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涵天
摘 要:不同文學作品在文學領域中其文學地位具有高低之分,《小婦人》這一文學作品的作者是露易莎·梅·奧爾科特,《小婦人》作品出版后,受到了來自國際讀者的一致好評,其文學地位顯著上升?!缎D人》以美國南北戰(zhàn)爭為創(chuàng)作背景,作品內容主要以姐妹間復雜的情感故事為主線貫穿整部小說。本文從高中生角度針對《小婦人》的寫作特點展開探究分析。
關鍵詞:《小婦人》;寫作特點;女性
《小婦人》具體的創(chuàng)作背景為十九世紀中期的新英格蘭小鎮(zhèn),主人公均來自于馬奇家。其小說樣式屬于長篇小說,小說形式為家庭日志?!缎D人》這一優(yōu)秀文學作品,描述姐妹成長過程、愛情糾葛的同時,介紹了當時的社會發(fā)展以及文化傳承,因此,其閱讀量會逐漸上升,其讀者群體越來越龐大。本文從《小婦人》寫作特點探究作品成功原因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一、塑造女性新形象
《小婦人》中描述的女主人公均具有堅強、獨立的個性特質。馬奇先生外出參軍后,留太太和四個女兒在家,馬奇太太獨自一人肩負家庭重任,只身承擔起照顧女兒的責任;即使家庭條件有限、經(jīng)濟水平較低,她仍堅持幫助、扶持比她們生活更艱難的家庭,從中可以看出,當時女性形象具有獨立性、堅強性等特點。馬奇先生的四個女兒分別叫梅格、喬、貝思和艾美。梅格為了愛情不畏懼貧窮,鼓勵丈夫堅持創(chuàng)業(yè),從梅格身上能夠看到女性在愛情上的自強。當媽媽離開家庭照顧生病爸爸時,三女兒勇敢肩負起照顧家庭的重任,并且無私的幫助弱者;在照顧別人的過程中,三女兒被傳染了疾病——猩紅熱,在疾病面前,三女兒仍然保持積極、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以平靜的心態(tài)面對死亡,從貝思身上可以看出,女性在道德上的自強。小女兒艾美為了早日實現(xiàn)藝術家的夢想,多年來執(zhí)著追夢,在追夢路上不曾停歇,即使步入了婚姻家庭;懷有憐憫之心的艾美堅持為公益事業(yè)獻身,從艾美身上,能夠看到當代女性在完善自我方面的自強。喬,一生熱愛寫作,喬在寫作過程中不僅能夠獲得快樂、尋找到生活真諦,而且能夠發(fā)揚獨立、堅強的個性特征;努力過后的喬,最后開設了屬于自己的學校,從喬身上可以看出,女性在事業(yè)方面的自強。
二、人物性別比例失衡
從《小婦人》這篇作品名中就能發(fā)現(xiàn),小說主要是圍繞女性展開的具體描述,實際上小說內容也確實如此。小說中關于男性的描寫極少,即使像馬奇先生、勞里等男性在小說中出現(xiàn),也只是為了烘托女性做鋪墊,男性在小說中只是充當配角,然而真正的主角是女性。小說開頭部分,從喬的話語中就能間接了解到父親缺場的原因,這在一定程度上為下文的描述起到了鋪墊作用。父親參軍過程中生病以后,是母親前去照顧,直至父親康復。勞倫斯先生一時接受不了親人的離去,久久陷入悲傷之中,心地善良的貝思將他從悲傷中解脫出來,后來貝思的一吻,消逝了他所有的憤怒,他將貝思擁入懷中像擁有小外孫女一樣。身為上層社會的勞里,深深的被下層社會馬奇太太所吸引。《小婦人》中男性所給予女性的支持和照顧少之又少,進而女性被迫要自強自立,勇敢的肩負起家庭重任。
三、暗示描寫
《小婦人》中馬奇家四姐妹間的關系被作者主動分為兩組,其中大女兒梅格和小女兒艾美為一組,大女兒與小女兒之間無話不談,并且大女兒能夠為小女兒提供建設性意見;二女兒喬和三女兒貝思為一組,貝思能夠及時與喬分享自己的心事。作者之所以會這樣進行分組,這在一定意義上蘊含著人性性格與社會間的關系。喬的性格屬于易怒型、暴躁型,貝思的性格則屬于安靜型、溫柔型,喬的天性使然,進而喬不能做到像貝思那樣,同時,貝思也不能改變成姐姐喬那樣。由于喬的性格過于直接,貝思的性格過于溫順,進而兩人都不能很好的融入社會,因此,貝思只好離開學校,投身于家庭,換言之,貝思更適合生活在童話世界中,不適合當時的現(xiàn)實世界。
梅格與艾美均屬于落落大方、聰慧美麗的女性,大女兒雖然向往優(yōu)越生活,但是她厭惡虛偽,最終無畏貧困、勇于追求愛情,盡職盡責的做好賢妻良母;小女兒艾美為了追求夢想積極向上,略帶小嬌氣的她最終選擇的勞里,不可否認的是,大女兒和小女兒更能適應當時的社會,作者這樣進行分組正是給予讀者某些暗示。
四、用小襯大
雖然作者創(chuàng)作本小說時,社會矛盾頻發(fā)、尖銳,但是作者并沒有直接描寫社會矛盾,而是通過描寫微小細節(jié)來襯托社會現(xiàn)實。因此,這也正是作品成功的主要原因。一方面,作者以馬奇這樣的小家庭作為描寫的主要對象,現(xiàn)實社會中,類似于馬奇這樣家庭的美國家庭占有大多數(shù)。另一方面,小說中平淡的生活場景均來自現(xiàn)實生活,一定程度上彰顯了小說的主旨。
綜上所述,《小婦人》這部文學作品具有顯著的現(xiàn)實意義,作為高中生的我們在閱讀這篇小說時,從寫作特點方面進行探究分析,有利于我們了解當時的社會現(xiàn)狀,有利于我們學習作者的寫作手法。與此同時,能夠促進社會平衡性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王欣欣. 解讀《小婦人》中女性人物的寫作特點[J]. 語文建設,2014,05:55-56.
[2]楊曉強. 外國文學《小婦人》中的寫作特征分析[J]. 文學界(理論版),2011,08:138-139.
[3]楊琳. 《小婦人》寫作特點評析[J]. 時代文學(上半月),2011,10: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