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曉淵
(福建中醫(yī)藥大學附屬廈門市中醫(yī)院檢驗科,福建廈門361000)
抗-HCV抗體、HCV-RNA定量與ALT檢測相關性分析
林曉淵
(福建中醫(yī)藥大學附屬廈門市中醫(yī)院檢驗科,福建廈門361000)
目的比較不同實驗方法檢測丙型肝炎診斷的準確性,并觀察丙型肝炎抗體與HCV-RNA病毒載量及ALT異常之間的相關性。方法對118例高敏化學發(fā)光法(CIA)檢測丙肝抗體初篩結果呈陽性(S/Co>1)的標本,并對其進行熒光定量聚合酶鏈反應(FQ-PCR)進行HCV-RNA病毒載量檢測及應用貝克曼全自動生化儀丙氨酸轉氨酶(ALT)指標。結果118例丙肝抗體初篩陽性患者中,HCV RNA陽性率為46.6%(55/118)不同HCV抗體檢測值在不同區(qū)間HCV-RNA檢測陽性率不全相同,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62.745,P<0.05);在55例HCV-RNA陽性(HCV RNA>103copies/ml)的樣本中,有43例ALT結果異常,ALT異常率為78.1%(43/55),其ALT異常率隨著HCV RNA含量的增高而升高,即呈正相關(r=0.96,P<0.01)。結論化學發(fā)光法檢測血清HCV抗體診斷HCV與熒光PCR檢測方法均可能存在假陽性或假陰性情況;熒光PCR檢測結果陽性率低于CIA檢測結果;在臨床診斷中丙肝抗體的檢測應與熒光定量聚合酶鏈反應一起使用,可以降低漏診,應聯(lián)合丙肝抗體、HCV-RNA、ALT檢測為臨床抗病毒提供有效評估提供依據(jù)。
丙型肝炎;高敏化學發(fā)光法;熒光定量聚合酶鏈反應;丙氨酸轉氨酶
HCV是腸道外傳播的非甲乙型肝炎的主要病原體,所導致的肝炎稱為丙型肝炎,是常見的慢性肝病之一。丙型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引起的一種重要的世界性傳染病[1]。HCV感染呈世界性分布,據(jù)世界衛(wèi)生組織統(tǒng)計,全球HCV的感染率約為2.8%,估計約1.85億人感染了HCV,每年新發(fā)丙型肝炎病例約3.5萬例,我國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率約為2.5%~4.9%,多數(shù)HCV感染都是無癥狀性的,少數(shù)引起急性肝炎的患者,其癥狀也比甲型和乙型急性肝炎的癥狀輕不幸的是,HCV病毒感染初期可引起肝臟慢性炎癥壞死和纖維化,進一步發(fā)展成為肝硬化、肝癌等終末期肝病,嚴重危害人類健康[2]。因此,早期準確診斷和合理治療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HCV抗體是反映HCV是否感染的主要指標。HCV RNA是HCV復制的標志,越來越多的肝病實驗室已經把它作為判斷丙肝感染和丙肝治療療效的主要參考。而Sysmex高敏化學發(fā)光儀的出現(xiàn),使一種更加靈敏、結果更加準確的丙肝抗體檢測新方法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本實驗旨在探討丙肝抗體檢測中的臨床價值,結合患者HCV RNA定量檢測及ALT指標,為丙肝的實驗診斷、治療以及療效提供參考。
1.1一般資料118例標本均來自我院2015年1月-2016年2月門診和住院患者,經高敏化學發(fā)光法(ECIA)檢測丙肝抗體,初篩結果呈陽性(S/Co)>1。其中:男性78例,女性40例,年齡平均(23±58)歲。1.2方法空腹采集病人抽取2ml外周靜脈血于EDTA-K2抗凝及真空抗凝管中并分離血清,用于丙肝抗體測定及ALT,并按照天根RNA提取試劑盒提取RNA用于HCV-RNA病毒載量測定。丙肝抗體測定ECIA檢測采用日本希森美康HISCL-5000的免疫診斷系統(tǒng)及希森美康醫(yī)用電子(上海)有限公司的丙型肝炎病毒抗體診斷試劑;ALT采用貝克曼全自動生化儀及配套試劑檢測;HCVRNA病毒載量采用熒光定量聚合酶鏈反應使用廈門安普利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產的丙肝肝炎病毒核酸定量檢測試劑盒(熒光PCR法)。
1.3結果判定抗HCV結果的判斷根據(jù)廠家說明書檢測初篩結果(S/Co)>1為陽性;ALT結果大于40U/L為異常;HCV-RNA病毒載量檢測結果以5.0×103IU/ml≤HCV RNA≤5.0×108IU/ml判斷為陽性,直接報告定量結果;樣本中病毒載量檢測結果>5.0×108IU/ml,判斷為陽性,報告為>5.0×108IU/ ml;樣本中病毒載量檢測結果<5.0×103IU/ml,判斷為陰性,報告為<5.0×103IU/ml。
1.4統(tǒng)計學方法統(tǒng)計學處理采用SPSS 17.0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用均值±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組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抗HCV、HCV-RNA與ALT之間關系采用相關分析。
2.1 HCV抗體檢測不同區(qū)間值中HCV-RNA載量的陽性率比較將118例抗體陽性者按HCV抗體檢測值由低到高排序,對118例HCV抗體陽性者的HCV抗體檢測值在不同區(qū)間HCV-RNA檢測陽性率進行統(tǒng)計分析,總陽性率為46.6%(55/ 118),不同HCV抗體檢測值在不同區(qū)間HCVRNA檢測陽性率不全相同,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62.745,P<0.05),見表1。
2.2 HCV RNA含量與ALT檢測結果分析在55例PCR檢測結果呈陽性(HCV RNA>103copies/ml)的樣本中,有43例ALT結果異常,ALT異常率為78.1%(43/55);按HCV RNA病毒載量將55例標本分成107~108、106、105、103~104和<103copies/ml 5組,分析HCV RNA含量與ALT結果間的關系,發(fā)現(xiàn):HCV RNA含量呈陽性的樣本,其ALT異常率隨著HCV RNA含量的增高而升高,即呈正相關(r=0.96,P<0.01)。
表1 不同抗HCV抗體區(qū)間值中HCV-RNA載量陽性率比較
表2 HCV RNA含量與ALT檢測結果分析
丙型肝炎是丙型肝炎病毒RNA經血液傳播的一種病毒感染性疾病,它發(fā)病率雖低于乙型肝炎,但其危害遠遠高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發(fā)病呈全球性流行,極易發(fā)展為慢性丙型肝炎,嚴重者會進一步轉化為肝硬化或肝癌,對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威脅,是歐美及日本等國家終末期肝病的最主要原因。因此,控制丙型肝炎只能從傳染源和傳播途徑入手,早期準確診斷和發(fā)現(xiàn)HCV感染者就是防控丙型肝炎傳染源、阻斷傳播途徑最為有效的手段[4]。
人體感染HCV后抗-HCV一般15個月內可在病人血清中被檢測到[5],HCV抗體主要用于流行病學調查、丙肝感染患者的診斷篩查。HCV-RNA是HCV復制活躍的一項可靠指標,感染2周內即可檢出[6]。HCV-R NA主要用于臨床丙肝確診以及治療效果評估指標。目前臨床常聯(lián)合HCV抗體和丙肝病毒HCV-R NA定量檢測以明確是否感染了丙肝病毒及實施治療措施,HCV-R NA陽性(>103copies/ ml)的患者可以直接作為HCV感染的有效證據(jù),并且表明HCV病毒復制活躍具有一定傳染性[7]。HCV-R NA比HCV抗體出現(xiàn)的時間更早,可作為丙肝感染的早期診斷和篩查,HCV-R NA陰性可作為患者治療效果以及預后指標,HCV-R NA陰性表明患者經治療后病毒被清除,傳染性弱。本研究中118例丙肝抗體初篩陽性患者中,HCV RNA陽性率僅為為46.6%(55/118)可能主要的原因有:⑴由于自然界RNA降解酶存在導致HCV RNA降解而出現(xiàn)的假陰性;⑵患者采取過抗病毒治療等因素有關,血清中HCV-RNA載量未達到最低檢測量;⑶機體HCV病毒己被清除,HCV-RNA已為陰性,但HCV抗體持續(xù)存在一段時間[7-10]。綜合分析本研究對象中118例HCV抗體陽性樣本中不同HCV抗體檢測值在不同區(qū)HCV-RNA檢測陽性率不全相同,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62.745,P<0.05),可能觀察對象處于抗病毒治療的患者,呈現(xiàn)HCV-RNA病毒載量檢測陽性率不一致的現(xiàn)象。ALT主要存在于肝細胞的線粒體以及細胞質中,是肝細胞實質損害一個主要指標(參考值0~40IU/L),常聯(lián)合其他多種指標用于肝功能臨床診斷評估[11,12]。
在實際工作中我們發(fā)現(xiàn),CIA方法自動化程度更強,操作更加簡便,降低了操作人員感染的風險。HCV-RNA病毒載量的測定能更早期用于丙肝的診斷及抗病毒治療的療效判斷,化學發(fā)光法檢測血清HCV抗體診斷HCV與熒光PCR檢測方法均可能存在假陽性或假陰性情況。臨床實際應用中應聯(lián)合HCV抗體及HCV-RNA病毒載量測定從可以降低丙肝感染的漏診,同時聯(lián)合ALT以反應肝細胞實質損害程度,為臨床治療丙肝提供有效的診療實驗數(shù)據(jù)。
[1]趙東巖,陳弟,劉春林,等.TRFIA、FQ-PCR方法聯(lián)合檢測乙肝標志物的應用探討[J].昆明醫(yī)科大學學報,2014,35(10):57-60.
[2]梁勇彪,莫定敢,覃海燕,等.FQ-PCR檢測HCV-RNA載量與ALT相關性探討[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2,10(8):59.
[3]Mohd Hanafiah K,Groeger J,F(xiàn)laxman AD,et al.Global epidemiology of hepatitis C virus infection:new estimates of age-specific antibody to HCV seroprevalence[J].Hepatology,2013,57(4):1333-1342.
[4]孫軍紅.抗-HCV抗體檢測與熒光定量RT-PCR檢測在丙型肝炎診斷中的比較[J].中國衛(wèi)生檢驗雜志,2009,19(7):1562-1563.
[5]曾艷華.化學發(fā)光法檢測HCV抗體診斷丙型肝炎價值的Meta分析[J].中國循證醫(yī)學雜志,2014,14(6):707-715.
[6]張學英,李勵,柴曉文,等.乙型肝炎病毒標志物不同模式與HBV-DNA、PA、ADA及ALT濃度的相關性研究[J].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12,11(6):447-448.
[7]李文楷,丁波,魏容,等.聯(lián)合檢測血清標志物、ALT和HBVDNA對乙型肝炎患者診療的臨床意義[J].四川醫(yī)學,2013,34(1):154-156.
[8]Ponde RA.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chemiluminescence assays,recombinant immunoblot assays and nucleic acid tests in the diagnosis of HCV infection[J].Eur J Clin Microbiol Infect Dis,2013,32(8):985-988.
[9]谷婭楠,朱鴻,程艷杰,等.丙型肝炎患者血清HCV-R NA載量、抗-HCV及ALT的相關性研究[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4,35 (4):487-488.
[10]陳作芬,曹永平.丙肝患者治療前后HCV R NA與抗-HCV及丙氨酸氨基轉移酶水平的分析[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0,7(12):1175-1177.
[11]彭澤軍.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CV抗體、HCV-R NA、ALT聯(lián)合檢測及臨床意義[J].實驗與檢驗醫(yī)學,2011,29(6):635-636.
[12]徐煒新,李峰,孫杰.抗原抗體聯(lián)合檢測在提高血液透析患者丙肝感染檢出率中的應用[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5,36(7):920-922.
R512.6+3,R446.62,R446.11+2
A
1674-1129(2017)02-0236-03
10.3969/j.issn.1674-1129.2017.02.031
2016-10-19;
2016-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