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 晨
中醫(yī)指出,先天不足、后天失養(yǎng)均會導致一系列腎虛癥狀。但在臨床上,大部分腎虛不足是后天失養(yǎng)所致。所以,養(yǎng)成良好生活習慣才是養(yǎng)腎的根本。
扁鵲指出:“救疾之速必憑于藥?!薄鞍采碇颈刭Y于食”。其意是,想要快速救治疾病,必須要用藥。而想要身體健康,需要通過日常食物來達到療養(yǎng)身體的目的,就是我們常說的食療。
中醫(yī)有“五色食療”的說法,即食物的顏色與五臟相互對應。即青入肝、赤入心、黃入脾、白入肺、黑入腎。所以黑色食物如黑芝麻、桑葚、黑豆、黑木耳、黑米等可用來養(yǎng)腎、抗衰老。
在生活中,一定要避免暴飲暴食,盡量少吃肥甘厚味、辛辣煎炸的食物,禁止吸煙、酗酒等。
人有七情,若七情過激,則有損健康?!端貑枴分姓f腎“在志為恐”“恐傷腎”,是指恐懼過度,耗傷腎的精氣。腎藏精,主生殖系統(tǒng),即為生命的“發(fā)動機”,古代醫(yī)家稱腎為“先天之本”。恐為腎之志。恐,是一種膽怯、懼怕的心理。長期恐懼或突然受到驚嚇,就會導致腎氣不固、固攝無力、氣泄于下,造成二便失禁、遺精、陽痿等癥狀。
《黃帝內經》總結出“恬淡虛無”的調攝法,指出人們若能保持愉悅安靜的精神面貌,就能頤養(yǎng)真氣,祛病增壽。
這里向大家介紹一個簡單的調節(jié)小方法:將雙眼微閉,哼著你喜歡的小曲、京劇或念著詩詞,用你的手指有節(jié)奏地敲打著桌面,有助于緩解負面情緒。
這么簡單的動作,可以緩解情緒?
其實,十個手指的指腹都有穴位,叫十宣穴,最能開竅醒神,一直被歷代醫(yī)家當作高熱昏厥癥急救的要穴。十指的指甲旁各有井穴,《黃帝內經》上說:“病在臟者,取之井?!惫湃艘允窕杪槥椤安≡谂K”,所以刺激井穴能調節(jié)情志,安神健腦。
生命在于運動,通過運動養(yǎng)腎,是值得提倡的措施。這里向大家介紹有助于養(yǎng)腎、簡單易學的運動方法:兩手掌對搓至手心熱后,分別放至兩側腰部,手掌上下按摩腰部,至有熱感為止。可早晚各一遍,每遍約200次。此運動可補腎納氣。
還可根據自身特點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如太極拳、八段錦、五禽戲、瑜伽等比較溫和的運動,堅持練習,可以取得良好的養(yǎng)腎效果。
明代著名醫(yī)家張景岳在《類經·攝生》中指出:“欲不可縱,縱則精竭,竭則真散。蓋精能生氣,氣能生神。故善養(yǎng)生者,必寶其精。精盈則氣盛,氣盛則神全,神全則身健,身健則病少?!笨梢?,房勞過度,精氣外泄,易耗傷身體;節(jié)制房事,保養(yǎng)精氣,即能抗衰延年,但也不可過分抑制性欲,要量力而行,房事有節(jié)。
“晨散三百步,睡前一盆湯”就強調在睡前用熱水泡腳。足部保暖是養(yǎng)腎的一種方法。這是因為腎經起于足底,而足部很容易受到寒氣的侵襲,因此,要特別注意足部保暖。在睡前用溫水泡腳,可引血下行,補益腎氣,安定心神,有助于安睡。
足浴水溫應在40℃左右,時間不少于5分鐘,雙腳要不停地互相摩擦。出浴后,立即擦干雙腳,并用手在涌泉穴揉擦兩三百次。按摩涌泉穴可起到養(yǎng)腎固精之功效。
總之,老年疾病及早衰多源于腎精虧虛、真元耗散、陽氣衰竭,故中老年人應注意保養(yǎng)腎氣。