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慧強
爸媽如何留寶寶大小便去做化驗?寶寶正常大小便有什么特點?爸媽如何在家判斷寶寶大小便有無異?!@些瑣碎的小事對寶寶的健康來說可都是大事哦。
來自“噓噓”的困惑
Q1:如何留取小便?
留尿注意事項:留尿前清潔外陰部;以潔凈容器收集尿液,30分鐘之內送化驗,最晚不超過1小時;最好留取晨尿,自然排尿,采中段尿,注意不要被污染。
對于還不能完全自主尿尿的嬰幼兒,留尿時可選用下列導尿方法:小嬰兒喂奶后,輕按下腹部;對于新生兒,取俯臥位,爸媽一手托住腹部,另一手向下按摩脊肌二方,輕拍腰腎區(qū)。
醫(yī)院接尿可用采尿器、采尿袋、清潔試管或小瓶等。
Q2:嬰兒膀胱發(fā)育有什么特點?
不同年齡的寶寶,尿量和排尿次數(shù)不同,年齡越小按體表面積計算越多,因為小兒新陳代謝旺盛,年齡越小熱能和水代謝尤其活躍,而膀胱較小,故排尿次數(shù)較多。
嬰兒膀胱的位置較成人高,充盈時主要占位于下腹腔內,隨著年齡的增長,盆腔也漸增大,膀胱逐漸下降至盆腔內。膀胱黏膜柔弱,肌肉層與彈力纖維發(fā)育不足。出生后最初幾個月內排尿純屬反射性的,到5~6個月時條件反射逐漸形成,開始先在睡醒時會表示排尿,到1歲末,可以訓練寶寶排尿。
Q3:寶寶正常尿量、排尿次數(shù)如何?
3~4個月的胎兒已開始排尿至羊膜腔,所以胎兒時期有尿路梗阻時,可引起先天性腎積水。出生最初數(shù)天排尿甚少,甚至有的小兒出生后最初一天中不排尿,這與液體的攝入量有關,并無任何病理意義。一般來說,隨著年齡增長,寶寶24小時內平均總尿量逐漸增多。
寶寶個體差別很大,并可受氣溫、飲水量等因素影響,以致排尿量及次數(shù)可有很大的變化。
Q4:寶寶正常尿的性質如何?
寶寶出生后,最初的尿液色較深而濁,呈酸性,比重約為1.012,以后的尿液呈弱酸性或中性,哺乳期的尿液比重約為1.002~1.006。新生兒和幼嬰尿液中的尿酸鹽較多,在尿布上分解時可使尿布紅染。尿液初排時并無臭味,嬰兒尿布或紙褲上的尿臭是由于不及時更換而使尿液腐解所致。
Q5:寶寶尿顏色異常及混濁有什么臨床意義?
深黃色或褐黃色尿,提示肝膽疾患,如肝炎、膽道梗阻等。
橙黃色尿,提示發(fā)熱性疾患、有脫水癥狀等。
粉紅混濁尿即肉眼血尿,提示腎炎、泌尿系感染、腎結核、腫瘤、結石、出血性疾患及藥物性腎損害等。
紅褐或藍褐色尿,提示血紅蛋白尿、肌紅蛋白尿病和卟啉病等。
乳白色混濁尿,提示乳糜尿、膿尿、脂肪尿、大量鹽類沉淀等。
黑褐色或黑色尿,提示尿黑酸病、黑色素尿病等。
黃綠色尿,提示尿中有膽綠素、綠膿桿菌感染等。
藍色尿,提示家族性色氨酸吸收障礙、尿布藍染綜合征等。
Q6:哪些常用藥物可使寶寶尿變色?
Q7:寶寶尿氣味異常提示哪些疾???
氨臭或腐臭味尿,提示泌尿系感染、尿潴留等,表示尿素已在體內分解為氨。
糞臭味尿,提示膀胱直腸瘺等。
過食蔥、蒜等,尿中有特殊氣味。
某些先天性代謝缺陷患兒,尿中也有特殊氣味,如霉味、汗腳味、鼠尿味、貓尿味、酸敗奶油味等。
來自“臭臭”的困惑
Q1:如何留取糞便?
留糞便注意事項:大便應放在干凈塑料盒內,1小時內送檢;留取標本時,應盡量留取帶有膿血、黏液的大便,即使一次大便也會因采取部分不同而產(chǎn)生不同的結果;查阿米巴滋養(yǎng)體時,應注意標本新鮮、保溫。
小嬰兒留便可先吃奶、喂水,然后以臍部為中心順時針輕輕按摩腹部。不要用一次性紙尿布接標本;要用便盆接標本,大小便不能混合。
Q2:嬰幼兒正常糞便有什么特點?
嬰幼兒糞便的次數(shù)和性質常反映胃腸道的生理與病理狀態(tài),故檢查糞便極其重要。正常大便含80%的水分,其余主要為食物殘渣,包括未完全消化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一定量的中性脂肪、脂肪酸和以鈣鹽為主的礦物質。此外,還有少量的黏液和細菌。
寶寶正常糞便的特點為:
1胎便:新生兒最初3天內排出胎便,性質黏稠,色深綠或黑綠,無臭味。它是由脫落的上皮細胞、濃縮的消化液及胎兒時期吞入的羊水所組成。若乳汁供給充分,寶寶出生2~3天后即轉變?yōu)槠胀▼雰杭S便。
2母乳喂養(yǎng)兒的糞便:母乳喂養(yǎng)的嬰兒,糞便以膽紅素為主,所以呈黃色或金黃色。如果部分轉化為膽綠素,則微帶綠色,稠度均勻呈藥膏狀,或有種子樣的顆粒,偶稍稀薄,有酸味,呈酸性反應,每日排便2~4次;如果平時每日大便1~2次,忽然增至5~6次,則應考慮為病態(tài);如果平時每日大便4~5次,甚至7~8次,但小兒一般情況好,體重照常增加,不能認為是病態(tài),增加輔食后大便次數(shù)即可減少。過1周歲,大便次數(shù)即可減至1天1次。
3人工喂養(yǎng)兒的糞便:牛奶喂養(yǎng)的嬰兒,膽紅素還原成糞膽原,故糞便色淡呈淡黃色或土灰色,質較干稠,呈中性或堿性反應,因含蛋白質較多,分解產(chǎn)物有明顯臭味,大便每日1~2次;用鮮奶喂養(yǎng)的嬰兒,糞便內易有酪蛋白凝塊。
4混合喂養(yǎng)兒的糞便:人乳和牛乳喂養(yǎng)同時加淀粉類食物,則小兒大便量會增多,硬度比單純牛乳喂養(yǎng)兒稍減,呈輕度暗褐色,臭味增加。若多喂食蔬菜、水果,寶寶大便的性狀與成人相似。初加菜泥時,常有菜泥從糞便中排出,使糞便染成綠色,這不是消化不良,而是健康嬰兒換食品后常見的現(xiàn)象,如果沒有腹瀉,不必停止菜泥,待數(shù)日胃腸習慣以后,綠色就逐漸減少。
Q3:寶寶糞便肉眼觀察有什么臨床意義?
通過糞便的一般觀察,即可初步了解消化道的情況,所以嬰幼兒糞便是消化道的一面“鏡子”。肉眼觀察嬰兒糞便簡單方便,既可分清有病與否,又可推測疾病性質:
1大便臭味過濃,表示蛋白質消化不良。
2大便帶酸味多泡沫,反映碳水化合物消化不良,發(fā)酵旺盛。
3大便外觀呈奶油狀,表示脂肪消化不良。
4嬰兒糞便中的奶瓣(即乳凝塊)多是未消化的脂肪與鈣化合成的皂塊,量不多則無臨床意義,如果常見到多量的奶瓣,呈酸臭味,說明寶寶飲食過量有積食。
5牛乳喂養(yǎng)兒大便呈綠色,表示腸蠕動增快或腸道有炎癥,是嬰兒腹瀉的一種癥狀。
6大便呈蛋花湯樣,次數(shù)增加,那么不論母乳還是牛乳喂養(yǎng)的小兒,都提示有腹瀉病或感染性腹瀉。
7大便呈膿血樣,可能為菌痢或其他細菌性腸炎等。
8大便帶血絲,多數(shù)系肛門裂、直腸息肉所致。
9大便灰白色,提示可能有膽道梗阻。
10大便黑色,則是上消化道出血或服鐵劑等藥物所致。
11大便若除血液外,同時有大量黏液,而糞質較少或糞塊外有血如臘腸樣改變,結合陣發(fā)性哭鬧、腹痛、嘔吐、腹部腫塊,應考慮為腸套迭。
Q4:食物、藥物及疾病可致寶寶糞便顏色有什么變化?
Q5:寶寶糞便氣味異常提示哪些疾病?
1酸臭味糞便,見于小兒腹瀉、糖類異常發(fā)酵等;
2惡臭味糞便,見于慢性腸炎、慢性胰腺炎等;
3腐臭味糞便,見于直腸癌潰瘍等;
4血腥味糞便,見于壞死性小腸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