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與雇主有效溝通?
案例一:
馮阿姨 養(yǎng)老護理員
上一個護理員家里有事,公司讓剛參加完培訓的我接替上崗。這位老人對我一點都不認可,說我:“個子這么小,干得了嗎!”其實老人對護理員容易產生一種習慣性依賴,雖然在一起的時候總說護理員這不好那不好,但真換一個新的,他短時間內心里很難接受,對新護理員會充滿質疑。讓我們剛開始照顧一個老人的時候,特別難建立信任關系。
案例二:
楊麗麗 育兒嫂
工作中的一個困難是我的溝通能力不是特別好,在戶上的時候,有時不注意,可能說話的方式和語氣不合適,有些客戶覺得我是出于好心可以包容,有些就會覺得心里不舒服。如果我平時多注意一下措辭,這個問題是可以避免的。
案例三:
程麗梅
家政服務員入戶后雇主需要家政服務員提供健康證明,無論家政服務員從事哪個職業(yè),家政服務員的健康涉及很多家庭,去年的時候我服務的一個家庭讓我在北京佑安醫(yī)院照護產婦,佑安醫(yī)院主要是治療肝病等傳染病,雖然在醫(yī)院照護產婦的時間只有三天,但是我的心理還是不舒服,出來之后立刻去醫(yī)院也做了檢查。
案例點評
《家庭服務》記者 于海洋
很多家政服務員在從事家政服務前,覺得做家政服務是伺候人的工作,因此在進入家政行業(yè)初期會很自卑,入戶后在雇主家中不敢與雇主隨意交談,由于溝通不暢造成了很多的誤解。所以家政服務員入戶后一定要破除自卑、怕羞、膽怯、多疑等心理,大膽同雇主接近,尋找雙方在興趣、性格、為人等方面的共同點,并不斷發(fā)展擴大這些共同點。如果總是黯然無語、消極應付,有意無意地躲避與對方的交流,雇主易在心理上、感情上對你產生距離,從而對發(fā)展良好的相互關系帶來障礙。
很多家政服務員在沒有入戶之前對雇主家并不了解。對于家政服務員來講,入戶后第一步要做的就是盡快了解雇主家中的基本情況,例如說照料老人時要了解老人的脾氣性格,照料產婦時了解產婦身體狀況,更重要的是不要總強調自己的生活習慣。
其次,家政服務員和雇主間要做到有效的溝通,很多誤會都是缺乏溝通造成的。比如有時雇主認為衛(wèi)生打掃得不徹底,桌子沒有擦干凈,碗才洗了一遍等,但從家政服務員的角度來看,她已經覺得很干凈了。其實,那不是她不講衛(wèi)生,而是因為長期在農村生活養(yǎng)成的習慣和干凈的標準不一樣。出現(xiàn)這種情況,雇主需要明確地給家政服務員一個工作標準,幫助其達到自己的要求。平時,雇主也要注意把家政服務員當成自家人,關心她們的生活,讓其感受到家的溫暖。
家政服務員和雇主要敞開心扉,相互理解、相互信任是建立和諧雇傭關系的基礎。適時適當?shù)叵蚬椭魍侣蹲约汗ぷ鲿r的困惑、煩惱、苦悶,合理合情地展示自己的喜怒哀樂,公開自己的觀點看法,有助于增進雇主對家政服務員的理解和信任。家政員也可以選擇一個合適的話題,與雇主建立起溝通的橋梁。例如,可以介紹家鄉(xiāng)的風土人情、農村生活、禮俗風尚、奇聞趣事等。
最后,案例三是當下家政市場中常見的問題之一,雇主和家政公司要求家政服務員在上戶之前必須接受健康檢查才可以入戶,而現(xiàn)在很多體檢中心的體檢項目對家政服務員這個群體沒有一個明確的體檢名錄。有很多雇主會自己出錢帶著家政服務員做更詳細的檢查,我們也建議在做檢查時雇主也進行一個全面體檢,或在家政服務員入戶時雇主主動出示本年度的體檢證明,這樣在家政服務員可以更安心、放心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