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毅,閆小寧
(1.陜西中醫(yī)藥大學,陜西 咸陽 712046;2.陜西省中醫(yī)醫(yī)院 皮膚科,陜西 西安 710003)
面部激素依賴性性皮炎近年來呈多發(fā)趨勢,并且逐年增多,以中青年女性多見,常以面部彌漫性潮紅腫脹,灼熱伴有緊繃感和瘙癢不適,遇熱后加重,毛細血管擴張等為主要癥狀,虛熱型患者還伴有口唇干燥、煩躁不安、夜重晨輕、大便干燥、舌紅苔薄或少苔、脈細數(shù)等癥狀。筆者于2015年9月~2016年2月間,采用青蒿鱉甲湯加減聯(lián)合中藥冷噴治療本病45例,并與單純中藥冷噴治療45例做對照,療效滿意,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90例門診患者,女86例,男4例;年齡20歲~55歲,平均(28±6)歲;病程3個月~2 a,所選患者符合診斷標準。將患者隨機等分成兩組,每組各45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相比,差別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①長期反復外用糖皮質(zhì)激素>1個月;②皮損對激素的依賴程度:激素停用后2 d~10 d病情加重或復發(fā);③主觀癥狀:灼熱、瘙癢、疼痛、干燥、脫屑及緊繃感;④客觀癥狀:潮紅、微血管擴張、紅斑、皮膚萎縮或色素沉著等。激素依賴性皮炎診斷必須符合上述①、②條,再加上③、④條中的1條或2條[1]。虛熱型患者還伴有口唇干燥、煩躁不安、夜重晨輕、大便干燥、舌紅苔薄或少苔、脈細數(shù)等癥狀。
給予青蒿鱉甲湯加減治療配合中藥顆粒復方冷噴。方藥組成:青蒿15 g,鱉甲20 g,生地20 g,知母12 g,丹皮15 g。伴灼熱感加地骨皮、玄參等,面紅甚者加凌霄花、菊花、丹參、絲瓜絡等,瘙癢較重者加白鮮皮,大便干者加大黃、生石膏等。每日水煎服,早晚飯后分服。中藥冷噴復方藥物組成為金銀花1包,馬齒莧1包,地榆1包,菊花1包,應用冷噴機加入離子水 200 mL,中藥顆粒溶解,冷噴面部15 min,隔日1次。
給予中藥冷噴治療,隔日1次。兩組均外涂夫西地酸乳膏5 g ∶ 0.1 g/支(商品名:奧絡,奧美制藥廠生產(chǎn)),1 d 2次。4周后觀察療效。
根據(jù)文獻報道,主要依據(jù)主客觀癥狀,采用積分法,積分計算引入4個客觀指標,包括紅斑、丘疹、干燥脫屑、瘙癢灼熱;按無=0分,輕=1分,中=2分,重=3分計分,計算治療前及治療后皮損嚴重程度總積分。療效指數(shù)=(治療前積分-治療后積分)/治療前積分×100 %?;救函熜е笖?shù)≥90 %;顯效:療效指數(shù)為60 %~89 %;進步:療效指數(shù)為30 %~59 %;無效:療效指數(shù)低于30 %。有效率=(基本痊愈病例數(shù)+顯效病例數(shù))/病例總數(shù)×100 %[2]。
全部數(shù)據(jù)均通過SPSS 19.0軟件處理,治療前、后總積分采用t檢驗,總有效率比較采用秩和檢驗,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3.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3.3.2 兩組治療前后積分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積分比較
楊×,女,47歲,于1個月前面部突然潮紅、干燥、瘙癢、起皮,夜晚瘙癢較甚,并伴有發(fā)熱,面部燒灼不適感。飲食正常,大便稍干,1 d 1行,舌質(zhì)紅苔薄白脈細數(shù),來院就診。給予青蒿鱉甲湯加減口服,結(jié)合中藥復方冷噴和外涂夫西地酸乳膏。2周后二診,面部潮紅減輕,瘙癢減輕,大便仍干,夜晚發(fā)熱緩解,繼續(xù)給予原方,結(jié)合中藥復方冷噴,并外涂夫西地酸乳膏。三診患者癥狀明顯好轉(zhuǎn)。
面部激素依賴性皮炎多有皮膚或黏膜接觸糖皮質(zhì)激素史,常見于中青年女性,主要表現(xiàn)為顏面部彌漫性潮紅腫脹、灼熱,伴有繃緊感和瘙癢不適,遇熱后加重,停用激素后出現(xiàn)反跳現(xiàn)象和加重,再次應用后,癥狀減輕或消失,反反復復后形成依賴性。究其原因,主要是患者不能辨別自己使用的物品是否含有激素,從而長期大劑量接觸所致。本病可歸屬于中醫(yī)學“中藥毒”、“面游風”、“膏藥風”等范疇。中醫(yī)學認為,激素屬于陽熱之物,長期應用可以助陽化熱,耗傷陰液[4~5]。西醫(yī)一般采用激素濃度遞減療法配合抗組胺藥等治療,療程較長,且效果不太理想。中醫(yī)則根據(jù)患者體質(zhì)和癥狀的不同表現(xiàn),辨證施治。對伴有口唇干燥,煩躁不安,夜重晨輕,大便干燥,舌紅苔薄或少苔,脈細數(shù)等患者,則采用內(nèi)服吳鞠通《溫病條辨》青蒿鱉甲湯為主方治療。青蒿,辛,苦,微寒,其氣芳香,清熱透絡,引邪外出;鱉甲咸寒,直入陰分,滋陰退熱,兩藥相配,滋陰清熱,內(nèi)清外透,使陰分伏邪外出而解,正如吳鞠通自釋:“此方有陷入后出之妙,青蒿不能直入陰分,有鱉甲領之入也;鱉甲不能獨出陽分,有青蒿領之出也。”生地滋陰涼血;知母滋陰降火;丹皮瀉血中伏火。諸藥共用,以奏養(yǎng)陰透熱之功。在內(nèi)服中藥基礎上,外用中藥顆粒復方冷噴,金銀花清熱解毒、疏散風熱,馬齒莧消腫止痛,現(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馬齒莧有良好的利水消腫作用和對血管有顯著的收縮作用,亦能促進上皮細胞生長。菊花清熱解毒之功甚佳,地榆清熱解毒,消腫斂瘡。內(nèi)外合治,大有立竿見影之效。
參考文獻:
[1] 田 分,張守民.激素依賴性皮炎及其診療[J].醫(yī)學綜述,2005,11(10):911-913.
[2] 趙慶利,王毅俠,史 飛,等.三種方法治療面部激素依賴性皮炎療效比較[J].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2004,18(2):105-106.
[3] 劉國棟,馬 鑫,馬拴全,等.中藥配合冷噴枸地氯雷他定治療激素依賴性皮炎[J].長春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5,31(4):824-826.
[4] 嚴 妍,滕 超,葉建州.近5年激素依賴性皮炎中醫(yī)治療淺析[J].云南中醫(yī)藥雜志,2016,37(7):87-89.
[5] 范瑞強.面部激素依賴性皮炎中醫(yī)治療思路與進展[J].中國醫(yī)學文摘·皮膚科學,2015(3):279-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