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翠探
一、當前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存在的問題
1.小組合作學習流于形式
新課程倡導合作學習,合作學習成為新課改中使用頻率極高的一個名詞,也被廣大教師接納和使用。還有的爭執(zhí)吵鬧不休,溝通合作無從談起;有的分組不科學,學生趁機偷懶玩?!?。小組合作學習流于形式。
2.小組合作學習沒有效果
合作學習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解決個人自主學習無法解決的問題,在教學中有的老師不管課堂實際需要不需要,一古腦兒搬進來,為了合作學習而合作學習,完全沒考慮合作效果,缺乏實質(zhì)的合作。
二、有效組織小組合作學習
在小學數(shù)學課的教學中可讓學生通過課前共同預習、課中合作實驗、合作操作、同桌討論、小組交流等形式開展合作學習活動。老師布置的學習內(nèi)容要有價值、有意義,不要流于形式。
1.有效溝通。小組成員之間是否能夠準確而有效的溝通是首要的合作技能,主要包括發(fā)送信息和接受信息兩個方面。發(fā)送信息的技巧有:(1)要清楚明白的表達自己的思想感受,用“我”或“我的”陳述,而不要用“大多數(shù)人”、“有些人”、“我們組”等,否則很難辨別是你的想法還是只是簡單復述別人的思想感受而已。(2)使你的言語信息和非言語信息一致,否則別人不知道你的意思究竟是什么。(3)請求聽者給予反饋。接受信息的技巧有:描述你所看到和理解的信息發(fā)送者的思想感受;陳述你對信息的理解,與發(fā)送者商討,直至達成一致。
2.得力領導。通常將領導定義為能夠幫助小組成功完成任務和維持成員之間有效關系的表現(xiàn),他們認為只有當每個人都有表現(xiàn)的機會、發(fā)表意見的權力時,這樣每個人才會對小組更加盡力。而在我們的實際教學中,更有效的要指派一個有指揮和引導能力的學生作為小組的領導,使得小組更有效的朝著正確的方向邁進。
3.合理分工。小組學習不是一種個人的學習行為,而是一種集體行為,這就需要學生有足夠的團隊意識。曾有一個古老的故事:“一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抬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
4.沖突解決。在小組合作學習中,難免會有爭論或沖突的出現(xiàn)。爭論或沖突的出現(xiàn)正表明小組成員都暴露了自己真實的見解和想法。試想如果沒有一個信任民主的氛圍,成員沒有敞開心扉,也就不可能有爭論和沖突。要想建設性、創(chuàng)造性地利用爭論,教師應當教學生:(1)視爭論為問題解決情境,要辨清差異,而非把它看成為由某人主宰的輸贏的沖突;(2)在辯論中,要讓學生學會對事不對人,即針對具體的觀點,而非個人;(3)在問題解決過程中,要讓所有的成員發(fā)表完各自的見解再整合觀點,要防止在沒有弄清不同的觀點的之前就進行整合總結。
總之,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很好的教學模式,好的合作學習有利于學生參與學習過程,嘗試成功的喜悅,能培養(yǎng)團體的合作精神和競爭意識,有利于學生解決數(shù)學問題的能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數(shù)學教學效果。對于小組合作學習方式,我們還需要不斷地進行探索和研究,使之更加完善,更加切合學生的學習實際,更加符合新課程改革理念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