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勝紅+阮建中+秦晨
摘要:目的 觀察分析標準通道與二期微創(chuàng)經皮腎鏡取石術治療尿路結石感染性休克的療效。方法 運用隨機抽簽法從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上尿路結石感染性休克患者中隨機選取80例作為觀察對象,按隨機分組原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0例,對照組采用標準通道經皮腎鏡取石術治療(SPCNL),觀察組采用二期微創(chuàng)經皮腎鏡取石術(MPCNL)治療,對比兩組患者臨床療效。結果 對比兩組結石清除率,觀察組優(yōu)于對照組(P<0.05);術后,觀察組腎功能改善情況優(yōu)于對照組(P<0.05)。結論 臨床治療上尿路結石感染性休克采用二期微創(chuàng)經皮腎鏡取石術治療,效果確切,結石清除率高,對患者腎臟損傷小,可在臨床推廣。
關鍵詞:上尿路結石;標準通道;二期微創(chuàng)經皮腎鏡取石術;療效
上尿路結石是泌尿外科的常見疾病,患病后有血尿、疼痛等癥狀,受結石影響,會導致患者尿路梗阻,從而使患者腎盂壓力不斷增高,導致尿液瘀滯,從而滋生大量細菌,誘發(fā)感染性休克[1]。常規(guī)SPCNL治療效果不佳,有關研究表明,采用MPCNL治療,可取得理想療效,情況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運用隨機抽簽法從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間收治的上尿路結石感染性休克患者中隨機選取80例作為觀察對象。入選患者包括男性47例,女性33例,年齡范圍38.4~70.7歲,平均年齡(54.6±3.1)歲,結石部位:輸尿管上段30例,腎結石34例,兩者合并26例,取得患者及家屬同意,簽署手術知情同意書,按隨機分組原則將其均分為兩組,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具有較高均衡性(P>0.05),可進行對比。
1.2方法
1.2.1術前準備 所有患者均進行抗休克治療,靜滴抗生素,進行抗菌治療,待患者尿常規(guī)正常后手術。
1.2.2對照組 本組患者采用SPCNL治療,患者取截石位,給予氣管插管靜脈復合麻醉,常規(guī)建立腎盂積水,然后將截石位轉換為俯臥位,墊高腎區(qū),在B超輔助下查看結石大小、數(shù)量、位置,然后進行穿刺,穿刺成功后,使用筋膜擴張器自F8擴張至F18,置入套疊式擴張器,從F8擴張至F24,常規(guī)置入腎鏡,建立通道,找出結石,并用超聲和氣壓彈道碎石將結石擊碎后,取出,根據(jù)患者腎盞和腎盂輸尿管殘留的結石,決定是否需要進行二期手術。
1.2.3觀察組 本組患者采用MPCNL治療,麻醉方式及體位同對照組相同,常規(guī)建立人工腎積水,采用B超觀察結石情況,并進行穿刺,穿刺成功后置入超聲導絲,在導絲的引導下自F6擴張,以F2擴張至F14,放置F12多側孔引流管,將其固定后,完成腎穿刺造瘺術,引流5d后,拔除引流管,用F18筋膜擴張器順著導絲置入F16工作鞘,建立經皮腎鏡取石通道,利用超聲聯(lián)合氣壓彈道將結石注意擊碎,并用碎石機真空泵將其吸出,反復沖洗,碎石,取出。
1.3評判標準 記錄碎石率,測定手術前后肌酐、尿素氮、血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劑C(Cys-C)。
1.4統(tǒng)計學分析 運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20.0)處理計量資料、計數(shù)資料,通過(x±s)描述計量資料(由t檢驗),采用[n(%)]表示計數(shù)資料(由χ2檢驗),若數(shù)據(jù)比較顯示P<0.05,表明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臨床療效 術后1個月,兩組患者均進行X線片復查,觀察組上尿路結石清除率為92.50%(37/40),而對照組為75.00%(30/40),組間數(shù)據(jù)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手術前后腎功能情況 兩組患者術前肌酐、尿素氮、Cys-C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觀察組術后1 d肌酐、尿素氮、Cys-C分別為(102.33±10.35)umol/L、(6.31±1.63)mmol/L、(724.38±143.58)ug/L,對照組為分別為(115.36±11.83)umol/L、(6.93±2.84)mmol/L、(793.47±150.38)ug/L,組間數(shù)據(jù)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上尿路結石是臨床常見病,患病后,因為尿路梗阻誘發(fā)腎積膿,從而損傷腎功能,大量細菌侵入血液,從而誘發(fā)感染,導致感染性休克,嚴重威脅患者生命[2]。早期治療一般給予大量抗菌藥物進行對癥治療,接觸尿路梗阻,改善患者腎功能,由于患者病情嚴重,藥物治療難以迅速控制病情,因此,臨床大多采用手術治療。
臨床常用的手術方式有MPCNL和SPCNL兩種,有關研究表明,前者較后者更具優(yōu)勢,且對腎功能的影響較小,由于尿路結石后,患者尿路以發(fā)生梗阻,使體內腎盂壓力增高,細菌侵入誘發(fā)感染性休克,損傷腎功能[3-4]。而本研究結果提示,采用MPCNL手術治療后,觀察組患者術后肌酐、尿素氮、Cys-C均低于對照組,說明MPCNL對患者腎功能影響小,同時研究發(fā)現(xiàn),觀察組的結石清除率顯著高于對照組,與SPCNL比較,MPCNL具有如下優(yōu)點:①可建立多個通道進行取石,可顯著提高結石清除率。②可避免一期手術所致的傷口感染,二期治療不會擴散新鮮創(chuàng)面,從而降低了術后感染風險。③一期手術通常需要引流3 d左右,會影響抗感染治療,而二期手術會徹底清除有害毒素,阻止感染擴散,從而降低感染風險[5]。
綜上所述,臨床治療上尿路結石感染性休克采用二期微創(chuàng)經皮腎鏡取石術治療,效果確切,結石清除率高,對患者腎臟損傷小,可在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侯征,陳旭東,趙磊,等.標準通道與二期微創(chuàng)經皮腎鏡取石術治療上尿路結石感染性休克的對比觀察[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5,22(5):44-50.
[2]林茂,張俊文,余永晟,等.微創(chuàng)經皮腎鏡取石術治療上尿路結石[J].現(xiàn)代診斷與治療,2016,27(10):1907-1908.
[3]徐磊,張國慶,車憲平,等.二期微創(chuàng)經皮腎鏡取石術對尿路結石感染性休克患者腎功能的影響[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4,17(18):4569-4571.
[4]張文彬,曾貽彬,莊海南,等.B超引導經皮腎鏡取石術治療上尿路結石[J].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10,09(23):1803-1805.
[5]何朝輝,曾國華,陳文忠,等.微通道經皮腎取石術與傳統(tǒng)經皮腎取石術的比較[J].臨床醫(yī)學工程,2012,19(7):1076-1078.
[6]屈恒星,康新立,王為服.復雜性腎結石手術治療的新進展[J].海南醫(yī)學,2014(22).
[7]徐剛,李忠義,張勇,等.超聲引導下腎上盞徑路經皮腎鏡碎石術治療鹿角形結石療效及安全性分析[J].局解手術學雜志,2014(05).
[8]覃斌,黃向華,梁陽冰,等.經皮腎鏡取石術并發(fā)感染性休克救治體會[J].中華腔鏡泌尿外科雜志(電子版),2014(05).
[9]馬逸云,武德能,曾志麟,等.結石大小與經皮腎取石術中失血量相關性探討[J].當代醫(yī)學,2014(23).
[10]范欣歡,周林玉.部分無管化與傳統(tǒng)經皮腎鏡的對比研究[J].重慶醫(yī)學,2014(21).
[11]梁小霞,黃海媚,李鳳.斜仰臥與截石位一體在經皮腎鏡手術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5(01).
[12]魚書軍,羅旭.經皮腎鏡碎石術治療上尿路結石的進展[J].中華臨床醫(yī)師雜志(電子版),2015(01).
編輯/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