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武斌
[摘要]目的探究以針灸為主的臨床治療對于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療效果。方法選擇2014年7月~2016年7月來我院治療的慢性前列腺患者80例,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40例,實驗組采用針灸為主治療,對照組采用西藥常規(guī)治療,治療1個月后,比較兩組患者慢性前列腺炎癥狀評分(NIH-CPSI)、治療有效率和顯效率、SDS抑郁評分及癥狀復發(fā)率。結果兩組患者NIH-CPSI評分和SDS評分均較治療前降低,且實驗組較對照組降低更明顯,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治療有效率和顯效率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癥狀復發(fā)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針灸為主治療慢性前列腺炎,臨床療效好,癥狀緩解顯著,癥狀復發(fā)率低,預后良好,可顯著改善患者不良心態(tài),建立治療自信,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針灸;慢性前列腺炎;NIH-CPSI評分
慢性前列腺炎是一種常見的泌尿生殖疾病,隨著生活習慣不健康發(fā)展,男性患病率逐年上升。其臨床癥狀復雜多樣,可表現為尿頻、尿急、尿道灼痛、后尿道及肛門會陰部不適,甚至伴有射精痛、早泄、陽痿、抑郁、性功能障礙等癥狀,給男性身體及心理健康帶來嚴重危害。臨床上西藥治療效果不顯著、癥狀緩解慢、治療周期長,據文獻報道,使用中醫(yī)理論治療可取得滿意療效。所以結合我院實際,選擇80例患者,探討以針灸為主治療對慢性前列腺炎的臨床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7月~2016年7月間來我院治療的慢性前列腺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前列腺炎診斷標準:(1)尿頻、尿急、尿道灼熱、會陰部及下腹部墜脹不適感;(2)前列腺觸診軟硬不均,可有局限性壓痛;(3)前列腺液鏡檢白細胞>10個/HP,卵磷脂小體減少或消失;(4)B超顯示前列腺內部回聲強弱不等,可見增強光斑和結界回聲。所有患者排除其他嚴重合并癥,排除針灸治療不耐受者,均已簽署知情同意書。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40例,實驗組年齡(50.2±7.4)歲,病程(8.3±4.2)歲,NIH-CPSI評分為(27.02±7.26)分,中醫(yī)理論分型:濕熱型9例、肝氣瘀滯型6例、下焦瘀阻型11例、腎陽虧耗型4例、腎陽不足型5例、脾腎陽虛型5例;對照組年齡(49.8±7.3)歲,病程(8.5±4.1)年,NIH-CPSI評分為(27.28±7.19)分,其中細菌性12例,非細菌性28例。兩組的年齡、病程、治療前NIH-CPSI評分、分型等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實驗組采用針灸為主治療,首先確定取穴部位:主穴:中極、太沖、會陰、太溪;配穴:(1)大椎、尺澤、合谷;(2)次糝、天樞、足三里;(3)秩邊、三陰交;(4)腎俞、關元;(5)膀胱俞、陰陵泉、行間。每次輪取主穴2~3穴,配穴1組。對穴位皮膚消毒,中極、關元深刺,針尖斜向會陰方向垂直進針,待患者自覺麻脹感向會陰放射證明得氣;次糝宜刺人糝孔,深進針,使會陰、小腹有針感;余穴得氣后,均采用平補平瀉手法,留針20min,每日1次。取艾條3era在上述穴位灸療,每穴灸3壯。按摩和艾條懸灸交替進行,1次/d,25min/次,療程為1個月。對照組采用克拉霉素(湖南方盛制藥股份有限公司,H20103591)和鹽酸特拉唑嗪(Aesica Queen borough Limited,J20120022)治療,克拉霉素1次/d,0.25g/次,鹽酸特拉唑嗪1次/d,2mg/次,療程為1個月。
1.3觀察指標
比較治療前后兩組患者慢性前列腺炎癥狀評分、治療有效率和顯效率、SDS抑郁評分及癥狀復發(fā)率。
1.4評價指標
1.4.1慢性前列腺炎癥狀指數(NIH-CPSI)見表1。
1.4.2治療效果 痊愈:臨床癥狀完全消失,NIH-CPSI降低至少90%,或前列腺液鏡檢白細胞<10個/HP;顯效:臨床癥狀基本消失,NIH-CPSI降低60%~89%,或前列腺液鏡檢白細胞10~15個/HP;有效:臨床癥狀較前緩解,NIH-CPSI降低30%~59%,或前列腺液鏡檢白細胞較前減少25%~50%;無效:臨床癥狀較前緩解,各項指標減少不達標。
1.4.3SDS抑郁自測量表評分 見參考文獻。
1.5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治療前后兩組NIH-CPSI評分和SDS評分比較
治療后兩組患者NIH-CPSI評分和SDS評分均降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實驗組NIH-CPSI評分和SDS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2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療程結束后,實驗組的治療有效率(82.50%)高于對照組(62.4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中顯效率(62.50%)顯著高于對照組(35.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效率=[(痊愈例數+顯效例數+有效例數)/n]×100%;顯效率=[(痊愈例數+顯效例數)/n]×100%。見表3。
2.3兩組癥狀復發(fā)率比較
療程結束后6個月,來我院復查,實驗組癥狀復發(fā)率(15.00%)顯著低于對照組(37.5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復發(fā)率=(新發(fā)癥狀例數/總例數)×100%,多發(fā)癥狀以最明顯嚴重者為主。見表4。
3.討論
慢性前列腺炎包括慢性細菌性前列腺炎和非細菌性前列腺炎,前者主要為病原體逆行感染為主,常有反復尿路感染發(fā)作史或前列腺液中持續(xù)病菌存在;而后者是由炎癥、免疫、神經內分泌、非細菌病原體等多種復雜因素引起的病理變化,患者大多會合并精神心理障礙。臨床表現主要為:尿頻、尿急、排尿燒灼感、排尿困難、后尿道和肛門會陰區(qū)墜脹不適、夜尿增多等,由于久治不愈有可能導致性功能障礙、焦慮、抑郁甚至自殺等心理問題,直接降低生活質量,給廣大男性帶來嚴重健康影響。據研究顯示,患者心理障礙與病情程度和病程長短呈正相關,所以在治療中需采用療效好、療程短的方式?,F臨床針對細菌性前列腺炎多采用口服敏感抗生素治療,療程為4~6周,若療效不滿意,改用其他敏感抗生素,同時輔以對癥藥物治療;針對非細菌性前列腺炎,可先口服抗生素2~4周,根據療效反饋判斷是否繼續(xù)用藥,并輔以對癥治療藥物和非甾體抗炎藥。據文獻報道,現今抗生素敏感性急劇下降,且前列腺本身導管細長,藥物難達炎癥病灶,炎癥物質難以祛除,再加上前列腺包膜屬于脂質膜,藥物不易穿透滲入,所以慢性前列腺炎的藥物治療效果十分一般。臨床上也僅以緩解疼痛、改善排尿癥狀和提高生活質量為目標,無法達到痊愈根治或持久不復發(fā)的目的。據國內部分學者報道,中醫(yī)針灸為主的治療手段對慢性前列腺炎有較好臨床效果,所以我院選擇80例患者探究針灸為主療法對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療效果。
在中醫(yī)學上,慢性前列腺炎屬于“勞淋”“白淫”“精濁”范疇,發(fā)病誘因為:(1)嗜食辛辣厚味或煙酒太甚,釀生濕熱、流注下焦;(2)房事不潔、直接染毒、濕熱毒邪逆行、流注下焦;(3)青壯年房事過頻或手淫忍精不射,由此致前列腺反復充血、氣血凝滯、蘊久釀毒、阻于經絡。針灸能刺激經絡穴位,激發(fā)經絡氣機,使氣血流動順暢,扶正祛邪,調整體內陰陽平衡。而現代醫(yī)學認為,針灸可降低血液中炎癥細胞數量,改善植物神經功能,從而調整膀胱、尿道功能,同時加強前列腺局部血液循環(huán)、減輕間質水腫,改善臨床癥狀及預后。
在本研究中,實驗組的NIH-CPSI評分和SD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提示針灸更能有效緩解患者排尿困難、疼痛不適、性功能障礙等癥狀,有效提高生活質量;且實驗組有效率及顯效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提示在相同療程中,針灸的治療效果更顯著,尤其對于癥狀較輕者,治愈幾率更高;同時實驗組患者SDS抑郁評分和復發(fā)率均更低,提示針灸良好的治療效果,能有效改善患者焦慮、抑郁不良心態(tài),重塑治療信心,降低癥狀復發(fā)率,從身體和心理上雙重提高遠期預后水平。
綜上所述,針灸為主治療慢性前列腺炎,臨床療效好,癥狀緩解顯著,癥狀復發(fā)率低,預后良好,可顯著改善患者不良心態(tài),建立治療自信,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