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
摘要:茅盾在其小說世界中塑造了一個個具有現(xiàn)代化、形態(tài)各異的女性形象。這些女性有著異于傳統(tǒng)女性的鮮明特點,她們被稱為時代女性,大多沐浴在“五·四”運動中,借“五·四”運動獲得新思潮的洗禮。在走向解放和革命的道路上,因不同的性格、經(jīng)歷、理想和結果使她們成為各具特色的群體,這些女性展現(xiàn)出的獨特魅力,構成了茅盾小說的獨特藝術創(chuàng)造。
關鍵詞:茅盾小說;時代女性;特征;原因
在中國現(xiàn)代小說史上,茅盾的小說創(chuàng)作達到了一個藝術高峰,在一定程度上來自于對“五·四”時代中的時代女性的成功塑造。茅盾以其敏銳的洞察力和獨特的分析力將正處當下時代發(fā)生巨大思想變化的時代女性糅合進創(chuàng)作中,將視野鎖定在這些轉型期的時代女性身上,把她們看作是“五·四”運動的載體,女性在他的筆下獲得了社會話語權和決定自身命運權,對闡釋當下社會和所處時代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價值??梢哉f,茅盾對女性的觀察、理解和思考是獨特的,是一名男性作家嘗試著站在女性角度上,尤其是站在正處于轉型期的時代女性角度上思考著女性本身的變化,肯定女性取得的成就,達到了女性書寫的理想境界,也彰顯出茅盾小說創(chuàng)作對時代女性做出獨特刻畫的貢獻。
在茅盾的小說世界中,其筆下的女性多為“五·四”時期成長起來的、開始豐富自我精神境界的、與革命道路相聯(lián)系的時代女性形象。五四時期是一個時代文人反封建反禮教,提倡科學民主和迎接新文化到來的時期,在這個急劇轉型的階段中,文人們明白要想徹底的解放當下的社會,必須改造這些被壓迫了許久的中國女性,她們可以說是中國封建社會的縮影,封建禮教和傳統(tǒng)陋習在中國傳統(tǒng)女性身上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因此,茅盾筆下的時代女性開始帶著強烈的個性解放迎接新思潮的到來,她們經(jīng)歷著一場聲勢浩大的革命運動,也為自身的解放和思想進步而抗爭,同時承受著巨大的精神壓力,也代表著中國20世紀初女性形象的縮影。
一、時代女性的形象特點
她們是正處豆蔻年華的女性,抱著“個性解放”的思想來到大城市,以為大都市是與舊社會不同的新天地,是可以實現(xiàn)她們夢想的天堂,然而在追求個性解放和理想的她們逐漸發(fā)現(xiàn),理想和現(xiàn)實依舊相隔遙遠,她們站立的土地依舊是那片充滿黑暗和虛偽的舊社會。這些年輕又沒有社會經(jīng)驗的女性,只能處在黑暗現(xiàn)實里不斷碰壁和不停掙扎,而后陷入苦悶寂寞,開始懷疑自己的選擇和對理想產(chǎn)生猶豫,或許最后的結局是墜入看不見底的深淵,成為舊社會女子命運的犧牲者,但又或許開始覺醒,向壓迫她們的封建社會表達不滿與憤慨。例如靜女士,追求個性解放,也追求戀愛自由和婚姻自主。靜女士面對強連長的離開自己回到部隊,并沒有要求他留下來,而是選擇放他走。在靜女士的心里,自己和強連長一樣平等,并且作為一個獨立的時代女性,是可以為了理想和革命事業(yè)做出貢獻,犧牲小我以顧全大局的。再如章秋柳,在《追求》里的她富有朝氣,起初的她富有理想,不愿揮霍青春,因此寫下“以前種種,譬如昨日死;以后種種,請自今天始”的勉勵之言,但一路走著,卻發(fā)現(xiàn)不過是渴望的美夢罷了,夢醒后發(fā)現(xiàn)自己陷入了無路可走的困境,她不斷尋找出路,便不斷碰壁;不斷掙扎,便不斷墜落深淵。想要拯救別人卻染上了梅毒的章秋柳,最終也只剩下絕望相伴。茅盾筆下的這些時代女性的結局和她們最終走上的道路或許各異,但所呈現(xiàn)的共通在于,她們已經(jīng)是一群與舊社會的傳統(tǒng)女性完全不同的新都市女性,也是一群為了追求個性解放和理想實現(xiàn)而堅定踏上革命道路的新都市女性。
她們在外表特征上也有著共通之處。從人物相貌上觀察,這些時代女性大多是楚楚動人的,有著彎彎柳眉、清澈干凈的眼神、纖細的腰肢、雪白肌膚和勻稱的身材,就連衣裳也是緊裹著身軀的,為的便是能完美地展現(xiàn)出妙曼身線。她們大多是20多歲的成熟女性,退去了純情少女的天真和幼稚,呈現(xiàn)出的多為豐富的人生經(jīng)驗和少婦風韻。
茅盾筆下的時代女性在內在特征中也呈現(xiàn)出共通之處。她們的生存狀態(tài)和人生際遇都伴隨著社會發(fā)展、時代變化和革命進步,這些人生變化和得失經(jīng)驗都是歷經(jīng)痛苦和彷徨后才呈現(xiàn)在眼前的。她們雖努力追求理想和革命,但時代和命運的齒輪似乎并沒有將她們囊括進革命前進的道路中,一方面,她們同進步男士一起,迎接著革命熱情帶來的種種社會變化,另一方面,她們又游走在這些快速變化的新思潮和新觀念中卻無法找到安身之處,開始面臨著種種精神迷茫和舊社會帶給她們的壓力,面臨著被命運吞噬的危險。
這些時代女性在新文化運動和新思潮的感召下,開始有了個性解放和投身革命的要求,追求個性自由、戀愛自由和婚姻自由,追求男女平等,反對封建落后并自動與之隔絕,沖出封建傳統(tǒng)對女性的壓迫與束縛,對自己的人生理想與社會發(fā)展都抱有美好甚至是有些許不切實際的幻想,但現(xiàn)實往往充滿絕望,并不斷撞擊和碾碎她們年輕的理想,使她們頹廢消沉。理想無法實現(xiàn),精神需求也無法得到滿足,這些年輕的時代女性開始面臨著生與死的選擇。好在,她們大多數(shù)人在痛苦的掙扎和沖突中仍然選擇了生,或許這也是一種向死而生的勇氣,是時代拋給她們的選擇,而后才讓她們對自己做出更真實的認識和判斷,并從深淵中得到重生。
二、時代女性的愛情觀
在茅盾筆下,時代女性的愛情觀念也似乎具有相通性。茅盾將小說世界中的時代女性同中國的社會革命聯(lián)系,用女性的改變表達革命帶來的變化和革命道路進程,但這些年輕的時代女性還未來得及獲得解放和投身革命,就在革命的浪潮中沉淪了。她們要求男女平等,卻又沒能得到完美愛情,這種來自情感上的失落使她們產(chǎn)生了強烈的失望感,而后開始推翻傳統(tǒng)兩性關系,嘗試著從性愛和肉欲的滿足中尋求刺激、尋找和構建男女平等的理想。在此期間,她們也承受著來自情感和理智的沖突,如同孫舞陽。在經(jīng)歷情感和理智的沖突之后,孫舞陽似乎已經(jīng)找到了處理兩者的相對平衡點,或者說是分清了情感和理智的差別,她不像丁玲小說筆下的莎菲女士那樣追求情感與理智、靈魂與肉體合二為一的理想愛情,她很明白靈魂與肉體的距離,就像是明白情感與理智的距離一般。孫舞陽擁抱親吻方羅蘭卻可以不陷入愛情,她確定自己不能太愛方羅蘭,是因為她認為方羅蘭是個好人,并且不能使方太太難過。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說,正是這種沖突使其自身走向成熟。
當然,這些來到大都市的時代女性是具有兩面性的,既勇敢無畏、向往愛情,又懦弱和不敢向前邁步。如《幻滅》中的慧女士,把她與靜女士對比之后發(fā)現(xiàn),她比后者具有更多的勇敢剛毅和果斷,但不可否認她也有軟弱的一面。當她對抱素實行報復后,心理開始出現(xiàn)矛盾,甚至是悲傷。“她又想起自己的職業(yè)還沒把握,自己的終身還沒歸宿;粘著她的人有這么多,真心愛她的有一個么?如果不事苛求,該早已有了戀人,該早已結了婚罷?”“現(xiàn)在已經(jīng)二十四歲了,青春剩下的不多,該早打定了主意罷?但是有這般容易么?她覺得前途是一片灰色。她忍不住要滴下眼淚來。她想:若在家里,一定要撲在母親的懷里痛哭一場了?!庇善鋬刃幕顒涌梢姡谄届o和驕傲的臉龐下,潛藏著的不過一顆脆弱又矛盾的心靈。但魯迅先生在《娜拉走后怎樣》一文中曾指出,娜拉或者也實在只有兩條路,不是墮落,就是回來。實際上,縱觀茅盾筆下的這些都市女性,她們的生活或許尋不到出路,愛情自由的愿望或許得不到滿足,理想的實現(xiàn)或許破滅,未來或許找不到方向,但重要的一點是,她們的確在現(xiàn)實和革命中成長起來,似乎已經(jīng)超越了魯迅先生筆下所評價的“娜拉”??梢哉f,這是“五·四”新文化運動所帶給她們的新思想和新行動。
三、時代女性產(chǎn)生的原因
首先,茅盾登上文壇時正處于“五·四”運動發(fā)展之時,這場啟蒙運動帶來大量的外來思想,五四革命者們開始從國民性入手,探索人的解放、婦女解放,反對封建婚姻。中國文學界和思想界在20世紀初開始出現(xiàn)中西文化交融碰撞的變革,開始吸收西方多樣的哲學思潮和文學藝術樣式,如巴爾扎克、左拉、福樓拜對人美與丑的關注的貢獻,這些藝術題材對茅盾的文藝理論建樹和現(xiàn)實主義文學主張產(chǎn)生了很大影響。同時,茅盾對婦女問題的長期關注為其創(chuàng)作時代女性埋下了現(xiàn)實基礎。茅盾在其評論文章《解放的婦女與婦女的解放》中提到:“婦女解放這要求是根據(jù)人類平等的思想來的。因為凡是人類,都是平等的;奴隸要解放,所以那些奴隸的婦女也應該得到解放?!痹陂L期從事婦女解放運動的實踐活動中,茅盾接觸了不少時代女性,這些時代女性為其創(chuàng)作提供了強有力的根據(jù)性的素材。再者,茅盾對《紅樓夢》的情有獨鐘也影響了他對時代女性形象的生動刻畫,《紅樓夢》書寫了一群追求個性自由、理想自由、戀愛自由和婚姻自由的女性,《蝕》同樣顯現(xiàn)了這道獨特的風景,并在這些在大都市苦苦掙扎卻又在動搖后能繼續(xù)堅持自己夢想的時代女性中寄托了自己的情感。也可以說《蝕》是《紅樓夢》的繼續(xù)和另一份別樣的詮釋。
茅盾的小說《蝕》三部曲在急驟變化的時代變革中,描繪了“五·四”運動過程中時代女性的發(fā)展,刻畫了一個又一個具有代表性的時代女性在面對命運坎坷和前途無望的現(xiàn)實中的個性和選擇,這種交糅著女性和時代的偉大藝術使中國30年代文學創(chuàng)作和30年代時代女性形象形成獨特的系列得以描繪。
《蝕》中走向大都市開始選擇新的人生并投身社會革命的時代女性的現(xiàn)代性特征是沒有標準的,她們本身不是革命者,是在社會和時代發(fā)生轉變的時期變成“新人”和“時代女性”,但她們依舊會陷入平庸、追求刺激或是滿足肉欲。她們所面對的時代環(huán)境和時代氣息又是無法掌控的,因此,她們成為了“自由人”,這種“自由”雖更大程度地擺脫了傳統(tǒng)女性的依附性,但依舊游離在時代表層,成為社會的“邊緣人”。
茅盾對時代女性的真實再現(xiàn)與他現(xiàn)實主義文學主張有關,他追求“間離”效果和客觀再現(xiàn)的敘事方式對生活加以把握,并努力還原人物原型,使作品成為生活的真實文本。當然,茅盾在創(chuàng)作中不免以自身男性的出發(fā)點去把握對女性群體的書寫,在刻畫女性外在和心境時帶上了男性的色彩,但在其創(chuàng)作的道路上,茅盾已經(jīng)盡力站在女性立場上真實再現(xiàn)了在風云變革中的時代女性。茅盾對時代和女性命運兩者關系的寫作不僅對當今女性創(chuàng)作產(chǎn)生強大的參照空間,這種具有代表性的文學書寫還構成了對中國文學發(fā)展空間的拓展,也形成了極具成就的、屬于茅盾的現(xiàn)實主義文學殿堂。
參考文獻:
[1]茅盾.茅盾全集[M].人民文學出版社,1984.
[2]茅盾.我走過的道路[M].人民文學出版社,1988.
[3]王嘉良.茅盾小說論[M].上海文藝出版社,1980.
[4]陳平原.20世紀中國小說史[M].北京大學出版社,1989.
[5]夏志清.中國現(xiàn)代小說史[M].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