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瑜萍
《小母雞種稻子》是一則童話故事,故事富有童趣,深得學生的喜愛,但生字學習本是一個枯燥乏味的過程,讀準音,寫對字,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壓力不小,學習也不輕松。一味地認讀、抄寫、默寫,讓學生慢慢失去興趣。然而,興趣是學生學習最大的動力。
因此作為教師,不能讓學生失去識字的這份興趣。攻克“識記生字”這一難題,是我們執(zhí)教低段語文教學工作者應該重視的,應努力找到一種科學、高效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把學漢字當成一種樂趣,而不是負擔。如何貫徹新課標,切實提高低段識字教學質量,成了目前教學中存在的巨大困惑。
在學校青年教師的一堂評優(yōu)課中,我有幸聽到陳老師的這一堂課——《小母雞種稻子》。陳老師在識字教學中,充分利用各種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自主識字,學會創(chuàng)造性學習,把枯燥的生字教學變得生動、有趣,在我看來,教學中做足了一個“巧”字。
一、“巧”設情境喚興趣
低段的學生,在年齡和心理上都比較稚嫩,教師應根據這一特點,創(chuàng)設情境,采用動畫、游戲等形式,激發(fā)學生對識字的興趣。在陳老師的《小母雞種稻子》識字教學中,她創(chuàng)設了兩個游戲情境,即:搶字游戲和字形小魔術。通過這兩個小游戲,引導學生巧記字詞。通過找不同,例如“種”和“和”;還通過找相同,例如“貓”和“豬”、“雞”和“鴨”,并且找出另一些帶有這些部首的字,學生興趣濃郁,學習積極性高漲,學習效果很好,最后教師還用一個笑臉給予學生獎勵。這樣的設計完全符合低段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
在我的課堂上,我經常采用一些小游戲來激發(fā)學生識字的興趣,比如謎語猜字法:一口咬掉牛尾巴——告;森林著火了——焚。慢慢地,每次學生字時,學生都會嘗試自編謎語,給大家猜。對于一些疑難、易混淆的生字,我采用編順口溜的形式幫助學生記憶,比如“澡、燥、躁”,我編了這樣一個順口溜:有水能洗澡,上火就干燥,急躁就跺腳。還有最容易混淆的“撥、拔”,我是這樣教大家巧記的:留著一豎去撥弄,拔掉一豎才是拔。
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作為一名教師,培養(yǎng)學生的識字興趣、激發(fā)他們的識字熱情是很重要的。新課標指出:學生是學習與發(fā)展的主體。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應努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巧設情境,采用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對學習漢字保持新鮮感。成為一名機智、有魅力的教師是每一位語文教師的內心愿望。
二、“巧”授方法成學法
教學中,陳老師善于引導孩子積累學習方法,采用歸類識字(同一部首的字)、特點識字(象形字)、區(qū)分識字(不同部首的形近字)等方法掌握生字結構。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師通過方法的指導,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自己的學習方法,我認為遠比死記硬背地掌握來得有魅力。
教學中,還可讓學生說說是如何把這些生字記住的,把巧辦法教給身邊的同學。低年級學生特別愛表現自己,在這種情況下,讓學生自己主動交流自己的識字方法,不僅自己鞏固了一遍,也幫助了其他學生更好地記住它們。同時,也能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上進心,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都能從中得到鍛煉。這是一種很好的識字學習氛圍,學生在交流中獲得了自己的收獲。學生對于這種形式的交流識字方法很感興趣,總體效果不錯。
三、“巧”妙指導融教育
在書寫生字時,陳老師引導學生觀察字體結構,比如:禾+口發(fā)生了什么變化?“禾”的捺筆要變“點”,這就叫“避讓”。漢字中都懂得避讓,我們人與人之間更應該懂得避讓。陳老師這一教學設計不僅讓學生掌握了字體結構的具體寫法,并且還融入了思想教育,告知學生做人的道理。在學生嘗試書寫生字后,陳老師引導學生進行集體點評,發(fā)現學生書寫上的優(yōu)缺點后進行改進。在隨后的再次書寫后,又引導學生進行同桌間的互評,看其他同學的長處,改自己的不足。這一設計巧妙恰當,對書寫有針對性的指導,并且還培養(yǎng)了學生善于看到他人的長處,改正自身的不足這一優(yōu)良品德。在教學中,我認為思想教育和知識積累同樣重要。
四、“巧”妙延伸重積累
如果僅僅是課堂上的學習生字,那詞匯量得不到積累?!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把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列為教學的第一目標,因此,在識字教學中還應重視主動識字習慣的培養(yǎng)。教師要引導學生形成課內、課外識生字,生活處處皆語文的課程觀?!耙匾晫W生的日常識字興趣和習慣,對低年級學生尤其要采用適合兒童的評價方式,激勵學生識字的積極性?!闭n堂外,教師和家長達成共識,有意識地在生活中培養(yǎng)學生主動識字的習慣。比如:讀讀廣告牌、認認路牌,公園里知曉植物的名字,動物園里了解動物的習性等。
識字教學出發(fā)點是“趣”,歸宿點是培養(yǎng)學生積極主動地認識文字,并正確地使用文字的習慣,讓漢字能游戲于學生的腦海中,讓學生能快樂地感受到漢字的美麗與魅力,是我們每個語文教師心中的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