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娟娟
新課程改革為計算教學提供了新的內涵和育人價值,注重發(fā)展學生的應用意識,讓計算教學成為解決問題的一種技能,使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更加緊密。因此,我們要把“計算教學”和“解決問題”有機整合,使得“計算教學”通過“解決問題”體現(xiàn)它的教育價值,凸顯計算意義,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計算教學充滿生活氣息。
一、創(chuàng)設情境,以“用”引“算”
在教學時,要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情境,讓學生在實際問題情境的體驗過程中產(chǎn)生計算的內在需求。引導學生通過解決問題這一載體來探究算理,“循理入法,以理馭法”。這一過程中學生并不只是盲目地記住怎樣操作,而是在充分理解算理的算法概括,達到“以用引算”的效果。
如我在教學“除數(shù)是整數(shù)的小數(shù)除法”時,上課伊始,我從學生喜歡的運動入手,讓學生談談自己喜歡的體育項目,從而引出小麗晨練的情境:小麗計劃4周跑步22.4千米,她平均每周應跑多少千米?我讓學生先閱讀收集信息,再思考要解決什么問題。學生在充分閱讀與理解的基礎上,很快就找出了解題的數(shù)量關系“路程÷時間=速度”,并列出算式“22.4÷4”,從而引出“小數(shù)除法”的學習內容?!翱墒?,小數(shù)除法要怎么算呢?”一石激起千層浪,大家圍繞這個問題展開積極的計算探索之旅。這樣不僅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產(chǎn)生了學習探究計算方法的欲望,而且發(fā)展了學生的計算技能,體驗了計算的應用價值。
二、注重體驗,以“用”啟“算”
在計算教學過程中,要以解決問題為支撐,關注學生的體驗學習,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去發(fā)現(xiàn)、去感悟、去探究、去實踐,從而掌握算理,讓計算成為學生解決問題的利器,讓解決問題成為開啟學生計算的密鑰。
如在教學“兩位數(shù)減一位數(shù)的退位減法”時,我先創(chuàng)設了一個買禮物的情境,小峰同學想買一條36元的圍巾送給媽媽,可是身上只有8元,怎么辦呢?還要往儲蓄罐取多少元?應該怎么列式?根據(jù)學生的回答,老師板書:36-8=?請小朋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計算,然后再把你的想法跟小組的同學相互交流……生1:(邊擺小棒邊說)我把8分成2和6,36-6=30,30-2=28;生2:(邊擺小棒邊說)我先在30根小棒中拿走8根,再加上6根,一共是28 根;生3:我是從36里減去5得到31,再從31里減去1得到30,再減去2得到28;生4:我覺得個位上6不夠減沒關系,可以從30里借10先減去8得到2,然后用剛才剩下的26加上2得28。放手讓學生去經(jīng)歷、去體驗解決問題的全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既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又加深了學生的對算理與算法的理解。學生不僅“知其然”,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更“知其所以然”。
三、算法多樣,以“用”促“算”
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的生活背景不同,看待問題的角度不同,方法的運用也各不相同。所以,我們在教學中應該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提出不同的觀點,鼓勵學生采用不同的計算方法來解決問題。在教學中突出算理的闡述,在交流過程中優(yōu)化算法,豐富學生解決問題策略。因此,在數(shù)學教學中,我們善于留白,給予學生更多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與經(jīng)驗去探究新的計算領域,從而有利于學生解決問題能力與計算能力的發(fā)展。
如在教學“小數(shù)乘法”時,我出示情境圖,星期天,小麗、小芳、小樂三人一起去買風箏,她們看中一款風箏,這一款風箏每只3.5元,小麗她們三個人一共要花多少錢?學生的算法有:①3.5(元)=3(元)5(角),3(元)×
3=9(元),5(角)×3=15(角),9(元)+15(角)=10.5(元);②3.5+3.5+3.5=10.5(元);③4(元)×
3=12(元),5(角)×3=15(角),12(元)-1.5(元)=10.5(元);④把3.5元看成是35角,35(角)×3=105(角),105(角)=10.5(元)……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經(jīng)過對算法的思考與表述,對小數(shù)乘法的產(chǎn)生及算理的理解就更為通透了。學生在對幾種算法進行分析與比較的基礎上優(yōu)化算法,以用促算。
四、回歸生活,以“算”激“用”
計算與生活密不可分,我們要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fā),把計算付諸實踐。把“計算”與“解決問題”融合在一起,旨在培養(yǎng)學生根據(jù)數(shù)的運算意義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通過算用結合,使封閉的知識積累過程變?yōu)殚_放的實踐的數(shù)學思維,使數(shù)學追求實用,回歸本質。
例如,我在教學二年級上冊“加、減法估算”后,適時讓學生進行“購物搭配”,我用課件展示各種物品的價格:布娃娃26元,變形金剛15元,遙控汽車58元,飛機模型62元,玩具熊32元,鎧甲勇士18元。讓學生估一估帶100元可以買哪幾種物品。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學會從數(shù)學的角度,靈活運用估算方法,促進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這樣的數(shù)學本質回歸讓學生學得生動、活潑,充滿情趣,學生學習計算的熱情更加高漲。
總之,算用結合是提高學生計算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有效途徑。在教師實踐中,我們應合理開發(fā)“算”“用”結合的課程資源,讓學生在發(fā)現(xiàn)中學習,在探索中提高,在實踐中成長,從而真正達到算與用的和諧交融,提高計算的實踐性和應用性。
(作者單位:福建省莆田市秀嶼區(qū)東嶠珠江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