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清秀+李寧+張靜+胡寶華
(塔里木大學 經濟與管理學院,新疆 阿拉爾 843300)
摘 要: 隨著互動課堂的逐步發(fā)展和學生年齡的增長,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呈逐漸減弱趨勢。本研究深入大學課堂對學生的課堂沉默行為進行觀察和記錄,結合文獻分析法和問卷調查等方法獲取所需的資料數據,了解學生課堂沉默的現(xiàn)狀,運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分析學生沉默行為,探討學生課堂沉默行為的影響因素,并提出針對性建議,轉變大學生在課堂上的沉默態(tài)度。
關鍵詞: 南疆大學生 互動課堂 沉默行為 描述性統(tǒng)計分析
一、引言
課堂互動指的是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例如課堂分組討論、提問問題和回答問題、辯論賽等形式。課堂沉默是指學生在接受知識的過程中,被動接受信息,對教師的提問和同學們之間的交流,表現(xiàn)出默不作聲、不予理睬,即使有想法也不愿主動提出來的現(xiàn)象。通常,學生的課堂沉默行為有兩種表現(xiàn),一種與課堂教學有關—跟隨課堂的思考行為;而另一種無關—脫離課堂的走神行為[1]。
此次研究主要弄清楚在互動課堂中高校大學生沉默行為的緣由,并且提出具有建設性的對策,進一步改善當前大學互動課堂沉默的狀況,對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教師的授課質量有著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有學者提出學生沉默在中國的課堂教育中十分常見,這也正是本文把它作為研究課題的原因之所在。
二、研究設計方法與數據搜集
(一)研究設計方法
此次研究采用文獻分析和開放式問卷法獲取收集各指標,篩選歸納出學生沉默行為存在的21種現(xiàn)象,幾經修改后,形成正式的問卷。對樣本對象即塔里木大學、喀什大學、新疆大學科學技術學院、新疆財經大學商學院的在校大學生采用分層抽樣的調查方法,共發(fā)放問卷1000份,有效回收914份,有效回收率為91.4%。問卷中要求研究對象對學生沉默的動機、影響、措施的重要性(從完全沒有影響到影響很大)、五點維度上做出唯一回答,統(tǒng)計時均按照1、2、3、4、5代表不同程度[2]。數據統(tǒng)計采用SPSS和excel進行描述性統(tǒng)計分析。
問卷的主要內容包括個人基本信息、大學生沉默行為量表和學生沉默動機量表。個人基本信息主要包括個人背景情況(學院、專業(yè)、年級、性別、民族、戶籍所在地和家中兄弟姐妹人數)、大學生沉默行為量表和學生沉默動機量表的每道題。為了檢驗每個分量表的信效度,使用SPSS和Excel軟件對每個量表進行描述性。
(二)樣本基本情況的描述統(tǒng)計
1.研究樣本
研究樣本為塔里木大學和喀什大學的在校生,共發(fā)放1000份問卷,有效問卷914份,有效率達91.4%?;A資料的樣本特征如表1所示。
在調查對象的性別分布上,男女比例相對均衡,約占調查對象的50%。在民族分布上,以漢族為主,占調查對象的74.9%,少數民族占比25.1%。在學生地域分布上,以西部學生為主,占48.4%。從調查對象年級分布上看,由于調查的時間在9月份,大四年級學生大多在外實習,尚未返校,因此學生主要以二年級和三年級為主。二年級、三年級學生所占比例為41.7%、38.6%。從調查對象的學科分布上看,調查對象涵蓋學科較廣,其中以理工類、文史類居多,分別占68.7%、18.8%。
2.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
求R的特征值和貢獻率。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求解因子分析。由于各個指標觀測量綱的差異及數量級級數的不同,為了避免這些因素對因子分析的影響,因此將原始數據標準化,使標準化后的各指標均值為0,方差為1[3]。然后建立變量的相關系數矩陣R。公式為:
如表2,通過KMO和Bartlett檢驗可知:KMO值是0.842,大于0.5,所以原始數據可以進行因子分析。利用所選數據做出公共因子碎石圖,由圖可見:五因子的顯著性水平分別為:4.442,2.407,1.873,1.227,1.086,其累計方差貢獻率為52.545%,說明這五個主因子代表了絕大部分信息[4],能夠反映大學生課堂沉默行為的基本情況。各主因子對應的特征值及累計方差貢獻率如表2所示:
通過主成分分析法將學生沉默行為存在的21種現(xiàn)象劃分為五個成分:因怕答錯被其他同學嘲笑而不愿回答問題,認為積極發(fā)言是愛出風頭的表現(xiàn),互動課堂與自己無關而選擇沉默的;認為多說無益少說無錯選擇沉默,“槍打出頭鳥”不說為好,不完全認同他人觀點而選擇沉默的;不完全認同教師觀點保持沉默,他人不認同自己,但沒有改進措施而選擇沉默,話語權小觀點被他人采納的可能性小選擇沉默;上課經常主動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他人不回答自己也不回答,點到名后才會回答問題,愿意代表小組發(fā)言,主動指出他人發(fā)言中的錯誤;對課程有興趣時選擇沉默,對組織無感覺未來另有打算無所謂而選擇沉默。
三、結論
(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學生對所學的課程沒有濃厚的興趣,且教師提問題的角度不靈活、死板,不僅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還會分散學生的課堂注意力。教師賦予學生在互動課堂中的話語權較少,即使學生對某一問題提出自己的觀點,但被采納的可能性較小,因而選擇沉默的學生占較大的比例。
(二)在互動課堂的舞臺中,學生是主角,一些同學往往因為性格因素、從眾心理、怕丟人、愛面子、語言表述能力弱等因素而選擇沉默。據調查顯示,40%以上的學生出于從眾心理“別人不回答,我也不回答”,有想法但不敢提出,怕被人說“愛出風頭”,以這種消極的方式維持人際關系。
(三)中國大學生從小接受的是應試教育,他們習慣于以被動的方式接受老師的授課內容,教師具有一定權威,學生很少有質疑。學生對班級組織缺乏情感,集體榮譽感不強,班級凝聚力較弱,個人對未來另有打算,沒有將自身利益與集體利益相聯(lián)系,置身事外。
四、建議
(一)教師在互動課堂中提問要有靈活性,從不同角度開展提問。不但從正面進行提問,而且從反面進行提問;同時把書本內容和現(xiàn)實情況結合起來進行提問,以誘發(fā)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
(二)課堂提問要選擇適當的時間點。提問要把握時機,可以在學生對所提問題有了初步的感性認識后進行提問,以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并在大腦中創(chuàng)建大致的知識框架;還可以在教師講授重點之前先提出幾個難度適中的問題,讓學生感到困惑,從而引發(fā)學生對課堂內容的重視,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注重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提高學生的自信心?,F(xiàn)在大學生缺少對知識的心理滿足,自我得不到延伸,所以有心理壓抑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xiàn)就是被動、沉默[5]。犯錯在學習過程中是難免的,面對這種正?,F(xiàn)象,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勇于表達自己,給予學生一定的話語權,增強他們的自信,提出具有啟發(fā)性的問題,引導學生努力實現(xiàn)自我價值,得到心理滿足。
(四)課堂提問要進行分數登記。學生通常對分數比較看重,平時課堂成績占了總成績相當一部分比重,因此,若采用回答記分的方式,積極回答問題的學生會比較多。不但要對主動回答的學生進行記分表揚,還要對主動提問的學生給予口頭表揚,支持創(chuàng)新。
(五)互動課堂的提問要因人而異。每個人的敏感程度、氣質性格、需求、動機、潛能等均有差異,所以要求教師因材施教,使每一位學生都有機會表現(xiàn)自己,同時教師要有耐心,給學生回答問題留有一定時間。
(六)教師需要運用靈活的手段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激發(fā)學生對組織的情感,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一位學生,以增強學生的求知欲。此外,采用合適的方式劃分小組,促進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交流溝通,以獲得學生最真實的想法,促進組織目標的實現(xiàn)。
參考文獻:
[1]李景光.大學英語課堂學生沉默行為的原因分析及其相關對策[J].懷化學院學報,2010(10):152-153.
[2]楊芳.塔里木盆地少數民族傳統(tǒng)體育文化資源開發(fā)研究[D].烏魯木齊:新疆師范大學,2011.
[3]韓卓.基于新課改背景的高中課程編排算法研究與應用[J].計算機與數字工程,2014(09):1599-1604+1672.
[4]馬建偉,賈振元,王福吉,劉巍,盧曉紅.主成分分析在偶件多影響因素重構中的應用[J].機械設計與研究,2010(05):122-125.
[5]吳梅生.關于大學生對課堂提問沉默的心理分析與轉變策略[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25(3):162-163.
基金項目:新疆高?;诱n堂中學生沉默行為、動機調查研究——南疆四所本科院校為例(201610757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