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標題,“臨時性”是“生活”的定語,不能亂斷句的。國人過日子,一般都會有長遠打算,不僅想到自己,還想到兒子孫子。一個過去的學生告訴我,他一些做官的同學,連孫子的房子都給買好了。當然,平頭百姓,為兒子買房、為孫子攢錢的也不在少數(shù)。正因為如此,中國人的儲蓄率,一直居高不下。自己過日子,時時刻刻想著兒孫,這就是中國人。國人到印尼辦廠,不能開月薪,因為開了月薪,發(fā)工資之后,工人就走光了,錢花光了之后,他們才能回來。這樣的事情,在中國是絕不可能發(fā)生的。
但是,同樣的中國人,實際上卻是過著臨時性生活。絕大多數(shù)國人就業(yè),罕有像日本人那樣,在一個企業(yè)一待一輩子的。只要能跳槽,肯定跳槽。除了做公務員和在大型國企就業(yè)之外,很少在一個地方待很長時間的。所有的單位,都是他們臨時湊合的所在。就算是在大鍋飯的時代,底層的人對于自己的單位,也一樣抱著臨時性的心態(tài)。充其量,那不過是一個可以大家拿的地方。
做生意的,大多立足短平快,撈錢越快越好。投資炒股的,絕少靠股票生息的,無非是投機。炒房也是一樣,如果短時間內(nèi)不能獲利,那些借錢、加杠桿大炒特炒的人,就會擠到天臺上去了。學者按道理該追求一點萬世名吧?否,在有些人眼里,能追風眼前獲利最好。
特別會替兒孫打算的中國人,在兒孫從幼兒園到大學的教育過程中,有些競相給老師送禮,為的是讓自家的孩子別受氣,但沒有想到過要改善學校的環(huán)境、改善學校的風氣,更沒有想過他們送禮會讓學校的風氣變得越來越壞。即使壞了,也是害后面的人,反正咱家的孩子幾年就走人了,管他呢。有的學校風氣越來越不好,在很大程度上,都是這些具有“長遠打算”的家長們共謀的結(jié)果,他們越是考慮自家孩子的長遠利益,就越是讓孩子過一種臨時性生活。如果學校里的老師欺負了人,食堂的飯菜有了問題,十個家長估計有九個不希望自家孩子出頭維權(quán)。大家都是過客,忍兩年,就過去了。
從牙縫里省錢也要給孩子買房的家長們,當然都是考慮孩子的長遠利益,但是,幾乎沒有人在意自家的房產(chǎn)目前只有幾十年的產(chǎn)權(quán)。有人爭取,30年到期的房產(chǎn)得以無償續(xù)約,當然大家都高興。70年的怎么樣,到時候再說吧。
過著臨時性生活的人們,幾乎沒有任何的主人翁意識。在這個世界上,除了自家的孩子,好像什么也不是自己的。所以,除了自己家屋里那個方寸之地,此外他們什么都不在乎,也在乎不了。甚至有時候會感覺,不知道這個世界誰活著比較踏實,好像都人心惶惶的,過了今天,不知道明天。
一次開會,聽同事講了一個故事,說是美國的艾森豪威爾將軍,退役之后到哥倫比亞大學做校長。不小心對學校的教授說,教授是學校的雇員。教授對他說,你才是學校的雇員,而我就是哥倫比亞大學。
顯然,在我們這里,幾乎沒有一個大學教授,哪怕是名教授甚至兩院院士,會想到自己就是大學本身。
所以,某種程度上,過臨時性生活,也是該著。
(摘自“張鳴微信公眾號” 圖/亦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