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郁利
所謂的愛心相伴,共同成長,就是說教師的位置正在慢慢發(fā)生著變化,要懂得面對時代的挑戰(zhàn),和家長一樣,我們身為教師正在為學生們打造著第二原生家庭,溫柔陪伴的價值遠大于冷酷地傳授教義。而在這溫柔陪伴中,教師也在精進著自己做事鍥而不舍、開懷大度的品質,精進著為師楷模的形象。達成真正意義上的“愛心相伴,共同成長”。
下面談一談我培育學生的體會:
第一是親
能夠師生一場,來之不易,親愛、親近的關系要綿延不斷。給予下一代充分的肯定,盡心盡力培育來自各種各樣家庭的孩子,與家長共同建立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的教育環(huán)境。另外,在課下與學生愉快相處,才能更加客觀地評估他的能力,給他機會發(fā)揮所長。給學生鼓勵與機會,令他在課外校外的不同嘗試中,學會肯定自己、欣賞自己,一個自尊自信的人,才會有作為。自尊自信是靠每日相伴的教師與父母贊美出來的。
第二是寬
其中有兩層含義,其一是寬容,學生在成長過程中,除了受校園環(huán)境影響,還受原生家庭影響以及社會影響,每個人都有各自的優(yōu)缺點,要懂得寬容。經(jīng)常對孩子說“絕對不行”,這樣的做法不夠開明,經(jīng)常對孩子說“你看看別的班的誰誰誰”,這樣的做法更是20世紀的事情。一個人的倫理價值、感到滿足的程度及與人親密的關系,會隨著年歲境遇改變,但是個性,大半來自遺傳。教師要做的應該是想“這孩子也有他的優(yōu)點啊”,這樣就會尋找他的優(yōu)點,欣賞他的優(yōu)點,容忍他的缺點,不會隨時想改造學生,急于塑造一個整齊劃一的班集體,來符合自己的期許了。其二是寬宏,在孩子遇到選擇和做決定的時刻,父母采取的態(tài)度和方式會給孩子很深刻的影響。
第三是身
言傳不如身教,重在以身作則。對于青少年期的孩子,話說過了,就不要再三重復,算老賬更要不得。要懂得察言觀色,忍辱負重,等他們過了青少年期,情緒成熟了,那些看似反叛的行為便會好轉。師生間的沖突如同親子間的爭執(zhí),像拳擊一樣,每一個回合都會彼此傷害,即便你贏了,學生也不會心服,不如注重平日一點一滴的身教,說“你學習吧”,不如說“我們學習吧”,當他們在自習課抬起頭來,看到老師也在勤奮地備課,或者半夜醒來,看到媽媽還在燈下看書,他們懶惰的幾率就會大幅降低。每天孩子放學回家后,都要首先完成作業(yè)。許多家長在一起都聊陪孩子寫作業(yè)的事,大多數(shù)的孩子是不需要寫作業(yè)時有家長相伴的,大部分家長都覺得小學階段還得陪伴,但是陪孩子也要講究合理的方式。孩子在幼兒階段是無時無刻不需要家長陪伴的。孩子上小學的時候,家長以為把孩子交到學校,有老師統(tǒng)一管理,家長就不必再多操心了,也沒有及時抓孩子的日常習慣,導致孩子進入小學高年級以后,分心問題比較明顯。如今,他們在和這個頑疾作斗爭,但日漸好轉,有明顯的效果。
要想成為最好的引導者,教師首先要思考自己的人生目標。為了目標,計劃好自己的人生,日積月累,始終進步,并有能力去幫助和影響他人,令學生每一天切實地感受到教師的進步,這樣方能成為學生的好榜樣。如果教師沒有這樣的能力,只是單純地傳授課業(yè),并不能讓學生從內心里感到敬佩,那么,學生自然不會向這樣的教師虛心請教。
第四是境
即便是我們自己,即便是成熟的大人,也很難在充滿誘惑的環(huán)境中學習,因此,無論在教室的哪個角落,都要有學習的氛圍。這一切都需要教師的精心營造。除了每個學生都擁有的一模一樣的教材,其他開卷有益的課外讀物,也不該冷冰冰地躺在圖書館里,教師應主動將他們借閱到班級,書的種類多了,與書的距離近了,孩子們就自然地想到無論上課下課都要學習。實際上,也確實起到了那樣的效果。不用強求他們去學,孩子們的眼里如果只能看到書、書桌和正在學習的同學和師長,他們就會覺得學習是自己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愛心陪伴,共同成長,說起來只是八個字,但真正踐行好這件事,卻要八年都不止。在這過程中,還要保持著跟時代接洽的年輕的與時俱進的心,是不容易的,但做到了,也是非常有成就感的。這種成就感來自學生以健康的方式成長了起來,也來自于自己的人生也長足地發(fā)展了起來。能聽到學生的心里話,成為孩子喜歡的傾訴和交流的對象,也能在每日的教學中與自己真誠地對話,為自己感到驕傲。對學生的陪伴沒有盡頭,師生共同的成長沒有止境,身為教師,秉持著這樣的信念精耕細作于每一日,才能無愧于教師二字。
編輯 王亞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