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芳芳
摘要:大學是青少年學習成長的重要階段,大學生肩負著建設祖國、發(fā)展社會的重要責任,在大學期間,大學生除了學習知識、提高專業(yè)涵養(yǎng)、培養(yǎng)必備的社會生存技能之外,還需要通過各方面的監(jiān)管與學習塑造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讓身心健康地發(fā)展。而大學輔導員擔任了學生日常生活管理、思想道德教育等多重角色,對學生給予合理的身心保護是大學輔導員的工作內容之一。本文以一項具體的貧困學生詐騙為案例,從大學輔導員給予學生身心保護的必要性出發(fā),分析大學輔導員給予學生身心的具體措施,給予當代大學輔導員工作方面的思考與借鑒。
關鍵詞:大學生 大學輔導員 身心保護 教育
近些年來,由于信息技術的迅猛發(fā)展和移動互聯(lián)網的普及,以大學生為目標群體的詐騙案件開始增多,不少大學生因為詐騙丟失錢財,造成了身體心理的雙重傷害。這給大學輔導員的工作敲響了警鐘。大學生還沒有真正踏入社會,世界觀、價值觀還有待塑造,判斷能力也還需提高。因此,如何正確給以學生身心保護,避免更多學生遭受欺騙,是大學輔導員需要思考的工作內容之一。本文將引入一個案例,來分析大學輔導員如何給予學生身心保護。
一、案件回顧
本文想要引入的案例是今年引起社會廣泛熱議的山東“徐玉玉”詐騙案。徐玉玉是2016年的高考生,以568分的成績被南京郵電大學錄取,卻最終因為被騙進了醫(yī)院,搶救無效而死亡。徐玉玉的家境貧窮,父母好不容易湊齊了9000元學費,徐玉玉卻在接到騙子的電話后,將錢款匯給了騙子,最終因為無法承受這個打擊離開了人世。
騙子固然可惡,但是這起事件卻反映出幾個現(xiàn)實問題:
首先徐玉玉的死亡并不完全因為打擊,而是自身無法承受壓力,無法承受來自家庭貧窮而自己卻將學費弄沒的巨大壓力,騙子是一個導火索,貧窮才是最大的壓迫。其次徐玉玉的死亡折射出了一部分即將踏入大學的青少年的情緒管理能力十分薄弱,這是學校與家長雙方面造成的,學校與家長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對孩子的學習關注度遠遠超過了其他,導致孩子出現(xiàn)身心問題的時候,無法良好地管控自己。
因此本文想從徐玉玉的個人案件出發(fā),來從高校的層面來說,大學輔導員如何給予學生身心保護。
二、大學輔導員給予學生身心保護的必要性
大學對于青少年來說,是一個全新的學習階段,不同于初高中的純知識學習,大學生活的自由度大大提高,許多青少年也正式脫離了父母的管制。因此大學輔導員在大學生的學習與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筆者想從以下三個方面簡要概括大學輔導員給予學生身心保護的必要性:
首先是大學生自身心理較為脆弱,情緒管控能力薄弱,從徐玉玉的事件中我們可以看到,大學生的情緒管理與思想培養(yǎng)都需要有人監(jiān)督。因此大學輔導員十分有必要對學生給予身心保護,提高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建立成熟心理防御體制。
再者給予學生身心保護是大學輔導員的工作內容之一,思想品德教育是大學輔導員的教學內容。大學輔導員是與學生關系最為密切之人,學生的學習情況、身心健康與心理情況等輔導員都要及時掌控。因此給予學生身心保護是輔導員做好本職工作,提高思想品德教育教學效果的必然選擇。
最后現(xiàn)在社會問題較為突出,不少犯罪分子都將魔爪伸向了大學生群體,像本文中徐玉玉,校園中發(fā)生的詐騙案不在少數(shù),,除了詐騙案,像校園違法貸款等現(xiàn)象也屢禁不止。所以給予學生身心保護也是學生遠離不法分子、健康發(fā)展的必然措施。
三、大學輔導員給予學生身心保護的具體措施
(一)開展多種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
對于大學輔導員來說,一方面要全面地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另一方面要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工作內容和計劃,就需要切實開展工作深入到學生中去,摸清和監(jiān)察學生的實時心理發(fā)展??梢酝ㄟ^開展多種形式的心理健康活動形式,如心理健康講座、心理健康知識比賽、心理健康主題日主題月活動、心理健康調查問卷,確保大學輔導員能夠及時了解學生的心理情況,針對不同的情況作出相應的解決措施,避免一些學生出現(xiàn)心理問題無法排解,影響學習和生活。
(二)構建平等開放的關系,加強與學生的溝通工作
部分學生存在心理等方面的問題時,不愿主動與朋友家長溝通,也不輕易尋求輔導員的幫助,這就勢必導致了學生的無法及時解決自身的問題。而學生不愿意求助輔導員,是在學生的固有思維里,認為輔導員也是高高在上的教師,不能夠以平等的姿態(tài)去溝通。所以輔導員要通過自身的態(tài)度與行為樹立一個親和和藹的輔導員形象,與學生構建一種平等開放的工作,加強與學生的溝通,輔導員要定期對學生展開實時溝通的工作,進行一對一、一對多的交流,以真誠的心打開學生的心,真正從身體與心理兩方面都給予學生身心保護。
(三)做好關聯(lián)工作,家庭與學校共同做好學生的身心保護工作
大學輔導員給予學生身心保護不是輔導員一個人的單方面角色的工作,而應該是一個與多方關聯(lián)的具有聯(lián)動性的工作。對于部分存在特殊情況的學生,如家庭極度貧困或者學生極度自卑,輔導員可以通過家訪的形式更加深入了解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輔導員要與家庭建立密切的聯(lián)系,通過電話、短信、郵箱等多種形式與學生家長保持密切聯(lián)系,將家長納入到教育的環(huán)節(jié)中來讓家長了解自己的孩子,讓孩子的成長伴隨著家庭的呵護,家庭與學校兩方面的工作都要做好,真正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舒適的成長環(huán)境。
總之,大學輔導員給予學生身心保護是十分必要的,提高學生的心理建設能力,塑造大學生積極向上、活潑開朗的人格,這對學生的成長是十分關鍵的。因此輔導員要切好做好該方面的工作,為社會培養(yǎng)優(yōu)秀的人才,為國家輸送高質量的精英。
參考文獻:
[1]劉合榮.從教育價值視角關懷學生身心發(fā)展[J].中國教育學刊,2013,(04).
[2]孫佳蕊.大學輔導員工作及人文關懷的探討[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03).
[3]白雪峰.對高校輔導員家訪工作的認識與思考[J].高校輔導員,2012,(06).
[4]孫超,楊成才.高校輔導員角色的社會學思考[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08,(03).
[5]陳平.探究輔導員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J].科技展望,2016,(03).
(作者單位:廣東醫(yī)科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