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鑫
【摘要】戲曲、舞蹈、雜技等諸多的藝術(shù)形式中,有一種共同的表演手段,叫做“毯子功”。毯子功也是戲曲表演的基本功之一,它能夠訓練演員的動作協(xié)調(diào)性,提高演員身體的柔韌度,并加強演員對自己身體的控制能力。在演員進行毯子功訓練的過程當中,腰腹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接下來,筆者將從各角度對毯子功進行總結(jié),以闡述腰腹能力訓練對戲曲毯子功訓練的重要性,希望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給予戲曲毯子功的練習者一定的指導。
【關鍵詞】戲曲;毯子功;腰腹能力
戲曲的毯子功作為戲曲表演藝術(shù)的基本功,包含“翻、騰、撲、躍、滾、摔”等等動作,是現(xiàn)代戲曲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擁有獨特的教學模式。在這里,筆者將對毯子功的訓練進行剖析,希望能夠為戲曲教學模式的改革提供一定的指導作用。
一.戲曲毯子功訓練的重要意義
一般來說,毯子功分為“軟毯子功”和“硬毯子功”,戲曲演員加強對毯子功的訓練,能夠增強自身的身體協(xié)調(diào)性、身體柔韌度和對身體的控制能力,最終戲曲演員能夠給人以身體靈活、造型挺拔的視覺美感。除此之外,舞蹈演員也需要練習毯子功,舞蹈演員經(jīng)過毯子功的訓練,能夠讓自己的身體在每一個動作中都呈現(xiàn)出勻稱、和諧的美感。
經(jīng)過毯子功訓練的演員與沒有經(jīng)過毯子功訓練的演員相比,明顯的更加容易做到腳尖的位置準確和身體的輕盈自如,能夠更好的塑造鮮明的人物形象,不但更好地推進了舞臺上劇情的發(fā)展,也是我國戲曲藝術(shù)無限光彩的體現(xiàn)。
二.戲曲毯子功訓練的方式
1.戲曲毯子功中的“抄功”教學模式
因為戲曲毯子功的基本功訓練主要包括“翻、騰、撲、躍、滾、摔”,所以,在學生進行毯子功訓練的過程中,安全尤為重要,“抄功”的教學模式便是學生在兩名經(jīng)驗豐富的教師的保護下進行各種筋斗動作的練習,此為戲曲毯子功訓練方式中最傳統(tǒng)的、應用最多的、出現(xiàn)最早的一種教學方式。在這種教學方式中,學生自進行訓練開始,一直都在兩名教師的保護下進行訓練。這種教學模式有兩點好處,一是教師的保護能夠給學生帶來極大的心理安全感,使學生能夠比較快的進入到訓練的狀態(tài)當中;另一個就是,教師持續(xù)在身側(cè)指導,學生能夠較快的學習到更多、更有難度的毯子功動作,提高自身的學習效率?!俺Α钡慕虒W模式,對訓練場地的要求較低,輔助器材基本上也只需要練功腰帶便可。
但與此同時,“抄功”的教學模式也存在著較為明顯的特點,比如教師體力消耗大的同時學生訓練強度卻不夠;教學模式需要兩名教師的配合絕對默契,否則會導致教學質(zhì)量的下降甚至學生受傷;學生過于依賴兩名教師的“抄把”,難以獨立進行練習;教師長時間靠近學生,沒有機會仔細觀察學生的動作,不容易指出學生動作的優(yōu)點和缺點,也沒有精力對學生的錯誤進行系統(tǒng)的糾正,等等。我們能夠看出,雖然“抄功”是一種較為經(jīng)典的教學方式,但因為時代較為久遠,已經(jīng)具有了一定的局限性,需要我們不斷地對毯子功的教學模式進行探索和創(chuàng)新。
2.基于教學輔助設施的戲曲毯子功訓練模式
在戲曲毯子功訓練的過程中,如果借助教學輔助設施,那么一般都是借助于厚墊、薄墊或海綿坑等設備,這樣,在毯子功訓練過程中,即使有跌倒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也不至于對身體引起損傷。
基于教學輔助設施的毯子功訓練模式,能夠使教師不必再每時每刻靠近學生,教師有更加充分、更加自由的時間去觀察學生的動作,去給學生做糾正和指導。除此之外,在這種毯子功訓練模式下,學生能夠脫離教師,自主的進行毯子功的練習,并且因為借助了教學輔助設施,學生的安全有所保障,所以學生可以自主的去學習和練習高難度的毯子功動作,從而激發(fā)了學生對毯子功進一步學習的興趣和對各個高難度動作的嘗試。
事實上,早在上個世紀70年代,這樣的毯子功訓練模式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但是當時并沒有對這樣的訓練方法進行科學的研究和探討,使得一部分毯子功教師不認同甚至是很排斥學生在練習毯子功時借助教學輔助設施。但是,隨著毯子功難度的標準日益升高,傳統(tǒng)的“抄功”無法滿足學生的訓練強度,基于教學輔助設施的毯子功訓練模式才重新回到教師們的視野,并得以在全國推廣。
三.毯子功腰腹訓練的重要性
近年來,戲曲表演的技巧運動技術(shù)發(fā)展得十分迅速,對毯子功中的翻筋斗的要求更是不斷加大,不僅要求筋斗高水平,更要求筋斗高難度,筋斗一步一步的朝著身體多轉(zhuǎn)度、多軸、多周數(shù)的趨勢發(fā)展,對戲曲演員的毯子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且,演員通常需要將各個高難度的動作串聯(lián)起來進行表演,比如團身后空翻三周、后空翻兩周接回籠等動作,所以,在戲曲演員進行毯子功訓練時,要格外的注意腰腹能力的訓練。
人腰腹部的肌肉就像是“鏈條”,在毯子功訓練進行翻筋斗時,它具打開與收縮的能力,并能夠固定演員的身體,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高難度的筋斗動作是否能夠順利地完成。所以,在戲曲演員進行毯子功訓練的過程當中,,教師應該著眼于“加強學生腰腹能力訓練,提高學生整體身體素質(zhì)”,在對戲曲演員進行毯子功訓練的過程中,加強對腰腹部訓練,使其能夠更加柔韌、對身體的固定能力更強。
結(jié)束語:
毯子功是我國戲曲表演藝術(shù)的基本功之一,不僅對質(zhì)量要求很高,其難度也是相當?shù)拇?,主要是它還存在著一定程度的危險性。所以,在毯子功教學和訓練的過程中,重要的不僅是學生進行翻筋斗的各項能力,更是學生的較好的身體素質(zhì),腰腹能力在其中就尤為重要。在現(xiàn)代教學模式下的毯子功訓練,應該堅持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教學思想,對科學的教學技法和教學規(guī)律進行深入地挖掘,以此提高毯子功教學和訓練中的效率和安全。
參考文獻:
[1]牛建永,顧軍.毯子功在古典舞中的運用--以秦俑魂舞蹈為例[J].戲劇之家,2014,(12):193-193.
[2]牛建永.論毯子功與競技體操訓練方法的結(jié)合[J].青年文學家,2015,(35):165.
[3]王繼義.戲曲毯子功教學的推陳出新[J].戲曲藝術(shù),2006,27(2):90-94.
[4]鈕驃.為戲曲表演劇藝的傳承和播揚辛勤耕耘--《中國戲曲毯子功教程》序[J].戲曲藝術(shù),2005,26(2):21-21.
[5]陳國卿.可信可用可行--《中國戲曲毯子功教程》序[J].戲曲藝術(shù),2005,26(2):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