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浩
摘 要:我們倡導“以人為本”,就是承認差異,張揚個性,促進發(fā)展。就要進行針對性,科學性,可行性的分層教學研究。差異化教學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轉變觀念,對每一位學生進行了解和認識,并使用差異分層的教學方法開展教學,力求能夠調動每一位學生的學習興趣,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得到發(fā)展。通過研究學生的個體差異,探討差異教學在教學中的重要性和具體的教學應用。
關鍵詞:差異化 地理 應用
差異化教學并不是新提出來的教學理念,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經常忽視學生的個體差異,教學方法統(tǒng)一,教學步調統(tǒng)一,這種教學模式長時間存在。這中教學模式的存在,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隨著新課標的推行,要把學生向素質型人才方向進行培養(yǎng),因此實施差異化教學是十分必要的。
1、差異化教學的現(xiàn)狀
差異化教學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語言文化的差異;二是學生個體的差異。同一班的學生,必定存在認知水平和接受能力的不同,這就是學生的個體性差異,他們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以及語言的掌握程度都是不同的?,F(xiàn)今,中國大多數(shù)的地方依然實行傳統(tǒng)的班級授課制教學,使用“一刀切、同步化”的教學模式,不但拖垮部分學科劣勢的學生,而且也使部分學科優(yōu)勢學生得不到充分發(fā)展。如何能讓各個學生都 能得到充分發(fā)展,成為教育界所重視與探索的課題。
近些年,隨著高中入學新生的不斷增加,其知識基礎、理解能力、學習風格、心理素質等方面差異越來越大。面對學生發(fā)展的層次性差異,越來越多的教學者認為,用傳統(tǒng)的“整齊劃一”法教授由各個層次學生組成的班級是相當困難的。因此,教育迫切需要進行異教學,只有這樣才能夠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實現(xiàn)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從而實現(xiàn)國家“造就宏大的高素質人才隊伍”的目標。另外由于學生的生源地不同,因此他們的地理水平也會受到很大的影響。有的學生來自農村,有的來自城市,有的學生小學期間對地理的學習機會少,而有的則很多,因此進入高中后,學生的地理理解水平就會不同,這些都導致了學生的個體差異。另外每個地區(qū)的教學方法和對地理的重視程度也存在差異化,所以學生學習地理的熱情也是不同的。因此作為教師應該掌握每一個學生的基本資料,了解學生的地理掌握程度,這樣才能夠充分調動每一個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了解學生的個體差異
實施差異化教學的首要任務就是了解自己的學生,從而才能夠尊重每一位同學的差異,發(fā)展每一位同學的個性,并幫助學生不斷完善自我,進而提升自身的地理水平,為進一步的地理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目前,我國高中階段的學生采用的依然是班級授課制,這種授課方法主要是針對處于同一個年齡階段的學生進行統(tǒng)一教育。雖然同一年齡段的學生身心發(fā)展程度大體是相同的,但是一個班級幾十個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必然存在一些差異。在現(xiàn)實教學中,教師使用的都是統(tǒng)一的教材和相同的教法,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個體差異化就被忽略了。很多學生的個人興趣并不能得到有效開發(fā),按照老師的評價標準,一個班級中只有極為少量的學生屬于成績優(yōu)異的,那么很多學生就容易感到自卑,甚至放棄對地理的學習。如果老師不肯費心了解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狀況,總結每位學生的特點,那么地理教學必定要處于被動地步,這樣的教學也就很難達到新課標的要求,難以讓學生變被動為主動了。
教師可以通過多種途徑來了解學生的差異,進而搜集到更多的信息。首先,在教學過程中,觀察是十分重要的,也是教室們了解學生的最常用方法。通常教師要在非常平常的狀態(tài)下對學生進行仔細觀察,這樣能夠發(fā)現(xiàn)學生真實的心理表現(xiàn)。通過對學生在課堂上、課下、作業(yè)完成情況等進行仔細觀察,便能夠得到很多真實的信息。其次,家庭是學生成長的重要環(huán)境,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家訪來了解學生課堂之外的生活,以及父母對學生的表現(xiàn)評價,以此來進行分析。第三,各科任課教師之間的溝通交流。我們評價一個學生不能單純的考自己課堂上學生的表現(xiàn)進行評定,必須要多和其他的任課老師進行溝通,從而才能夠真正了解一個學生,了解每個學生。另外也可以通過談話來了解學生的差異化。
3、差異教學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
教師成功運用差異化教學的特點就是通過了解學生的差異化,進而設計多種學習內容和不同的學習活動以及不同的學習成果,以此來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進行差異教學。強調教師在進行差異教學設計前必須要參考學生的知識水平、學習需要與學習風格等差異因素,盡可能實施多樣化的教學過程,呈現(xiàn)多種教學成果;以最大限度促進每個學生發(fā)展為宗旨,立足于學生的個性差異,使得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都得到滿足的教學。強調學生差異是教學的根本,教師應該善于通過多種形式的教學內容、多種方式的教學過程與多樣化的教學成果幫助每一個學生完成既定的目標,并使其通過學習得到最大限度地發(fā)展。
因而,地理差異教學可以從差異教學的立足點、教學目標、教學過程、教學形式與終極目標等方面對地理差異教學做出如下的解釋: 地理差異教學是在班級教學中,照顧學生差異的教學不同學生之間存在學習動機、學習風格、學習態(tài)度、知識技能水平和智力水平 等心理或社會等方面的差異,這種差異是客觀存在的,不僅反映在學生的地理學習 活動中,還深深影響著地理教學活動。每一位學生在知識的獲取、理解與表達發(fā)面 都存在差異,這就要求地理教師所提供的教學活動能符合學生的準備水平,其教學 活動要有針對性。
因此,教師必須承認差異,敢于改變傳統(tǒng)“一刀切”的教學方式, 真正從差異出發(fā),教出有差異的教學。而結合中國的大班教育方式,地理差異教學 主要研究如何在班集體中實施差異教學的問題。其實質就是要求教師必須克服把學 生差異看做教學負擔的消極思想,充分利用學生的差異資源,盡力滿足學生的需求, 徹底改變只照顧學優(yōu)生而放棄學差生的做法。同時地理差異教學還關注對學生的安 置情況,學生可以通過彈性地理學習小組獲得發(fā)展的機會,從相互交流中獲得加工 處理地理信息的能力,這既彌補了班級授課制的“劃一性",也避開了個別化教學 的不足,使教學質量進一步得到提高。
作為一名高中地理教師,必須要從思想上進行改變,自覺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不斷增加自身的教學素養(yǎng),履行教師的責任。我們要承認學生的差異化,但絕不承認學生中存在“差生”,我們教育的最終目的就是讓學生都能夠找到自己發(fā)展的那片土壤。
3.1、實施多樣性教學方法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地理教學不但要注重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而且要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教師要創(chuàng)設豐富的教學情境, 積極營造寬松、和諧、促人思考的課堂教學氛圍,使學生的地理學習成 為一個主動建構的過程,而不是將知識硬“塞”給學生。這就意味著教師必須改變慣常的思維方式和教學行為,意味著課堂教學必須發(fā)生一種結構和性質的變化。 對傳統(tǒng)地理課堂教學的審視課堂教學是實施學校教育的基本途徑。從一定意義上說,“改革的 中心在課堂”,而“學校改革倘若不以課堂改革為中心,就不可能有豐碩的成果”。因此,追問、梳理傳統(tǒng)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是當前推進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改革的最為迫切的任務。
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想要照顧學生之間的差異化就必須使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在教學中我們經常發(fā)現(xiàn)這樣的情景,一個知識點,同樣的教學方法,有些學生掌握了,而有些學生就不能全部掌握。如果花費多的時間去輔導學困生,那么別的同學的時間就會被浪費掉;但是如果不輔導,那么就會使他們和其他學生的成績越來越遠。為了避免這種兩難的情況,教師就要設計多樣的教學方法。。
通過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充分考慮了不同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化,給學生營造了一個和諧、平等的學習環(huán)境,學生利用多媒體可以進行自由的學習,同時也能夠隨時知道學習反饋成果,不斷激勵學生,幫助學生了解自身的弱點進而反復練習。
3.2、差異分層和小組合作學習
對于教育條件不太好的學校,為了達到差異教學的目的,教師可以對全班的學生進行差異分層??梢詫W生大體分為三個層次,分別是:A層,學習習慣良好,具有扎實的地理知識儲備,接受和理解能力都很強;B層,喜歡地理,有較大的潛力,但不刻苦,學習方法不當;C層地理基礎差,不愛思考,學習積極性低。接著按照分層實施小組合作學習。具體實施過程就是將三個層次的學生進行混合分組,每一小組按照班級人數(shù)的不同恰當分,通常按照每組5人左右。每個小組的成員都要相互配合,和別的小組進行比賽。通過優(yōu)等生帶差生,形成差異互補,不僅能夠增強學生的團結能力,還能夠提高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和競爭性。
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教師設定的教學目標應該不同。對于A層學生來說,教師應該注重對他們思維的拓展訓練,培養(yǎng)他們對地理實用性的掌握,選用舉一反三的題目或者是教學方法進行講授;對于B層的學生來說,教師應該培養(yǎng)他們學習地理的良好習慣,讓他們多想A層學生學習,掌握好的學習方法。教師在課堂上應該注重對這部分學生的引導,不斷鼓勵他們;對于C層學生,教師需要給他們設定教學目標,要求其掌握基礎知識,從基礎抓起。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全面顧及到這三個層面的學生。通過分層教學,每個層次的學生都可以得到鍛煉,教師要針對每個層次學生的差異化給予學生鼓勵和嘉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學生對地理的學習熱情。每一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夠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得到認可,增強了自信心,同時也能夠激發(fā)他們向程度好的學生學習的熱情,提高競爭力。
3.3、實施全方位的教學評價
新課程理念下的地理課堂教學,不僅是一個特殊的認識過程,而且是師生雙方情感共融、分享體驗、共同創(chuàng)造的完整的生活過程。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教學與之前的課堂教學相比,其關注點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以前更多關注“怎么教”,現(xiàn)在則更多關注“怎么學”的問題。教師的教學方式發(fā)生著根本性的變化,因此,課堂教學應著重關注課堂上學生三維目標的實現(xiàn)情況,即是否獲得了知識與技能,是否經歷了獲取知識的過程、掌握了方法,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發(fā)展怎樣。
按照差異教學的要求,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要對各個層次的學生進行總結評價,按照程度的不同,給學生以肯定。按照學生的表現(xiàn),分別給出恰當?shù)慕ㄗh。注重結果也注重過程,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評價。同時教師也應該對自身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成果進行全面評價,按照差異化教學的標準,不斷調整自己的教學技巧,學習先進的教學方法,以適應不同學生的需求,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夠達到學習的滿足感和成就感,以此來達到地理教學的目的。
4、結語
在實踐教學中,教師面臨的最大困難就是如何正確評估一個學生所能發(fā)揮的最大潛能。因此教師在差異化教學的過程中要不斷的進行階段性嘗試,力求教學方法和任務能夠使每一個學生的潛能得到發(fā)揮。通過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學生選擇的空間更加自由,教師設定不同的評價標準也能夠讓學生更加的自信,對地理充滿興趣。教師要特別注重對學生特長的發(fā)揮,使得他們能夠得到愉快的情感交流,展現(xiàn)自己的才能,愉快的接受知識,發(fā)展地理的綜合能力。
在高中地理教學中,走進自然式教學、模擬自然式教學、聯(lián)系自然式教學,秉承新課程理念倡導的教學思想,彰顯了自然地理教學中獨特的自然魅力。作為一門開放性、創(chuàng)造性的學科,地理差異教學要求教師能夠不斷學習新的教學理念,掌握科學的教學方法,在實踐教學中實現(xiàn)地理學習公平和優(yōu)異的雙重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李延福.中學地理“差異教學”的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5:1.11
[2]白光潤.地理科學導論[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02.
[3]金建輝;高中地理課標中“活動建議”淺析[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04年12期
[4]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地理課程標準研制組"地理課程標準解讀(實驗稿)"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