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瑤
(中國農業(yè)大學 人文與發(fā)展學院,北京 100094)
我國農產品價格波動機制研究
——基于SVAR模型
劉 瑤
(中國農業(yè)大學 人文與發(fā)展學院,北京 100094)
農產品價格頻繁波動不僅影響到消費者的生活質量,也使農產品生產者的收益面臨不確定性。通過H-P濾波法分析我國農產品價格波動的周期性特征,運用SVAR模型對我國農產品價格波動的動態(tài)響應機制進行實證研究。結果表明,農產品產出波動對農產品價格波動作用非常小。同時,農產品生產資料價格、農產品生產價格和農產品銷售價格之間不存在顯著的產業(yè)鏈縱向價格傳遞機制。農產品銷售價格波動主要受其自身慣性和貨幣供給沖擊的影響。
農產品;價格波動;價格傳遞;SVAR模型
隨著經濟全球化,世界各國之間商品貿易不斷加強,經濟聯系不斷加深,我國農產品價格尤其是糧食價格也隨著國際糧食價格的波動而呈上漲趨勢。2010年之后,我國農產品價格持續(xù)上漲,“蒜你狠”、“逗你玩”、“姜你軍”等大量形象描述農產品價格大幅波動的詞語迅速走紅,豬肉價格也在2015年上半年迅速上漲57%,達到歷史高點,對CPI指數影響0.48個百分點。農產品價格頻繁波動不僅影響到消費者的生活質量,也使農產品生產者的收益面臨不確定性,不僅增加了農業(yè)生產決策的難度,也制約了農業(yè)的健康發(fā)展。我國農產品價格波動具有明顯的周期性,通過對我國農產品價格波動機制的研究,分析影響我國農產品價格波動的因素,對于穩(wěn)定我國農產品價格,促進農業(yè)生產和增加農民收入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對我國農產品價格波動特征的研究,既有文獻比較集中于分析我國農產品價格波動變化的規(guī)律和趨勢,揭示農產品價格的周期波動、異常波動、季節(jié)變化和傳導路徑等。如,顧國達、方晨靚(2010)運用馬爾科夫局面轉移向量誤差修正模型研究了國際市場因素對我國農產品價格波動的影響,發(fā)現在國際市場因素影響下,我國農產品價格波動具有明顯的局面轉移特征,局面轉移概率存在非對稱性,價格波動呈現出暴漲緩跌的特征。*顧國達、方晨靚:《中國農產品價格波動特征分析——基于國際市場因素影響下的局面轉移模型》,《中國農村經濟》2010年第6期。莊巖(2012)運用廣義誤差分布的ARCH類模型研究了大豆、稻谷和生豬等主要農產品價格波動的特征,研究顯示這三類農產品的價格波動都具有顯著的集聚性,其中大豆和生豬的價格波動不存在顯著的非對稱性,稻谷存在顯著的非對稱性。*莊巖:《中國農產品價格波動特征的實證研究——基于廣義誤差分布的ARCH類模型》,《統(tǒng)計與信息論壇》2012年第6期。徐雪高(2008)采用H-P濾波法, 把農產品價格波動變量分解成趨勢成分和波動成分,將1978-2006年間的農產品價格波動分為五個周期,每個周期具有對稱性較差、波動周期時間和幅度差異較大等特征。*徐雪高:《新一輪農產品價格波動周期:特征、機理及影響》,《財經研究》2008年第8期。宋洪遠等(2012)的研究認為我國農產品自2004年開始進入上升通道,農產品價格存在明顯的季節(jié)性和周期性波動趨勢。*宋洪遠等:《農產品價格波動、機理分析與市場調控》,《農業(yè)技術經濟》2012年第10期。
對農產品價格波動原因的研究,大多數文獻采用計量經濟學的方法進行實證分析和比對研究。如,王銳和陳倬(2011)利用VAR模型考察“十一五”期間各種因素對我國農產品價格波動的影響, 農業(yè)生產資料價格是農產品價格定價的基礎,對農產品價格波動的影響最為顯著,國際農產品對我國農產品價格的傳導存在著時滯。*王銳、陳倬:《“十一五”期間我國農產品價格波動的影響因素分析——基于協整和向量自回歸模型的實證研究》,《財經論叢》2011年第3期。楊麗(2011)從需求與供給兩方面對影響農產品價格波動的原因展開研究,發(fā)現以貨幣供應量和金融投機資本為代表的國內流動性過剩所引發(fā)的結構性通脹,是造成我國農產品價格波動的主要原因。*楊麗:《影響國內農產品價格波動的因素及其趨勢分析》,《現代財經》2011年第5期。張唯婧(2011)運用脈沖響應函數研究發(fā)現,農業(yè)生產成本是農產品價格變動的最關鍵因素,而熱錢的炒作及國際市場價格傳導的影響并不顯著。*張唯婧:《中國農產品價格波動影響因素研究——基于VAR模型的協整分析》,《價格月刊》2011年第8期。付蓮蓮(2014)運用多元逐步回歸方法發(fā)現,貨幣供應量和通貨膨脹是影響國內農產品價格波動的最主要因素,其次是國際農產品價格和農業(yè)生產成本,國際石油價格的直接影響很小,但它通過通貨膨脹和農業(yè)生產成本對農產品價格的間接影響很大。*付蓮蓮、鄧群釗:《農產品價格波動影響因素的通徑分析——基于2000年-2013年月度數據》,《經濟經緯》2014年第11期。
(一)農產品價格波動周期性特征
農產品具有季節(jié)性,產出和價格波動均會呈現出明顯的周期趨勢。為了將農產品的趨勢因素與循環(huán)因素區(qū)分開,本文用H-P濾波法對農產品價格波動趨勢進行分解。用農產品生產價格指數代表農產品生產價格,以1978年為基期,1978-2014年農產品價格指數HP濾波后的價格指數,如圖1。
圖1顯示,如果將兩個相鄰波谷定義為一個波動周期,根據農產品價格指數的H-P濾波分解圖可以看到,我國農產品生產價格波動大致可劃分為7個周期。各周期的波長、波幅、波峰在波長中的位置和周期類型如表1所示:
圖1 農產品生產價格波動H-P濾波分解
周期波長(年)波距(%)波峰在波長中的位置(年份)周期類型周期1(1978-1986)937.82(1979年)陡升緩降周期2(1987-1992)678.83(1989年)緩升陡降周期3(1993-2000)8169.64(1996年)陡升陡降周期4(2001-2002)212.61(2001年)緩升陡降周期5(2003-2006)448.02(2004年)陡升緩降周期6(2007-2009)362.42(2008年)陡升陡降周期7(2010-至今)597.02(2011年)陡升陡降
表1中農產品價格波動特征:(1)波長和波距差異大,波動周期重復性差。周期1和周期3是長周期;周期2、周期7和周期5為中長周期;周期4和周期6為短周期。(2)波距差異很大。在周期3內,農產品價格波動最劇烈,波距達到169.7%。周期4價格波動最小為12.6,說明我國農產品價格波動在周期內非常劇烈。(3)波動周期對稱性差。盡管大部分波動周期波峰處于波長的較中間位置,即周期內農產品價格上升的時間和價格下降的時間差不多,但是價格上升區(qū)間和價格下降區(qū)間價格波動的幅度差異很大,導致波動周期的對稱性很差。
(二)農產品價格波動影響因素分析
現實經濟運行中,農產品價格波動的誘因非常復雜,波動機理主要體現在:
1.需求拉動。農產品的需求因素反映了市場上消費者對農產品的需求情況,通常對一種商品的需求包括實物需求和投機性需求。在我國,農產品作為維持人們基本生活消費的需求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也是人們維持正常生活、保證營養(yǎng)供給的重要來源。農產品的需求雖然主要是作為維持人們食品消費的剛性需求,其需求仍然與人們的經濟狀態(tài)如工資收入、初始財富等相關。作為一種正常商品,其需求表現為隨著財富的增加和收入的提高而上升。另外,由于資本市場的發(fā)展和我國期貨交易的日趨成熟,農產品有了投機性需求。農產品期貨作為商品期貨,有價格發(fā)現、套期保值、規(guī)避風險等作用,經常為農業(yè)生產者和企業(yè)進行生產經營活動所用。市場也不乏一些個人和機構通過農產品期貨交易在資本市場上牟取暴利。
2.生產推動。農產品供給直接影響著市場中可以出售的農產品的數量,從而直接影響農產品價格波動。然而,受時間限制,影響農產品價格波動的中長期因素和短期因素不盡一致。
中長期來看,根據生產函數Y=F(K,L,A),一種商品的供給主要與資本投入K,勞動力投入L和全要素生產率A有關。而投入主要指的是相應要素的價格,即生產要素的成本。農產品的長期供給主要與勞動力成本、土地成本、其他要素投入成本如種子化肥要素投入成本、勞動生產率等相關。勞動力成本、土地成本、其他要素投入成本越低,勞動生產率越高,農產品供給越多。而勞動生產率既與科技進步,如機械化種植灌溉、規(guī)模經濟有關,又與種子基因有關。
短期來看,農產品的短期供給主要受一些不可抗力因素的影響。如,農產品的種植狀況會使農產品的供給表現出季節(jié)性波動的特征,農產品的供給會因為不可預料的惡劣天氣和自然災害,如洪澇、旱災、蟲害等減產,從而供給減少。
3.貨幣沖擊。貨幣供應過多會推高農產品價格。農業(yè)供給彈性較低,未預期到的貨幣供應增加會流入短期供給彈性低的農產品中,加上投機等因素,貨幣供應增多會推高農產品價格。
4.國際價格傳導。加入WTO后,我國農產品價格和國際農產品價格開始產生交互影響。國際農產品價格通過進口價格影響國內農產品價格,農產品進口價格直接影響到農產品加工企業(yè)的出廠價格和居民消費價格。雖然國際農產品價格在傳導過程中呈現衰減趨勢,但其對國內農產品價格的影響仍然不容忽視。
5.其他因素。其他因素主要指石油價格沖擊、自然災害、意外事故發(fā)生、食品消費結構升級、農產品流通體系轉變、農業(yè)產業(yè)鏈運作中壟斷勢力強化以及投資炒作推動、農業(yè)組織結構轉型、農業(yè)科技進步等,這些因素都會導致農產品價格波動。
考察農產品價格波動原因,可以從兩個方面:一是農產品價格波動的縱向產業(yè)鏈價格傳導機制,具體表現為從農產品生產資料價格波動πm,到農產品生產價格波動πp,再到農產品銷售價格波動πs。二是供需沖擊。其中,供給沖擊表現為農產品的產出波動y。根據總需求-總供給模型,需求主要受價格和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的影響。從縱向產業(yè)鏈價格傳遞視角和供需沖擊視角分析農產品價格波動,實際上涵蓋了供需因素、國際市場因素和外部沖擊因素,由于選擇的數據是我國加入WTO后的數據,此時國家農業(yè)政策對農產品價格波動的影響不大,故國家政策因素在此不重點考慮,或者國家政策因素和農產品市場建設因素共同被包含在隨機誤差項中。
(一)模型設定
農產品產業(yè)鏈上下游當期價格不可避免的會在即期對農產品價格產生影響,所以本文在VAR模型的基礎上采用SVAR模型分析農產品價格波動動態(tài)響應機制。
設zt=yt,πmt,πpt,πst),對宏觀經濟體來說,代表貨幣因素的市場利率r是一個內生變量,但是對于所選定的特定的農產品市場而言,利率r則是一個環(huán)境變量,是外生給定的。則zt是模型中所有內生變量的一個組合。基于zt的內生性,可以得到:
(1)
其中,A是內生變量之間的即期結構系數,?l是內生變量的滯后參數系數。
定義εt=(εyt,επmt,επpt,επst)′,用來表示內生變量的簡約型隨機沖擊,基于時間序列數據,可以得到:
(2)
則模型(1)可以表示為
(3)
其中,ut|rt=Aεt|rt;Nl=A-1?t;ut=(uytuπ0tuπptuπrt)′是內生變量的結構性隨機沖擊,且εt~(0,Ω),ut~(0,∑)。由此可知,模型(2)簡約式的VAR模型,該模型中不包含內生變量的即期影響,因而簡約式隨機沖擊εt〗的方差協方差矩陣Ω不是對角矩陣。而模型(3)是包含了內生變量即期影響的SVAR模型,因而結構性隨機沖擊ut中各方程的誤差項不相關,其方差協方差矩陣∑是對角陣。
將模型(2)、(3)中的外生變量利率r顯性化,則模型(2)、(3)可以表示為:
(4)
(5)
其中,ψ=A-1λ,εt=A-1ut。以上是本文建立的農產品價格波動動態(tài)響應機制的SVAR模型。
(二)模型估計與農產品價格波動機制度量
1.SVAR模型估計。直接估計VAR模型(4),計算出(16k+1+10)個參數,其中k是滯后項的階數,16k是滯后項zt-1前的系數Nl的個數,1是外生變量rt前的系數個數,10是εt的方差協方差矩陣中參數的個數。但是SVAR模型(5)是不可估計的,SVAR模型需要估計的參數個數為(16k+1+16),16k?1的系數的個數,1是rt前的系數個數,而16是結構參數A和結構性隨機沖擊方差協方差矩陣∑的參數個數。*A的主對角元素為1,故A中有16-4=12個待估參數,而∑是對角陣,有4個待估參數,故A和A中∑一共有16個待估參數因此,要估計出模型(5)的唯一的參數系數,需要對模型(5)施加限制條件,需要施加的限制條件的個數為6個。設定A為:
且a11=a22=a33=a44=1,即規(guī)定每個方程的因變量的系數為1。這樣施加了6個約束條件a12=a13=a14=a23-a24=a34=0,SVAR模型恰好唯一可以被估計。
根據蛛網理論,農產品本期的價格取決于本期的供給yt,而本期的供給yt則取決于上一期的價格πt-1,所以農產品本期的價格πt,無論是農產品生產資料價格、農產品生產價格還是農產品銷售價格都不會對本期的供給yt產生影響,即a12=a13=a14=0。通常認為,在考慮貨幣沖擊時只存在生產價格到銷售價格的單項因果關系,模型考慮了貨幣供給的沖擊,因次不存在銷售價格到生產價格和生產資料價格的因果關系,故a24=a34=0。另外,從產業(yè)鏈的角度看,農產品生產資料價格和農產品生產價格也是生產價格和銷售價格的關系,不存在農產品生產價格到農產品生產資料價格的因果關系,所以認為a22=0。
基于對矩陣A施加的約束,這種SVAR模型實際上變成了遞歸型的簡約式VAR模型。
2.數據選取與變量說明。本文選取2001年1季度到2014年4季度的數據作為樣本。農產品產出波動y,選取的數據是全國農林牧漁總產值季度累計的同比增長率數據;農產品生產資料價格變動πm,選取的是全國農產品生產資料價格季度末指數;農產品生產價格變動πp,選取的是全國農產品生產價格指數季度數據;農產品銷售價格變動πg,選取的是全國農產品零售價格指數季度數據;表示貨幣供給沖擊的貨幣環(huán)境變量利率r,選取的是上海銀行間拆借利率,改變量能更準確和迅速的反應市場上的資金的供求情況。以上數據均來自中經網統(tǒng)計數據庫。
在進行SVAR模型估計前,需要先對各變量的平穩(wěn)性進行檢驗。
通過ADF檢驗結果發(fā)現變量zt=(yt,πmt,πptπst)和利率rt在5%的置信水平上是穩(wěn)定的,因此,構建的SVAR模型是有效的。
表2 各變量ADF單位根檢驗
注:“*”、“**”、“***”分別表示在10%、5%、1%的顯著性水平上顯著
(一)脈沖響應函數
圖2 我國農產品價格波動的脈沖響應函數
構建SVAR模型農產品價格波動的脈沖響應函數如圖2所示。這里得到了一個標準差的沖擊,為了便于觀察一單位沖擊的影響,給出內生性結構沖擊ut=(uyt,uπmt,uπpt,uπst)的標準差(4.34,3.21 ,5.37,3.01)。同時,所估計各內生變量的沖擊對內生變量的總的影響為:
根據以上估計結果,可以發(fā)現:
1.農產品產出波動與農產品價格波動之間存在負相關關系。短期而言,農產品產出波動分別在當期和滯后一期對農產品價格波動的影響較大,以后逐漸減小為0。長期而言,農產品銷售價格對農產品產出波動的彈性為-0.20,即產出每增加一個百分點,農產品銷售價格下降0.20??梢?,產出波動對農產品價格波動的影響較小。
2.長期看,農產品生產資料價格對農產品銷售價格的影響為0.08,近似為0。而短期內,農產品生產資料價格在當期和滯后一期仍然對農產品銷售價格具有正向作用,從滯后2期開始這種作用為負。這種正負作用相抵,使得總體上農產品生產資料價格對農產品銷售價格的影響非常微弱。
3.農產品生產價格對農產品銷售價格的總效應較弱,農產品生產資料價格上漲一個百分點,農產品銷售價格上漲0.19個點。短期來看,農產品生產價格對農產品銷售價格的影響在第2期達到最大,且發(fā)生作用的持續(xù)時間約為4期,即1年。
4.農產品價格波動與其自身價格有很大關系,即價格波動慣性的記憶力較強。對自身的一單位沖擊,農產品價格波動的效應為1.60。脈沖響應圖形中顯示農產品銷售價格波動的慣性持續(xù)時間也基本為1年。
總體而言,農產品產出波動對農產品銷售價格的影響不大,通過調節(jié)農產品產出來平抑農產品價格波動意義不大。另外,農產品投入價格包括農產品生產資料價格和農產品生產價格對農產品銷售價格也沒有很明顯的影響,即農產品縱向產業(yè)鏈之間不存在顯著的價格傳遞關系。通過調節(jié)成本投入來調控價格成效甚微。
(二)農產品價格波動的方差分解
上述模型中各結構性隨機沖擊被標準正交化,有利于討論農產品銷售價格波動的方差分解。在保持貨幣供給沖擊不變,即利率r不變的情況下,農產品銷售價格波動的方差分解結果為:
圖3 我國農產品銷售價格波動的方差分解
由此可以發(fā)現,農產品銷售價格自身慣性對其價格波動的貢獻最大,穩(wěn)定后約為70%。且這種貢獻率在當期達到最大,之后慢慢減小,到第4期基本趨于穩(wěn)定。農產品生產價格沖擊和農產品生產資料價格沖擊對農產品銷售價格波動的貢獻依次遞減,達到穩(wěn)定時約為16%、12%。農產品產出波動對農產品銷售價格波動的貢獻最小,約為2%,近乎為0。且各變量沖擊的持續(xù)時間均約1年。這與通過脈沖響應函數分析得到的結果相似。
(三)貨幣供給沖擊對農產品價格波動的影響
貨幣供給沖擊即利率沖擊對農產品銷售價格波動的影響,基于滯后10期所計算出的利率沖擊對農產品銷售價格波動的貢獻約為40%。剩余60%的貢獻率被農產品銷售價格慣性、農產品產出波動、農產品生產資料價格和農產品生產價格占有。可以計算出滯后10期的農產品銷售價格慣性、農產品產出波動、農產品生產資料價格和農產品生產價格對農產品銷售價格波動的貢獻率分別為0.42、0.012、0.072、0.096??梢?,我國農產品銷售價格波動原因除了自身慣性相關以外,主要的影響因素是貨幣供給沖擊。
通過對我國農產品價格波動因素的研究,我們可以得到以下結論和啟示:
其一,自1978年以來,我國農產品價格大致經歷了7個波動周期,周期之間的波長、波速、波動性差距較大,重復性差,而且同一周期內對稱性較差。這表明,我國農產品的周期波動具有復雜性,要正確識別農產品波動的特征和規(guī)律,必須針對周期情況具體分析。
其二,農產品產出波動對農產品價格波動的抑制作用較弱,長期農產品銷售價格對農產品產出波動的彈性僅為-0.20,農產品產出波動不是農產品價格波動的主要原因,當農產品價格大幅波動時,通過調控農產品產出來抑制農產品價格波動的效果不顯著,反而可能增加農業(yè)風險,不利于穩(wěn)定農民的收入。政府應該轉向長期穩(wěn)定的產業(yè)引導支持政策。
其三,農產品生產資料價格和農產品生產價格對農產品銷售價格波動的影響均較弱,農產品銷售價格指數對農產品生產資料價格指數和農產品生產價格指數的長期乘數僅為0.08、0.19。農產品生產資料價格、農產品生產價格和農產品銷售價格之間并不存在顯著的產業(yè)鏈縱向價格傳遞機制。農產品價格的上漲不僅不能帶來農業(yè)生產者收入的增加,反而可能會引導錯誤的農業(yè)生產經營活動,加大農產品市場風險。
其四,農產品銷售價格波動受其自身慣性影響較大,即農產品價格波動的記憶力很強。農產品銷售價格波動的慣性持續(xù)時間基本為1年左右,對其自身一單位的沖擊,農產品價格波動的效應為1.60。
其五,貨幣供給沖擊即利率沖擊對農產品價格波動有較顯著的影響,對農產品價格波動的貢獻率約40%左右。
由于我國農產品價格波動的縱向產業(yè)鏈價格傳遞機制的被割裂,導致農產品價格大幅波動,這既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也損害了農民的利益。因此,解決農產品價格大幅波動的問題,政策選擇上應積極維護貨幣政策的穩(wěn)定和有效控制農產品從田間到消費者手中的交易成本。
(責任編輯:佘克)
2017-03-01
劉 瑤,女,中國農業(yè)大學人文與發(fā)展學院博士研究生。
F32
A
1003-4145[2017]04-014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