yōu)質護理服務中的應用[J].湖北醫(yī)藥學院學報,2011,30(3):334-336.
[3]陳紫君,何紅霞.臨床護理帶教組長負責制的實踐[J].護理研究:中旬版,2008,22(7):1871-1872.
[4]李洪芝,劉倩倩.影響臨床護理教學質量的因素分析及對策[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3(1):141-142.
[5]沈慧珠,李津津,許瑛,等.流程化帶教模式在臨床護理帶教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上旬版,2007,21(2):366-368.
編輯/王海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