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燁玲
漳州木偶不僅是木偶戲的演出道具,也是福建漳州著名的手工藝品。漳州木偶以樟木為原料,經(jīng)藝人精雕細琢而成,共有數(shù)百種造型。漳州木偶雕刻作為木偶戲道具制作中的一門特殊技藝,起源于晉代,興盛于唐代,至今已有近2000年的歷史。2006年,漳州木偶雕刻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名錄。2007年,著名的漳州木偶雕刻藝術家徐竹初,被國家文化部確定為漳州木偶雕刻藝術代表性傳承人。
子承父業(yè),少年成名
小小一塊不起眼的木頭,經(jīng)過選材、打胚、細刻、修光等十幾道工序,成為戲曲舞臺的人物臉孔,生、旦、凈、末、丑,演繹人生百態(tài)。作為徐家木偶雕刻的第6代傳人,徐竹初就身懷這種“點木成金”的絕技。
徐竹初1938年出生于福建漳州市一個木偶雕刻世家。清朝嘉慶年間,徐竹初的太高祖徐梓清開始雕刻木偶頭,世世代代傳承了200多年。到了第6代徐竹初這一代,徐竹初的父親徐年松卻不希望兒子學習這門手藝。因為在舊社會,徐年松擔心兒子依靠這門手藝無法維持生計。
解放后,政府十分重視民間藝術,徐年松接到的雕刻木偶頭的活兒多了,收入有所增加。他看到年少的兒子對木偶頭雕刻很癡迷,才同意徐竹初學習這門手藝。
得到父母應允之后,徐竹初開始一點一滴向父親學習雕刻木偶的技藝,慢慢顯露了他在這方面的天賦。1955年,徐竹初的木偶雕刻作品榮獲“全國少年兒童科學技術和工藝作品展覽”特等獎。此時,徐竹初年僅17歲。徐竹初說,當年家里條件很差,晚上點的是煤油燈,他有時候湊近燈光雕刻,頭發(fā)被燒了一大片才發(fā)覺。有一天半夜,他還在燈下雕刻木偶頭,一不小心手指頭被刻刀劃破,鮮血直流,把手里的木偶頭都給染紅了。
1955年獲獎使徐竹初一舉成名,他因此受到中央領導人的接見。不久后,國家有關部門還拍了部電影,叫《少年雕刻家徐竹初》。這時,一個契機擺在了剛剛初中畢業(yè)的徐竹初面前:中央美術學院有意破格錄取他。但這樣一個難得的機會,他卻無奈放棄了,因為那一年他的母親病故了。徐竹初是家中長子,下面有好幾個弟弟妹妹,父親一個人難以支撐這個家,所以,徐竹初選擇了留在家中幫父親照顧家庭。
少年喪母的徐竹初,一面照顧弟弟妹妹,一面在父親身邊當助手,潛心學習木偶雕刻。
在繼承中創(chuàng)新,形成獨特風格
由于徐竹初學藝刻苦,肯于鉆研,悟性又高,他的雕刻技藝日臻成熟。后來,他應邀加入漳州市木偶劇團,成為專業(yè)的木偶雕刻藝人。
徐家祖?zhèn)鞯哪九嫉窨?,俗稱“北派木偶”,其技法源自北方漢劇的風格模式,強調木偶戲劇的表情化與性格化,注重人物內在神情性格的表現(xiàn)。在創(chuàng)作中,徐竹初在落刀之前,總要認真研究揣摩所刻畫人物的身世、身份、性格等,等思考成熟了才下刀。所以,他出手的作品刀法有力、造型嚴謹、彩繪精致、形神兼?zhèn)?、韻味十足?/p>
徐竹初在繼承祖輩雕刻技法的基礎上,不斷在創(chuàng)新中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僅造型方面,由徐竹初創(chuàng)新設計的木偶品種就有600多種,戲曲的生、旦、凈、末、丑等各行當齊全,既有傳統(tǒng)名劇的名角,又有神話傳說中的神仙、魔怪等形象,個個面目不同,生動傳神。他還打破以往木偶不能動的傳統(tǒng),在木偶的腦袋里面設置了機關,使木偶的眼睛、眉毛和下頜可以靈活活動,比舊時固定的木偶更加傳神而有趣。他制作的木偶不僅能上臺表演,其精致程度也可作為工藝品收藏,最貴的一個木偶賣了8萬美金。
徐竹初從藝半個多世紀,在國內獲得的各類獎項不勝枚舉。他的木偶作品曾在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巡回展出,還曾多次作為國禮贈送國際友人,被譽為“活的文物”、“東方藝術珍品”和“中華一絕”。
創(chuàng)辦木偶藝術館,自費辦班傳藝
1996年,徐竹初在漳州市延安路創(chuàng)辦了“徐竹初木偶藝術館”,喜愛漳州木偶的人可以來此觀賞、購買他雕刻的木偶工藝品。早已告別了少年時代生活困頓的徐竹初,如今最大的心愿是讓木偶雕刻這門傳統(tǒng)民間藝術傳承下去。他不想保守徐家木偶雕刻藝術子承父業(yè)這種老舊的傳承模式,而希望它能走出家門發(fā)揚光大。
過去拜師學手藝,都是學生恭恭敬敬地求師父收其為徒,但現(xiàn)在,徐竹初主動熱心向徒弟傳授技藝。為了漳州木偶雕刻這一民間藝術的傳承,他和兒子徐強甚至自費辦木偶雕刻培訓班,只求招到更多的傳承人。
徐竹初說:“如今,學習傳統(tǒng)藝術要刻苦,又不容易賺到錢,所以愿意學習的人很少。有人來學,我都愿意教,無償傳授技術?!?/p>
這位年近八旬的老人表示,讓他感到可惜的是,全盤學下來的人不多,大部分是學到一半,能靠這個賺一點錢就趕緊自己去做了。所以,他感到擔心、傷心。在結束采訪時,徐竹初老人說:“我們下一步打算經(jīng)濟好一些時,再投資辦班,多培養(yǎng)一些人。我相信漳州木偶雕刻這個傳統(tǒng)民間藝術不會絕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